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MB
- 2021-05-12 发布
专项
4
景 观 图
【
真题示例
】
(2017·
全国卷
Ⅰ)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
(
左图
)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
(
右图
)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
、
(2)
题。
(1)
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2)
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
A.
用地类型差异
B.
居民爱好差异
C.
景观规划差异
D.
行政管辖不同
【
思维流程
】
第一步:结合图名,审阅材料
本题是利用“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造成差异的原因。
第二步:读图提取有效信息
第三步: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问题
(1)
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拍摄照片时间是
2017
年
3
月
25
日,是春分日过后,此时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故该城市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而常绿阔叶林一年四季都能生长;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植被没有常绿硬叶林和针叶林。
(2)
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是数年前按同一标准栽种的常绿灌木,“灌木修剪齐整”一侧说明定期管理,“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说明无人管理,故造成该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行政管辖不同;道路两侧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类型、景观规划应相同;栽种标准一致,并非是居民爱好差异造成的。
答案:
(1)
B
,
(2)
D
。
【
方法总结
】
1.
自然景观图的判读:
(1)
明确图示主体:图名中指明了图中的主体地理事物,如图示主体是爬升沙丘。
(2)
判断景观形态:主要是观察分析图示主体的形态特征。如上图中的沙丘左侧坡度较缓。
(3)
分析景观结构:主要是把握主体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上图中沙丘位于河流宽谷中,后面背景为高大的山脉,河面宽阔,水流较为平缓。
(4)
分析景观特征:抓住图中的位置信息、形态特征以及主配景的组合特点分析景观特征。上图中爬升沙丘的物质来源于河流的沉积物且与河谷风向密切相关,是风力搬运堆积的结果。
2.
人文景观图的判读:
(1)
确定人文景观类型:依据图名进行确定,人文景观类型多样,包括聚落景观、建筑景观、人类活动景观、交通景观等,如上图中显示的是交通设施景观。
(2)
分析景观主体特点:着眼图中主体要素,抓住图示主体的呈现特色。如上图中的主体是高铁线路,该段线路在平原地区以高架桥的形式延伸,线路平直。
(3)
判断景观形成因素:人文景观反映人文活动的特色及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因此由景观特点可以推知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或推断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地理联系。
【
新题预测
】
K
群岛各岛屿地势崎岖高峻,每年有
330
多天是晴天。夏半年,在盛行风的吹拂和阳光的照耀下,海浪在每座小岛的一侧海面呈现出条带状银白色的波纹,岛屿犹如行驶在海洋上的巨轮。下图是
K
群岛的卫星照片。据此完成
1
~
3
题。
1.
该群岛夏半年盛行
(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2.
导致该群岛每年晴朗日数特别多的主导因素是
(
)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3.
该群岛中的特内里费岛被评为全球某种观赏活动的最佳岛屿,这种活动是观赏
(
)
A.
星空
B.
冰山漂浮
C.
极光
D.
高山冰川
【
解析
】
1
选
C
,
2
选
C
,
3
选
A
。第
1
题,由材料、图像
可知,波纹的形成与盛行风和岛屿有关,波纹是在盛
行风和岛屿阻挡作用下形成的,波纹的延伸方向与风
的方向相反,夏半年时,波纹向西南方向延伸,故盛
行风为东北风。第
2
题,该群岛位于非洲大陆西侧,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带影响,每年晴
朗日数特别多,故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第
3
题,特
内里费岛纬度较低,降水较少,晴天多,是观赏星空
的最佳岛屿;冰山漂浮、极光是在高纬度地区;高山
冰川是在陆地上的高山上。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
(
如图所示
)
。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
0℃
时关闭,低于
0℃
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
-14
~
8℃
,负温期
(
日平均气温小于
0℃
的时期
)
约
6.5
个月。据此完成
4
~
6
题。
4.
通风管挡板
(
)
A.
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B.
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
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
D.
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
5.
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
)
A.
负温期短
B.
气温日较差大
C.
气温年较差大
D.
太阳辐射弱
6.
一年中,通风管挡板日关闭时长开始呈上升趋势后的一个月
(
)
A.
