- 4.64 MB
- 2021-05-12 发布
地 理
区域地理
·
新课标版
新课标导学
第三篇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
2
课时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高考考点
高考导航
西北地区
①
地理位置和范围;
②
气候、地形特征;
③
农、牧业生产特点;
④
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⑤
主要矿产地;
⑥
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①
地理位置和范围;
②
高寒气候;
③
农牧业生产特点;
④
能源和矿产资源;
⑤
主要城市。
1
.知道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其主要的气候与地形特征,并会依据各种图表资料进行判断分析。
2
.了解西北地区的资源、农业、人口与城市分布状况并会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关系。
3
.掌握西北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治理的主要措施。
4
.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布局的调整,判断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优势,探究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1
读图夯基
2
精讲点拨
3
跟踪演练
4
课时作业
读 图 夯 基
一、西北地区
1
.位置和范围:
A__________
以西,长城和
B________
—
阿尔金山
—
C________
以北地区。
2
.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
(1)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区包括
D___________
、
E
塔里木盆地和
F_____________
。
(2)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①
特征: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多大风。
②
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远,加之重重山脉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大兴安岭
昆仑山
祁连山
内蒙古高原
准噶尔盆地
(3)
植被
温带草原为主,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
__________
→
典型草原
→
_________
→
荒漠,体现了地理环境从
_____________
的地域分异规律。
(4)
河流:流程短,水量小,多为
________
,流经本区的外流河主要有额尔齐斯河、黄河。
森林草原
荒漠草原
沿海向内陆
内流河
3
.农牧业
农业部门
类型
分布区
代表畜种或农产品
畜牧业
为主
半干旱区的草原牧场
贺兰山以东,如
__________
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
三河马、三河牛、滩羊等
干旱区的
山地牧场
________
、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坡地带
新疆细毛羊
灌溉
农业
引黄灌区
___________
、宁夏平原
水稻、小麦等
冰雪融水灌区
__________
、新疆高山山麓绿洲
葡萄、哈密瓜、长绒棉
呼伦贝尔
天山
河套平原
河西走廊
4.
矿产与工业
(1)
矿产地
煤矿:霍林河、石嘴山 石油:玉门、
a___________
铁、稀土:
b___________
镍矿:
c________
。
(2)
工业:包头的
________
工业,玉门和
___________
的石油工业,金昌的
___________
工业。
克拉玛依
白云鄂博
金昌
钢铁
克拉玛依
有色金属
5
.基础设施建设
(1)
铁路线:
①
________
线,
②
________
线,
③
________
线。
(2)
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④
西气东输工程:将新疆
________
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
__________________
。
⑤
西电东送北通道:将
_________________
等地的水、火电输送到
_____________
地区。
包兰
兰新
南疆
塔北
长江中下游地区
蒙中西、宁夏
华北和东北
二、青藏地区
1
.位置
A___________
以西,
________
,
B__________
,
C________
以南
横断山脉
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2
.高寒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
(1)
地形:平均海拔在
4 000
米以上,以
_____________
、盆地为主。
(3)
水文:西北属内流区;东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
D________
、
E________
、
F________
。
(4)
植被:以
___________
为主。
高原、山地
太阳辐射
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
长江
澜沧江
黄河
高寒草甸
3
.农牧业
农业部门
分布
农产品
高寒牧业
青海、西藏的高寒牧场
________
、
________
、藏山羊等
河谷农业
________
谷地和
________
谷地
青稞、小麦、豌豆
牦牛
藏绵羊
藏南
湟水
4.
丰富的能源与矿产
(1)
能源:
①
太阳能丰富:
A________
有
“
日光城
”
之称。
②
地热能丰富:
________
建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③
藏北高原:
_______________
资源丰富。
④
风能、水能丰富。
(2)
矿产:柴达木盆地被称为
“
聚宝盆
”
,主要矿产有
B________
钾盐、
C________
铅锌矿、
D________
石油。
拉萨
羊八井
石油和天然气
察尔汗
锡铁山
冷湖
5
.交通
____
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拉萨为中心。
E
铁路是
________
。
公路
青藏铁路
读
“
中国地理分区图
”
,完成下列问题。
(1)
由图分析我国的自然地理区域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2)
由图分析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属于什么土地利用类型?
(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牧场和畜种有什么不同?
(4)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有什么不同?
