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9 KB
- 2021-05-12 发布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出不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得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资料、铅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一件事情,你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
生: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师:福娃象征着北京欢迎你。今天我们请福娃欢欢来同大家一起学习,高兴吗?
师:仔细看,欢欢从远处到近处,你觉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呢?
生:在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师:同学们的感觉很敏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谁愿意把你知道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 站在路中央往远处看,路两边的景物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当我站在楼上往远处看,近处的楼房大,远处的楼房小。
师:同学们真是观察生活的有心人!但在观察这些现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像这种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在观者眼里出现近大远小的变化在绘画上就叫透视现象。
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 讲授新课
师:老师把生活中的一个透视现象的画面用相机拍下来。同学们看看道路、树木近处与远处的变化,在小组里说一说他们有哪些透视现象?
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近清晰远模糊……
师:哇,好厉害。同学们发现这么多透视现象,恭喜你们。
师:同学们注意看,近处的树向远处延伸发生什么变化?
生:两旁的树木向远方逐渐缩小,最后缩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消失点。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真是棒极了。道路两旁的树木向远方不断缩小,最终两旁的树木都缩到一个点,这个点就叫消失点,通过消失点的水平线就是视平线。
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在我们就去看看艺术家是怎样处理画面中的透视现象的。
师:这幅作品是荷兰风景画家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在你看来画家表现了哪些透视现象?
这是一条普通的乡村道路,两边高高的树木通向远方,道路两边是乡村的田园,不远处,教堂和农舍的房子依稀可见。在田间和路上,有二三农夫的影踪。尽管这是一幅普通的乡村景色,但霍贝玛通过巧
妙的远近透视,使它具有诗一般的田园情趣,给人一种明朗宁静的美好感受。此画被认为是风景画中的稀世之作。
师:这是荷兰画家梵高的《梵高的卧室》。一大一小的椅子、一大一小的两个床头及地板纹理向远处延伸汇集在一起,在平面上表现出了卧室空间的深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透视现象,透视现象有哪几种?什么是消失点、视平线?对于这些知识你们都能理解吗?
生:理解。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视现象的画面,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给它添加上人物以及交通工具等,让它变得更美。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 评价拓展
学生互评,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和借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
相关文档
- 二年级上册美术课件-《花格子小牛2021-05-12 13:49:2913页
- 教师实习总结:浅谈初中美术教学方法2021-05-12 13:47:543页
-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七 交通中的线2021-05-12 13:47:1938页
-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冲刺考2021-05-12 13:36:0631页
- 人教版物理八下2生活中的透镜WORD2021-05-12 13:34:1111页
-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带电2021-05-12 13:32:4122页
- 2019届高三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精讲2021-05-12 13:32:1927页
- 河北省高考物理二轮练习专题3带电2021-05-12 13:32:1911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2021-05-12 13:31:445页
-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152021-05-12 13:29:5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