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00 KB
- 2021-05-12 发布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一框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和主要目的。2.了解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3.知道存款利息的计算及其主要影响因素。4.理解储蓄存款的特征和意义。5.了解商业银行的含义和主要业务。重点: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难点: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基础·初探]
一、储蓄存款
1.含义: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凭证,个人依据凭证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
3.利息
(1)含义: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2)取决于三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3)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4.类别
(1)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低。
(2)定期储蓄:存期与利息率成正比。但也存在通货膨胀下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二、我国的商业银行
1.含义: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
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地位: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3)结算业务:银行为货币收支提供服务而收取的费用。
(4)其他业务:商业银行还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预习·提升]
1.判断
(1)储蓄存款,利国利民,但并不是越多越好。(√)
(2)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你所选择的商业银行。(×)
(3)定期储蓄有时有一定风险。(√)
(4)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2.填空
把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名称写在下面横线处。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1.教材P46探究问题
【提示】 (1)①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年迅速增长,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②不断增长的储蓄存款为经济建设积累了资金,同时也有利于居民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但也反映出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单一,投资信息不畅。
(2)不同的人将钱存入银行有不同的目的,但作为一种投资手段,
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利息。从长远看,有的人是为了积累大宗用款,用于孩子上学、购房、买车及养老等,还有的人是为了资金安全。
2.教材P47探究问题
【提示】 (1)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
(2)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商业银行除以上三大业务外,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
3.教材P48探究问题
【提示】 (1)银行贷款本身是一种信用行为,这就要求借贷双方都讲诚信。
(2)诚实守信是人们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在金融生活中至关重要。诚信有利于维护银行和个人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的正常运行。如果贷款时不讲信用,对银行而言,贷款会受损失,不利于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对个人而言,以后也很难再贷到款。
学生分组探究一 存款与利率
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
2017年春节过后,部分商业银行纷纷实行跟进利率“一浮到顶”,定期存款的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同时期央行整存整取的基准利率为1年1.5%,2年2.1%,3年2.75%。上浮10%后,利率则分别为1年1.65%,2年2.31%,3年3.025%。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什么是定期储蓄?定期储蓄有什么特点?
【提示】 定期储蓄是事先约定期限,存入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的储蓄方式。
特点: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2.假设小张存入银行10万元,利率上浮后一年期利息是多少?
【提示】 100 000×1×=1 650元
3.利率上浮后对居民储蓄有何影响?
【提示】 居民储蓄存款会相应增加,储蓄存款到期后所获得的利息会增加,有利于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由股票、债券等转为投资储蓄存款。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正确认识利率变动的影响
利率
变动
影响
存款利率
上调
会吸引居民存款,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下降;有利于调节市场货币流通,抑制消费品价格上涨,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下调
会使居民储蓄下降,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增加;同时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向股票、债券、保险等。在物价持续走低、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贷款利率
上调
会加大贷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的借款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投资需求相对下降。因此在经济过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时,应上调贷款利率
下调
会减少贷款成本,刺激贷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投资需求增长。因此在经济增长缓慢、投资乏力的情况下,降低贷款利率可以起到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2.存款利率升降与投资收益
(1)一般来说,存款利率上升则收益增加,存款利率下降则收益下降。
(2)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和物价涨幅存在关系:只有利率水平高于物价涨幅,实际收益才会存在。如果物价涨幅高于存款利率的涨幅,则储户的实际收益减少。
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1.如果你有一笔5年期的2万元定期存款,但因急用要提前支取,银行方面将告诉你( )
A.对不起,请到期来取
B.可支取,但只有本金
C.可支取,但只能按活期利率算利息
D.可支取,本息不变
【解析】 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存在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应选C。
【答案】 C
2.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降低人民币存款利率可以( )
①促进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②减少居民存款的利息收入
③导致银行存款增加
④减少市场上货币供应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降低人民币存款利率,储户的利息收入会相对减少,居民参加储蓄的积极性降低,会减少银行存款,而居民用于消费或其他方面的投资会相对增加,市场上货币的供应量增加,因而①②符合题意,③④理解不正确。
【答案】 A
学生分组探究二 我国的商业银行
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
江苏徐州某县的农民老李在苏州打工,一年下来积攒了4万块钱,这些钱他暂时不用,准备存到银行。老李带着这些钱来到镇上的农业银行营业所。在银行营业厅的挂牌公告上,他发现存的时间不同,利率有差别,同期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当银行工作人员问他选择哪种存款方式时,老李也拿不定主意了。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请你给他解释贷款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原因。
【提示】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商业银行把吸收来的存款再提供给借款人。银行收取的贷款利息要高于同期存款利息,因为贷款利息除了支付一部分给存款人外,还构成银行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银行业务的各项开支都来自于这一差价。
2.你为他办理存款业务时,要不要评估他的信用状况?
【提示】 贷款时,银行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对存款人,银行则没这么严格的要求,一般查看其身份证即可,必要时审核其他信息。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存款业务
贷款业务
结算业务
含义
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社会吸收资金,并按规定还本付息的业务
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借款人提供货币资金,并要求偿还本息的行为
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
银行地位
债务人
债权人
服务的提供者
作用
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没有它,银行就不能生存和开展其他业务
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银行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联系
都是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是贷款的来源,贷款收取的利息是存款利息的基础,结算业务是存贷款业务的延伸
2.发放贷款时,银行要评估贷款人的信用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只有贷款安全收回并足额获取利息,银行才有能力支付储户存款,才有利润。不良贷款的增加会造成银行亏空,甚至破产。
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1.如果没有存款业务,商业银行就无法发放贷款,也就无法生存。可见( )
A.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B.发放贷款是银行利润的前提条件
C.没有贷款就没有商业银行
D.商业银行对改革发展起推动作用
【解析】 题干强调存款的重要性,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B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C项说法不确切;D项题干没有体现。
【答案】 A
2.中间业务是当今世界商业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为客户提供服务收取服务费的各种业务。下列属于中间业务的是( )
①吸收存款 ②发放贷款 ③代理买卖外汇 ④代理保险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 吸收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故①不选;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故②不选;③④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符合题意。
【答案】 A
2017年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上海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05万亿元,同比增长6.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存款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在“暖企行动”常态化、实施银行认领企业等举措的推动下,银企有效对接,激活了上海市有效信贷需求,直接推动了人民币各项贷款快速增长。
——————————————[先对接知识]————————————
材料信息
知识对接
存款余额同比增长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收入增长、存款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为储蓄者
——————————————[再演练应用]————————————
1.作为投资手段,无论是活期储蓄还是定期储蓄都存在风险。这种风险是指( )
A.若发生通货膨胀,存款会发生贬值
B.商业银行比较容易破产
C.提前支取存款会损失利息
D.存折丢失,容易被人盗取
【解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存在破产的可能,但这并不等于说商业银行比较容易破产,B错误;题干强调的是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存在的共同风险,C不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投资风险,D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2.我国居民“高储蓄”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
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我国居民将储蓄当成最好的投资方式
D.我国实行保护和鼓励个人储蓄的政策
【解析】 我国居民“高储蓄”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健康发展,居民收入增多,A符合题意;B、D不是从根本上说的;C观点具有片面性。
【答案】 A
3.对居民储蓄大幅增长的合理解释是( )
①人们要应对未来住房、养老等支出
②居民的消费趋于饱和
③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有弹性
④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人们储蓄增多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后顾之忧且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式,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利率的变动,③与材料无关。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