可能处于秋季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C.
昼长逐渐变短
D.
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
解析
】
4
选
C
,
5
选
B
,
6
选
D
。第
4
题,根据通风管两
端挡板在气温高于
0℃
时关闭,低于
0℃
时打开的原
理,结合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夜间气温经常低于
0℃
,夜间多打开。负温期也会有可能高于
0℃
,正温
期也可能低于
0℃
,不会是一直开或关的。第
5
题,青
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保
温作用差,气温低,日较差大于平原。第
6
题,一年
中,通风管挡板日关闭时长开始呈上升趋势时,多为
冬末春初。此后的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
球各地昼长开始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开始变大。地
球公转速度也越来越慢。
高考刚结束,家住北京的小明,接收到远在外地旅游的小亮传来的照片
(
下图
)
,小亮在微信中告知小明:当时天空晴朗,但有大风,我面向北方快速咔嚓的
……
据此读图,完成
7
~
9
题。
7.
据提供的信息可知,小亮旅游所在地是
(
)
A.
海南岛
B.
苏门答腊岛
C.
台湾岛
D.
新西兰南岛
8.
据图可判断,小亮拍照时,当地吹
(
)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偏东风
D.
偏西风
9.
在北京的小明看看桌上的台历,此时节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
(
)
A.
立夏
B.
小满
C.
芒种
D.
夏至
【
解析
】
7
选
B
,
8
选
C
,
9
选
C
。第
7
题,由图可知,高考时间是
6
月
7
日、
8
日,此时太阳直射
20°N
纬线附近,而此时人和动物的影子朝南,故小亮旅游所在地在赤道附近的苏门答腊岛。第
8
题,小亮拍照时,图中椰子树的树枝、树叶向西飘动,故当地吹偏东风。第
9
题,结合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分布可知,高考刚结束是
6
月份的第一个节气
——
芒种。
(2017·
济南一模
)
格栅坝是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浆砌石等为材料,将坝体做成横向或竖向格栅结构的坝。读下图,完成
10
、
11
题。
10.
格栅坝主要是防御
(
)
A.
水土流失
B.
泥石流
C.
崩塌
D.
滑坡
11.
格栅坝有利于
(
)
A.
保持水土
B.
调蓄径流
C.
淤积良田
D.
拦石排水
【
解析
】
10
选
B
,
11
选
D
。第
10
题,由材料、图像可知,格栅坝是将坝体做成横向或竖向格栅结构的坝,可预防泥石流;而对防御水土流失、崩塌、滑坡作用不大。第
11
题,格栅坝具有格栅结构,主要作用能拦石排水;而对保持水土、调蓄径流、淤积良田作用很小。
【
加固训练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
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以河漫滩为
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
200
米的爬升沙
丘;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简称为“沙江”,两
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
要支流。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
13.1%
,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这里阡陌相
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
图
1
示意雅鲁藏布江,图
2
为“沙江”景观。
(1)
比较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补给差异,并分析原因。
(2)
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
(3)
说明雅鲁藏布江河谷爬升沙丘形成的过程。
(4)
说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的原因。
【
解析
】
第
(1)
题,根据雅鲁藏布江流经区域的气候
等条件可以判定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再结合具体区
域进行分析得出该河上游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这与区域地形有关;下游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
为主,这与区域地形及水汽来源有关。第
(2)
题,辫
状水系多形成于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地区。据此结
合地形及水流情况分析。第
(3)
题,沙丘形成于堆积
作用;冬春河床裸露,沙源足,加上强劲的风力而
成。第
(4)
题,雅鲁藏布江中游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
加,有人为的原因再加上自然原因如地形、风力影响
所致。
答案:
(1)
上游地区海拔高,受高山阻挡,降水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下游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降水较多,且周围多高大山脉,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
(2)
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山口,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3)
在冬春干旱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及沙洲上的细沙裸露,受河谷地形影响,风力强劲,把堆积在宽谷地带的细沙,吹送到江岸山坳或坡上。
(4)
从上游及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在中游河段沉积,沙滩面积扩大;冬春干旱季节,风力作用扩大沙化面积;中游河段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化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