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4 MB
- 2021-05-12 发布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四章第五节
中国地理
富源县第六中学
导入
诗仙李白写河流写得好。他的诗告诉我们河流的这些方面是美的:“孤帆远
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说河流的绵远、直到天际是美的;“黄河
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说河水的水量之大、气势磅礴是值得欣
赏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用山落青天来对比水分沙洲,
这里面出现了一种 河流地貌——河心洲,看来河中的沙洲已经进入了唐代人审
美的视野;还有一些诗句,描写了诗人在船中见到的景象:“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江水流动的迅疾得到了诗人的赞叹;“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大江在峡谷中奔流的景象得到了欣赏……
区域地理
中国的河流——黄河
区域地理
黄河概况
流经政区:“海川赶下内西南山”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
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中游支流密度大:流经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支离破碎
下游支流密度大:地上河
①
②③ ④
⑤
⑦
⑥
区域地理
上游:源头——河口镇(内蒙古)
峡谷多、水量较大,水能丰富
中游:河口镇——旧孟津(河南)
支流多,水流急,泥沙含量大
下游:旧孟津——入海口
“地上河”
分界:
区域地理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 上游:
两大灌溉区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不合理灌溉 土地盐碱化
下游水资源短缺 选择优良耐旱品种
措施 节水技术:喷灌、滴灌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大西北的高山荒漠旁边,虽然地处半干旱地区,但还有江南风光般的肥
沃土地;宁夏平原为中国水稻集中产区之一,且河湖众多。
“塞外江南”——河套平原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区域地理
课堂
练习
(2015年.新课标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
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
由。(6分)
(2) 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
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分)
(3) 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
(4) 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一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河套灌渠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
该湖。(3分)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
污染逐渐严重。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
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
保意识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引水渠分布看,引水口在西南部,
出水口在东北部,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也可得出河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或者说西南高,东北低。
(2)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灌渠泥
沙淤积问题。因为河套平原地形平坦,水流缓
慢,泥沙很容易沉积,造成灌渠水流不畅。
(3)由于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
素海,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残
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化肥随灌溉水流流入乌梁素
海,造成其严重污染。当地工农业一城乡生活
废水也排入该湖,加上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
水少,蒸发量大,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
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浓
度加大,污染逐渐加重。
(4)针对河套平原灌溉退水从农田中带来的
农药、化肥对乌梁素海造成的污染,要控制农
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对于工业
和生活废水污染,应该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
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对湖区
及时清淤,种植水草,采用生物措施净化,同
时还要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
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思等。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环境保护。
区域地理
• 中游:治沙
泥沙主要来自汾河、渭河、泾河、洛河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区域地理
水土流失 地质灾害频繁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黄土特征
夏季多暴雨气候特征
植被稀少
植被破坏
毁林开荒 过渡放牧、樵采 开矿、窑洞 交通建设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区域地理
• 下游:
大堤 低水位
高水位
大堤
河床
开封
铁塔
13米
55米
“地上河”
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区域地理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地上河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之间的关系
区域地理
课堂
练习
(2010年重庆)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图5中将某区域
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水域,则可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图5、表1,回
答11题。
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
如表1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长江下游
C.东北平原 D.黄河下游
【答案】 D
区域地理
长江中游“地上河”
(荆江河段) 黄河下游“地上河”
成因
河道特别弯曲,水流
不畅,泥沙容易淤积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
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
平缓,泥沙大量沉积
措施
截弯取直工程;建设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
水土保持;修筑堤坝
地上河
区域地理
课堂
练习
黄河三角洲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沿黄河经济带交汇点,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
有利于资源的全国性优化配置,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图中左下角日期为拍摄日期)
(1)关于今后黄河三
角洲造陆面积的变化,
目前有两种观点:一
是趋于减小,二是将
会增长。你持哪种观
点?理由是什么?(4
分)
(2)目前,黄河三角洲有34.7万公顷荒地和12万公顷滩涂有待开发。从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如何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4分)
(3)黄河三角洲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试分析该地风能资源丰富
