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4.00 KB
- 2021-05-12 发布
课时规范练18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时规范练第35页
模拟题组
(2018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期末)下表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座城市。据此,完成1~2题。
序号
1月均温(℃)
7月均温(℃)
年均温(℃)
①
-0.3
27.3
14.2
②
4.7
29.3
17.2
③
13.3
28.4
21.8
④
-2.9
26.6
12.7
⑤
2.1
28.3
15.7
⑥
15.8
28.8
22.9
1.⑥→⑤→④城市1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2.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⑥→⑤→④城市1月均温的变化说明纬度升高,气温降低,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项对。第2题,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海陆位置差异不大,B项错。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形差异影响小,A项错。城市间人类活动差异小,D项错。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C项对。
(2018山东莱芜期中)加拿大落基山南段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到加拿大旅行考察。下图示意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温尼伯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冰原带
4.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依次过渡为( )
A.森林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C.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5.游客继续西行至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莱斯布里奇景观不同,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基础是( )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洋流
答案3.B 4.C 5.C
解析第3题,图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显示温尼伯为较高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带,B项正确。第4题,北美洲落基山以东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因此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降水越来越少,植被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C项正确。第5题,温哥华位于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被山地抬升,多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因此降水丰沛;而莱斯布里奇处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故C项正确。
(2018天津六校联考)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该山地若位于我国,可能是( )
A.秦岭 B.横断山
C.喜马拉雅山 D.南岭
7.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 )
A.距海近,降水多 B.海拔高,坡度大
C.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D.坡向朝南,温度高
答案6.C 7.C
解析第6题,该山地南坡山麓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山麓自然带是亚高山寒性灌丛草甸带。若位于我国,可能是喜马拉雅山,C项对。秦岭北坡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项错。横断山主要是东西坡差异,B项错。南岭南、北坡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项错。第7题,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C项对。距海近,降水多、海拔高、坡度大、坡向朝南,温度高,不是自然带类型丰富的主要因素,A、B、D三项错。
(2018内蒙古包头九中月考)下图示意天山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谱。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a、b、c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
A.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山地针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山地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9.正确反映图中所示信息的是( )
A.甲坡为北坡,乙坡为南坡
B.丙地为准噶尔盆地,丁地为吐鲁番盆地
C.乙坡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气流的迎风坡,气候较湿润
D.甲坡雪线高于乙坡的原因是降水多
答案8.C 9.C
解析第8题,a位于山麓地带,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带,随着高度的增加、降水增多,自然带依次更替为温带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选择C项。第9题,同一自然带甲坡比北坡高,甲坡为向阳坡南坡,乙坡为背阴坡北坡,A项错;准噶尔盆地在博格达峰以北丁地,丙地为吐鲁番盆地,B项错;乙坡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气流的山地迎风坡,气候较湿润,C项对;甲坡雪线高于乙坡的原因是气温高,D项错。
(2018宁夏石嘴山一模)林树下线是指干旱河谷地区由低至高出现的灌丛到森林的混合交错带的平均海拔。下图示意四川省北部某干旱河谷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图1)及林树下线1999年和2009年分布变化(图2)。据此,完成10~11题。
图1
图2
10.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压 B.气温 C.水分 D.光照
11.该地山区林树下线与坡向的关系及其原因组合是( )
A.南坡高于北坡——南坡为阳坡,比北坡热量条件好
B.西坡高于东坡——西坡为背风坡,比东坡热量条件好
C.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
D.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好
答案10.C 11.C
解析第10题,森林耗水量大,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水分条件适宜,森林便可生长,C项对。气压、气温、光照不是影响森林分布的主要因素,A、B、D三项错。第11题,
该山区林树下线海拔南坡高于北坡,因为北坡为阴坡,比南坡水分条件好,所以分布海拔低,A项错误。西坡低于东坡,B项错误。东南坡高于西北坡,因为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C项正确。2009年,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说明西南坡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差,D项错误。
12.(2018福建福州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冰川的发育规模,主要受到低温与最大降雪量的影响。最大冰期是指青藏高原历次冰川作用中冰川规模最大的时期。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喜马拉雅山作为降水屏障愈来愈明显,限制了青藏高原冰川的发展。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区部分山脉分布示意图,下表为青藏高原中东部冰川环境相关数据。
数据
山名
最大冰期
冰川面积
(千米2)
现代冰
川面积
(千米2)
最大冰
期雪线
高(米)
最大冰期
雪线处6—
8月气温(℃)
唐古拉山
24 519
790
4 250
2.3
阿尼玛卿山
6 469
150
2 850
2.3
果洛山
1 903
8
3 450
2.9
稻城海子山
6 965
0
3 800
3.4
注:雪线即冰川年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的平衡线
(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最大冰期果洛山雪线低于唐古拉山和稻城海子山的原因。
(2)说出与最大冰期相比现代冰川面积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当地冰川在加速消融的过程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4)推断最大冰期雪线处6—8月气温高低与年降水量大小的相关性,并说明依据。
答案(1)果洛山纬度高于稻城海子山,同海拔气温较低;果洛山和唐古拉山纬度位置相似,但更靠近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降雪较多。
(2)变小甚至消失。喜马拉雅山不断抬升,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青藏高原降水(雪)减少;全球变暖,该区域气温升高,冰川面积消退明显。
(3)当地冰川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山区;冰川在加速消融的过程中,冰川融水量加大,流水搬运能力加强;(季节性)冻土消融,岩土体稳定性变差,受重力作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结论:雪线处6—8月气温高低与年降水量大小呈正相关。
雪线是冰川年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的平衡线,雪线处冰川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保持动态平衡。(或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呈正相关)6—8月气温越高,对应年消融量也越大,也就对应年积累量越大(或6—8月气温与年消融量及年积累量呈正相关)。
解析第(1)题,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量。雪线高低,不同纬度,主要考虑纬度;同纬度主要考虑降水。第(2)题,
影响冰川分布面积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量。与最大冰期相比现代冰川面积变小甚至消失。主要原因从水汽来源减少、气温升高两方面分析。第(3)题,首先分析冰川区所具备的冻融作用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需要的坡度,继而分析冰川消融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促进作用。第(4)题,雪线是冰川年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的平衡线,雪线处冰川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保持动态平衡。即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呈正相关。6—8月气温越高,对应年消融量也越大,也就对应年积累量越大。
13.( 2018山东烟台期中)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瓦尔波莱索典型植被类型以及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
(2)说明M地区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3)下图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图 ;有人将图乙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出的分异规律归纳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李明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请你说出李明持这种观点的理由,并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震。
(2)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3)乙 赤道附近植被由热带雨林向南变为热带荒漠,而非通常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或气候由热带雨林气候变为热带沙漠气候,而非通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洋流(秘鲁寒流)和地形。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信息,瓦尔波莱索为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故其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地震。第(2)题,M地区位于巴西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且该地西部为巴西高原,该地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由于高温多雨的气候,形成了热带雨林景观。第(3)题,安第斯山脉西坡在副热带地区,受到沿岸寒流的影响,有较多纬度分布有热带沙漠气候,故西岸热带沙漠分布较广,据此图乙较为符合。受南北狭长的秘鲁寒流及南北向的安第斯山的影响,南美洲赤道附近植被由热带雨林向南变为热带荒漠,而非通常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更替(或气候由热带雨林气候变为热带沙漠气候,而非通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相关文档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12 11:01:53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5-11 00:50:076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10 22:29:1034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10 18:26:3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9 00:04:005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21:49:047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08 20:35:59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