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00 KB
- 2021-05-12 发布
永昌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高一年级 物理(必修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很小,所以可以当做质点
B.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把太阳当做质点
C.研究“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对接时,可将“神舟十号”飞船看做质点
D.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以把飞船看做质点
2.一物体以6 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后,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后,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 m/s,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a1=-2.5 m/s2,a2=-2.5 m/s2
B.a1=-3.5 m/s2,a2=-3.5 m/s2
C.a1=-2.5 m/s2,a2=-3.5 m/s2
D.a1=3.5 m/s2,a2=-3.5 m/s2
3.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
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
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4.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x,则它从出发开始经过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 )
A. B. C. D.t
5.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处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为( )
A.1.2 m B.3.6 m
C.6.0 m D.10.8 m
6. 如图所示,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物体向右运动,质量为20 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向左的大小为10 N的拉力F的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取g=10 m/s2) ( )
A.10 N,向右
B.10 N,向左
C.20 N,向右
D.20 N,向左
7.物体受两个共点力F1和F2作用,其大小分别是F1=6 N,F2=10 N,则无论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为何值,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 )
A.4N B.8 N C.10N D.14 N
8.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2m和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θ=37°,不计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sin 37°=0.6,cos 37°=0.8,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绳上的拉力大小为mg
B.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mg
C.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物体A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0.8mg
9
.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要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当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减轻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 )
A.车速太快 B.车速太慢
C.突然启动 D.紧急刹车
10.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现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由以上信息可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甲受的合外力大于乙受的合外力
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小于乙的初速度
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
11.如图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 30 N、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为15 N.当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为10 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
A.1 m/s2
B.3 m/s2
C.5 m/s2
D.7 m/s2
12.质量为50 kg的乘客乘坐电梯从四层到一层,电梯自四层启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6 m/s2,则电梯启动时地板对乘客的支持力为(取g=10 m/s2)( )
A.530 N B.500 N
C.450 N D.470 N
13. 如图所示,重球用绳子挂在光滑的墙上,当保持球的重力不变而增大球的半径时,则( )
A.绳的张力不变,墙的压力不变
B.绳的张力增大,墙的压力增大
C.绳的张力减小,墙的压力减小
D.绳的张力减小,墙的压力增大
14.一只质量为m的蚂蚁,在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内爬行,在距碗底高的P点停下来,则蚂蚁在P点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mg
B. B.mg
C. C.mg
D. D.mg
15.有关下面的物理量和单位的归属情况正确的是( )
①密度 ②牛顿 ③米/秒 ④加速度 ⑤长度
⑥质量 ⑦千克 ⑧时间
A.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①⑤⑥⑧
B.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⑦
C.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②③⑦
D.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④⑤⑥
高一年级 物理(必修一) 座位号_____
第II卷
二、实验填空题(本题共6空,每空2分,共12分。)
16.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1)某同学第一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第二步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第二步中必须记录的是( )
A.两细绳的长度和两细绳的方向
B.橡皮条伸长的长度和两细绳的方向
C.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橡皮条伸长的长度
D.两细绳套的方向和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F是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过实验验证测得的合力,则符合实验事实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填“甲”或“乙”).
17.如图甲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在实验中认为细线对小车拉力F的大小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的点求得.
甲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D.等效替代法
(2)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_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
(3)如图乙所示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其中0、1、2、3、4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打“3”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 ___m/s,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m/s2.
(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乙
三、论述解答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的解答公式、步骤和最后的结果、单位,只有结果的一律不得分,本题共3小题,共28分。)
18.(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30 kg的小孩坐在 10 kg 的雪橇上,一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大小为100 N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运动.已知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求:
(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19.(10分)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所示.
(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x所需时间为多少?(重力加速度为g,sin 37°=0.6,cos 37°=0.8)
20.(10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 1 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高一年级 物理(必修一)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D. 2.C 3.B 4.D 5.C
6.D 7.A 8.B 9.D 10.C
11.C 12.D 13.B 14.D 15.B
二、填空题(本题共6空,每空2分,共12分。)
16. (1) D (2)甲
17.(1) A (2)交流 (3) 0.26 0.50
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共28分)
18. 解析: (1)将小孩和雪橇作为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拉力F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正交分解,由于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满足物体平衡的条件,则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有
Fsin θ+N=mg
解得N=mg-Fsin θ=340 N,
即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为340 N.
根据力的相互性可得,雪橇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雪橇对地面的压力为340 N.
(2)由于雪橇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有
Fcos θ-f=0
解得f=Fcos θ=100×cos 37° N=80 N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μN,解得动摩擦因数μ===0.24.
19.解析: (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小球质量为m,则F=0.5mg,Ff=μmg,
又知Ff=F,所以μ==0.5.
(2)设杆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摩擦力为f,
沿杆方向:Fcos θ+mgsin θ-f=ma,
垂直杆方向:N+Fsin θ-mgcos θ=0,
其中f=μN,
可解得a=g.
又因为x=at2,所以t=.
20.解析: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1,安全距离为s,反应时间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1mg=ma1 ①
s=v0t+ ②
式中,m和v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
μ=μ ③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mg=ma’ ④
s=vt0+ 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20 m/s(72 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