答案:
(1)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四个部分。
(2)
以草地为主。
(3)
西北地区属于温带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青藏地区属于高寒牧场;西北地区的畜种主要有三河马、三河牛以及新疆细毛羊,青藏地区的畜种主要有牦牛、藏绵羊。
(4)
西北地区主要发展了灌溉农业,青藏地区主要发展了河谷农业。
精 讲 点 拨
比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知识点
1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
—
阿尔金山以北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主要民族
汉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
汉族、藏族
主要自然特征
干旱
高寒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地表
景观
地形
以高原、盆地为主
以高原为主
植被
由东向西为草原
—
荒漠草原
—
荒漠
草原、荒漠广布
河湖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内流湖
湖泊星罗棋布、大江大河发源地
城镇分
布、农
田分布
黄河沿岸平原,绿洲、铁路沿线的工矿区
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
西藏、青海
农业区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主要矿产
煤、石油、稀土、镍
煤、石油、铅锌
交通
公路、铁路
(
包兰、兰新
)
、航空
公路、铁路
(
青藏铁路
)
、航空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气候
[
归纳总结
]
(1)
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对西北地区的深刻影响
(2)
高寒气候特征对青藏地区的深刻影响
(3)
青藏地区青稞、小麦高产的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
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
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
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地势特点判读与分析、农业灌渠、水体污染及治理等知识。第
(1)
题,本题考查地势特点描述及判读理由。引水渠需要充分借助地势实现自流,因此引水渠的方向可以反映地势高低。图中引水渠多呈西南
—
东北走向,说明西南处地势较高,东北处地势较低,因此该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第
(2)
题,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应用。河套灌渠的功能主要是进行灌溉。要维持其功能必须要保持河道通畅,因此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泥沙淤积问题。黄河含沙量大,河水引入灌渠后,流速降低,泥沙易沉积,导致灌渠变浅。第
(3)
题,本题考查水体污染的原因。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全面分析回答。第
(4)
题,本题考查水体污染的治理措施。结合乌梁素海污染的成因从减排、清污、立法、执法、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
答案:
(1)
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
或西南高,东北低
)
。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
—
东北走向。
(
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
)
(2)
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
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4)
①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
②
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
③
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
④
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
⑤
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决策,促进西部的大开发的前提是必须明确西部地区的优势和不足,才能更好地去发展。
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灾害和自然灾害频繁。在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合理处理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关系。
西部地区的主要优势是: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以及农牧资源、旅游资源均极为丰富。
知识点
2
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的主要劣势是: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风沙大,盐碱重,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技术落后,信息较闭塞,生态环境脆弱。
[
知识拓展
]
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四大工程
(1)
西气东输
由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向东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至上海。如下图所示:
(2)
西电东送
北线:由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向华北电网输电;
中线:由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区向华中、华东电网输电;
南线:由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向华南输电。
如下图所示:
(3)
南水北调
东线: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
——
京杭运河
——
天津;
中线:长江
——
丹江口水库
——
北京;
西线:雅砻江、大渡河、通天河
——
黄河上游。
具体路线如下图所示:
(4)
青藏铁路
由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其建设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冻土,线路如下图所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
1
~
1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
3
.
5
~-
2
℃
。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
(
尔木
)
拉
(
萨
)
段成功穿越了约
550
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
“
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
”
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如图
a
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如图
b
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
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2)
如图
a
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
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
(
冬季或夏季
)
,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
(
图
b)
的原因。
解析:
第
(1)
题,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特征。根据设问
“
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
”
,青藏高原地区不易形成冻土层,即其某时段的地温度相较于东北地区偏高。结合影响地温的因素主要是海拔高度、太阳辐射、气温年较差等。
第
(2)
题,根据题干材料
“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
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
”
分析,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的原因之一是冻土层的影响。第
(3)
题,本题考查对热棒散热工作原理的解读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当蒸发段物质上升时,热棒起到散热作用,此时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即地上温度低于地下温度,此时应为冬季。热棒倾斜设计可以使其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
答案:
(1)
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
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
1
~
1
℃
,可以形成多年冻土。
)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
1
~
1
℃
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
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
0
℃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
(
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
)
,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
冬季。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
(
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
)
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递至地上
(
大气
)
。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
(
多年冻土
)
。
跟 踪 演 练
课 时 作 业
相关文档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5-11 00:50:076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10 22:29:1034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10 18:26:3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9 00:04:005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21:49:047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08 20:35:59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