的原因。(4分)
区域地理
课堂
练习
【答案】
(1)观点一:趋于减少。理由: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中游水利枢纽
的建设,使河口地区来水、来沙减少;河口地区入海径流减弱,海岸侵蚀加
剧
观点二:将会增加。理由:黄河含沙量特别大,河口处水流缓慢,大量泥沙
沉积;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下游不再断流;黄河调水调沙也将大
量泥送人河口(答出其中一种观点即可)(4分)
(2)建立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养
殖业;合理开发滩海石油、原盐和风能等
(3)位于东部季风区;濒临海洋,风力大;地形平坦,对风的阻力(摩擦
力)小
区域地理
黄河的忧患
河段 忧患 措施
上游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保护植被、合理放牧
中游 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打坝淤地;
兴修水利
下游
“地上河”易决口改道 加固大堤;调水调沙;疏浚河道
水量小,出现断流
宣传节水;综合利用水资源,提高水
价
区域地理
黄河断流既有自然原因,更有人为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黄河上游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
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为地上河,支流少,补给少;下游沙质土壤,
严重渗透。
(2)黄河流域的人口增长快,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粮食的生产能力,毁林开荒,破
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
(3)近几十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社会发展,经济前进,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
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4)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沿河引水工程争相抢水,加剧了供水紧张
的局面。
(5)低廉的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黄河灌溉区效率仅为
30%~40%。
(6)与日俱增的环境污染使急剧减少的黄河水可利用率进一步下降。
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
区域地理
①植林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
②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③适当提高水价:
④全流域统一分配水量,合理调度:
⑤跨流域调水等。
措施
区域地理
黄河断流的影响
土壤.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水文: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
水文:加重水污染和泥沙淤积
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区域地理
课堂
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为滦河流域简图。
(1)图中等雨量线的分布规律为 。(2分)
(2)说明滦河径流量主要来自潘家口水库以
上河段的原因。(4分)
(3)据图分析引滦入津工程对滦河下游有哪
些不利影响?(4分)
(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
(2)支流多,流域面积大;海拔高,气温低,
蒸发弱(4分)
(3)下游来水减少,甚至断流;河水自净能力
变差,水质恶化;河口生态退化。(任答两点2
点得4分)
区域地理
课堂
练习
(2016届河南省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680年逝世),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许多工作。公
主入藏,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谷物、纺织、冶金、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
碾磨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没有
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汉族农业技术传入后,吐蕃劳动人民开始挖畦沟,田野间阡陌纵横,
大大提高了产量。
材料二: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线图
(l)文成公主入吐蕃时,选择的是冬季还是夏季?简
述你的理由。
(2)谷物在吐蕃种植,使谷物生长地域大为扩展。简
述谷物当时在吐蕃种植的有利条件。
(3)冶金业被引入吐蕃,当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你对此持什么观点?简述你的看法。
区域地理
课堂
练习
【答案】(1) 冬季。冬季,黄河等几条湍急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水位低,水流
平缓;有结冰现象利于送亲队伍渡河;冬季,冻土未化利于送亲队伍行进。
(任答两点理由即可)
(2) 地形较平坦;光照充足;灌溉水源较充足;首领(松赞干布)大力支持;文成
公主带去一定的农业技术;市场需求量较大;吐蕃劳动人民辛勤的劳作等。
(任答四点即可)
(3)支持:地形较平坦,土地面积大;金属矿产较丰富;首领(松赞干布)大力支
持;文成公主带去一定的冶金技术;市场需求量较大;洁净的水源等。(任答
四点即可)
反对:煤炭资源短缺;开采金属矿产的技术低;劳动力素质低;冶金基础设施
薄弱;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任答四点即可)
【解析】(1)文成公主入藏要考虑不同季节沿线的自然环境特点不同,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以高寒气候为主,有冻土层分布;同时青藏高原是大江大河是源地,山高谷深,河流落差
大。冬季时河流水量少,气温低,河流封冻时间长,冻土层冰冻不融化,这些条件都有利于送亲。
(2)分析谷物在吐蕃种植的有利条件,需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包括:吐蕃的地形、土壤、光照、水源等条件;人文条件有:技术、科技、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3)此题有两方面的问答,如果赞同则从吐蕃适合冶金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包括:土地充足、水源丰富、有一定的技术指导、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方面;如果不赞同则从吐蕃不适合冶金业
发展的条件分析,如能源不足、开采矿产技术落后不适合冶金业的发展,此外冶金业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区域地理
课堂
练习
读黄河中游地区支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
个大型工程。据图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了哪些巨大作用。
(2)读图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1)主要作用有:防洪、防凌、防淤(阻止下游河床
的进一步抬高)。
(2)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的不利影响:受三
门峡水库蓄水影响(库区淤泥使河床抬升),潼关水
位上升,渭河水流不畅,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渭河可能变成“地上河”,引发洪涝灾害;同时
因河床水位增高,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
化。
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
相关文档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5-11 00:50:076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10 22:29:1034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10 18:26:3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9 00:04:005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21:49:047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08 20:35:59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