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50 KB
- 2021-05-12 发布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52分)
1. 我们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 生小艾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艾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 这说明( )
A.终生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B.应自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C.学校教育是决定个人成才的根本性因素
D.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阻碍作用+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
由此可以看出( )
A.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5. 作家莫言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扎根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农村是他写作的主战场。其“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用狂欢式的语言诠释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心灵的嬗变。 这启示我们( )
A.民间文化元素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B.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
6. 唐诗宋词,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她能够对我们的审美进行奇异的再造,激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这表明( )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④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 《广州日报》报道:迪士尼授权童话大王——我国著名新生代科幻作家杨鹏写《米老鼠在中国》,中国文化在此走向世界,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下列对文化创新认识正确的有( )
①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实现文化创新,要依靠人民群众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 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中的文化集丛或文化元素从其发祥地扩散到不同地方而被模仿、采借和接受的社会现象和过程。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①丝绸贸易,出国留学 ②亲朋聚会,出国旅游
③商贸活动,人口迁徙 ④经济交流,政治互访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
9.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现代传媒正逐步取代传统传媒
10. 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诵读经典”,是因为
A.继承传统文化就是文化发展 B.文化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对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D.文化继承比文化发展重要
11.
古装剧《延禧攻略》引发网友热议,该剧以贴合历史的改编、简约细腻的美感,成为暑期档“爆款”。除了考究用心的清宫布景、古典素雅的“莫兰迪”色调外,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剧中有不少非遗元素!刺绣、昆曲、缂丝、绒花、打树花……透过荧屏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
《延禧攻略》中的传统文化受到广大青年的追捧是由于( )
①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源泉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2. 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是我国参加的第一个跨国申遗项目,包括中哈吉三个国家共33处遗产点,中国段部分涉及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四省区20多处遗产点。截止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达53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此举的原因有( )
①延续文明血脉,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留住文化记忆,世界遗产是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方式
③把脉文化内涵,坚守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与民族性
④打破社会历史限制,满足当代人民的文化需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 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纵横十余省,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我们对长征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不忘初心,走好我们这一代人新的长征路。这表明
A.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B.民族精神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C.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D.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14. 有一个叫做“‘爱•尚’微公益”的项目,鼓励和引导人们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利用微博、微信等人们易于接受的平台,吸引更多人关心公益事业。这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 )
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②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结合时代精神③建设精神文明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④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5. 国家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这种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给予学生们唱念欣赏、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的传递和普及。
这一活动的推广主要体现了( )
A.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传统戏曲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16. 2017年2月27日,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在京举行。会议一致认为,电视剧创作不仅要数量,更要质量;不仅要颜值,更要价值。网络电视剧也是如此,电视不能播的,网络也不行。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国家加强对网络剧审查和监管的原因是( )
①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个人、社会的作用是不同的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不完全同步的,它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发展文化事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文化市场越活跃,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 《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栏耳用流行方式引导国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传承中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这有利于( )
①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②发挥大众传媒作用,拓宽文化传播途径
③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④人们潜移默化,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熏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 近年来,基于信任的移动互联社交方式迅速崛起,人们很容易因传播者的亲友身份而轻信其转发的内容,以致于有些似是而非的“科学流言”广泛传播。材料启示我们,必须( )
A.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B.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C.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9. 我国许多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塞翁失马”“守株待兔”等,都包含了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都体现了深刻的哲学道理。
这从侧面反映了哲学( )
A.源于寓言故事 B.产生于哲学家的头脑
C.源于民间传说 D.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0. 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点转向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探讨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
尽管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从本质上看,其都是围绕______问题展开的( )
①意识和物质的关系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④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22.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D.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23.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出他们的旷世愁思。这说明( )
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和存在相互转化
C.存在决定思维 D.思维再现存在
24. 下列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系的论述。
正确的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列的两大独立的基本派别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总是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 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
25. 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26. 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晴空万里,顷刻就大雨滂沱。对此,有人认为天气变化多端,无法认识。这种观点否认了(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世界是物质世界
C.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是不可知的
二、材料分析题
27.(12分) 文化应如阳光,平等地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在公共文化服务面前,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不分地位……这是崇高的目标,也是基本的要求。如今这一理念随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而深入人心。 请你运用“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国家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措施的合理性。
28.(12分) 2017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意义。
29、(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精神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敢于担当、坚忍不拔、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钉钉子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专注,坚持,专业,敬业,淡泊名利的“工匠精神”;“不畏强手、英勇顽强”诠释了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的“女排精神”等。
在中国精神鼓舞下,必将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迈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辉煌。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辉煌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
30.(12分) 近年来,以网络直播为支点带动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由此催生出一个崭新的行当——职业“网红”。然而伴随职业化“网红”的,还有令人瞠目结舌的野蛮生长。不少“网红”的节目以色情和暴力为底色,以谎言和虚无为导向,一次次刷新了人们对道德沦丧的认识,甚至冲破法律底线。如此席卷全行业的“网红乱象”,政府正以零容忍的态度加以整治。网信办、公安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频频出手,强化监管,快速调查,严厉惩处,关闭了一批屡教不改的直播平台,处理了一群顽固不化的“低谷网红”。
网络直播是新兴产业,“网红”也并不天然是低谷、无聊的代名词。倡导读书的罗振宇,通晓财经历史的吴晓波、擅长演讲的罗泳浩,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公共价值与商业利益,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可见,在“网红”引发广泛争议的同时,我们更珍爱那些展现平凡的坚守、异样的坚强、与众不同的善良、绵泽众生的智慧等“网红”。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和对待“低俗网红”现象。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B
C
B
B
A
A
C
B
B
C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D
B
B
C
C
D
B
C
D
C
D
A
A
27.(12分)答案:(1)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设施,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载体;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放公益性文化设施为提高国民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3)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绪方式。开放公益性文化设施,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4)文化塑造人生。开放公益性文化设施,有利于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8、(12分)答案: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积极的促进用。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⑤有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力。
(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
29、(12分)答案:①中国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③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④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0.(12分)答案: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传媒具有商业性。部分网络直播平台和直播参与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价趣味,滋生了“低俗网红”现象。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低俗网红”现象污染网络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③国家要加强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管理和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青少年学生要不断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