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50 KB
- 2021-05-12 发布
[学生用书 P128(单独成册)]
(建议用时:25 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嘉兴高二期末)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
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
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
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解析:选 B。据题干材料可知西汉初期、中期和后期都有考古发现纸的记载,这说明我国
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故选 B 项。《后汉书》中记载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内容,且考古发
现了不少西汉纸,不能说明其不可信,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纸的用途,故 C 项错误;
材料中未涉及纸的外传,故 D 项错误。
2.(2019·晋中高二期中)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 世纪),郑王番率军攻
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解析:选 B。《九国志》记载了唐哀帝时郑王番用火药武器攻打城门,这说明唐末已经在
军事上使用火药,故选 B 项。材料中说的“飞火”并不是突火枪,A 项错误;材料与地理大
发现无关,C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提及火药传入欧洲,D 项错误。
3.(2019·宁波高二期末)“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
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西汉发明造纸术 西汉后,纸成为书写的唯一材料
B 指南针于 13 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 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C 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不再使用
D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火药配方 东晋广泛制作火药并迅速运用于军事
解析:选 B。据所学可知,指南针于 13 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
了条件,故选 B 项。西汉时已有了纸,但西汉后纸并未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A 项错误;宋
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其不是唯一的印刷方法,雕版印刷术仍在使用,C 项错误;火药在唐
末才被用于军事,D 项错误。
4.(2019·邢台高二期末)中国数学家钱宝琮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所有具体
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
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一言论表明古代中国数学( )
A.注重实用性 B.涉及领域狭窄
C.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服务于农业
解析:选 A。根题干材料“《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
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
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可知,古代中国数学注重实用性,故选 A 项。
5.(2019·郑州高二期中)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
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
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解析:选 D。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严厉禁止民间私藏、研习天文学书籍,天文
学研究被政府垄断,这是统治者从政治统治角度考虑,维护政治统治的一种手段,故选 D 项。
6.(2019·潍坊高二期中)《齐民要术》中强调“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反道,劳而无获”。这句话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 )
A.顺应天时,多种经营 B.工商皆本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重农抑商
解析:选 C。解读题干材料可知,《齐民要术》强调“顺天时,量地力”,要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否则就会“劳而无获”,故选 C 项。
7.(2019·滁州高二检测)“中土医书,方论浩繁。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
每用一药,必为色香形味,分配脏腑。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这说明中医( )
A.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B.诊断和治疗带有迷信色彩
C.不受重视,医生地位低下
D.发展受到阻挠,作用较少
解析:选 B。根据材料“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可知,
中医的诊断和治疗都带有很强的迷信色彩,故选 B 项。
8.(2019·定州高二月考)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
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 )
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解析:选 B。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
所证对也”可知,黄百家认为中国传统科技理论无法用实证来证伪,故选 B 项。
二、非选择题
9.(2019·资阳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各类技术在总技术中的比较(%)
朝代
类型
春
秋
战
国
秦
西
汉
东
汉
魏
晋
南北
朝
隋 唐
北
宋
南
宋
元 明 清
农业 16 26 1 5 4 12 13 1 4 2 7 12 6 2
“大一
统” 13 12 59 24 41 12 13 58 32 53 43 28 34 40
手工业 40 43 0 63 47 35 45 27 47 43 39 37 45 46
医药 20 18 0 8 8 41 10 14 16 2 10 3 13 12
其他 11 1 0 0 0 0 19 0 1 0 1 20 2 0
备注:“大一统”指管理地域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需要仰仗的发达的通讯技术(交通运输和
文化交流、传播工具等)、强大的军事技术、“敬授民时”的历法、土地丈量技术、绘制地图
的技术,乃至体现皇权威严的皇宫建筑技术等等。我们把这些与大一统国家密不可分的技术
专门抽取一项,统称为“大一统”技术。
——据金观涛《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说明:可以就表
格内某一项科学技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以提炼新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观点论述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据
材料信息可知“大一统”技术在古代中国科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然后围绕“大一统”
技术与国家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从古代“大一统”科技和向近代科技转型的角度进行论述;
也可从古代科技的其他方面进行论述,如农业技术在分裂时期发展较快,再分别展开论述。
答案:示例
观点一:中国古代“大一统”技术发达既是国家“大一统”的产物,又巩固了国家“大
一统”局面。
材料中与“大一统”社会结构相联系的技术成果占总技术的百分比在 30%以上,表明中
国古代与“大一统”王朝密切相关的“大一统”技术十分发达,如中国古代科技的象征指南
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如此众多“大一统”技术的存在有利于中国人在广阔地域上组
成强大、统一的国家机构和促进思想文化交流,有助于皇权的巩固。同时,“大一统”国家强
大的组织能力克服了科学向技术转移的缺陷,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材料同时表明当国家处于
长期分裂,如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一统”技术明显低于“大一统”王朝时期,只
占 12—13%左右。
因此,中国发达的“大一统”技术不仅有利于巩固皇权和“大一统”局面,同时,“大一
统”局面的稳定又为中国古代科技特别是“大一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观点二:“大一统”型技术不可能向近代科学体系转化。
政治分裂时期科学技术发明少,而“大一统”时期,科技发明均在 30%以上,因此一个
王朝的技术增长与中央集权程度密切相关,这表明古代科技一旦失去了发展的制度依托,便
没有了生存土壤。
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但主要是技术发达。生产技术与它所生产的具体产品不可分离,很
难上升为理论成果,造成科学与技术难以结合。
传统儒家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注重的是人文问题而不是对
自然的探究和技术的总结,忽视了抽象科学。因此,中国古代特有的“大一统”型技术不可
能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近代科学转化。
观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与国家能否实现“大一统”关系不大。论证略。
观点四:在中国社会大分裂大变革时期,农业技术迅速发展。论证略。
观点五:“大一统”技术与手工业在中国古代科技中占绝对优势。论证略。
相关文档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62021-05-11 01:29:475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692021-05-10 17:26:5912页
- 【英语】2020届二轮英语复习副词的2021-05-10 14:42:296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802021-05-08 15:10:17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322021-04-29 01:24:389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52021-04-28 11:02:45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172021-04-28 09:17:358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32021-04-27 21:09:0313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82021-04-26 02:07:0811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712021-04-26 01:45:54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