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MB
- 2021-05-12 发布
[
学生用书 P129(单独成册)]
(建议用时:25 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石家庄高二期中)《诗经》中的《豳风·七月》描述了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
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解析:选 C。通过材料中描述了“农民生活的困苦”和“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
怒哀乐”,即可看出《诗经》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特征,故选 C 项。
2.(2019·邢台高二月考)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
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歌体裁。材料表明
( )
A.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
B.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
C.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
D.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解析:选 D。据题干材料“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
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歌体裁”可以得出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故选 D 项。
3.(2019·洛阳高二期中)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
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
们的作品( )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以华丽的词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解析:选 B。图片中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被称为汉赋四大家。汉赋以华丽的词藻
描绘汉朝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势,故选 B 项。
4.(2019·梅州高二期中)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
“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
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爱国忧民的情怀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热爱和平的态度
解析:选 B。据材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南国旱
无雨,今朝江出云”可知“诗圣的襟怀”指爱国忧民的情怀,故选 B 项。“对社会动乱的感
伤”是对现实的感慨,与“诗圣的襟怀”不符,A 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对国家的热爱和人民
的担忧,并非对农业生产的关心,C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热爱和平的态度,D 项错误。
5.(2019·乐山高二期末)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从唐末经五代到宋初,中国社会的各个
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能印证该变化的是( )
A.科技的发展 B.儒学的复兴
C.外贸的兴盛 D.宋词的繁荣
解析:选 D。据所学可知,宋词是文学艺术世俗化的表现,其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
现形式,故选 D 项。由唐入宋科技发展受到军事、政治、前代基础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的影响,与“平民主义倾向”无关,故 A 项错误;儒学复兴得益于儒学家团体的努力,与“平
民主义倾向”无关,故 B 项错误;唐朝对外贸易发达,与“平民主义倾向”无关,故 C 项错
误。
6.(2019·周口高二期末)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官秋》、白朴的《梧桐雨》以
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C.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
解析:选 D。元杂剧属于通俗文学,其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故
选 D 项。A、B、C 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
7.(2019·徐州高二期末)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
者痴,谁解其中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字含蓄不易读懂 B.语言高雅难于理解
C.内容深刻影射社会 D.历经数载艰辛付出
解析:选 C。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体现了其内容深刻,对社会有影射的作用,故选 C
项。材料的主旨是影射社会,让读者自己体会,不是不易懂,A 项错误;《红楼梦》并非语言
高雅难于理解,B 项错误;材料语意重在“解味”不是强调自己的艰苦,D 项错误。
8.(2019·湘潭高二期末)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
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学(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选 D。“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
灵活”,体现出古代中国文学出现通俗化的趋势,故选 D 项。宋代中国并未完成大一统,A
项错误;“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不能说明其创作风格多元化,B 项错误;从汉赋、
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其思想内容并未体现出理性化的特点,C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19·日照高二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
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唐)王维《新晴野望》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
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材料二
材料三 “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
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
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
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
(1)阅读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小说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解析:(1)“诗以言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回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诗词,然后联
系时代特征,分析诗词风格。(2)注意本题表面信息是木刻版画盛行,而深层次的信息则是明
清时期小说的盛行以及商品经济的发达。(3)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反复提到的货币;第二问抓
住关键词“时代特征”。
答案:(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王维的诗体现了田园风光;两宋之际,民族矛
盾尖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而辛弃疾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因而他的词
反映了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2)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原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崛
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3)变化:小说浸染了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时代
特征: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衰落。
相关文档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62021-05-11 01:29:475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692021-05-10 17:26:5912页
- 【英语】2020届二轮英语复习副词的2021-05-10 14:42:296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802021-05-08 15:10:17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322021-04-29 01:24:389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52021-04-28 11:02:45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172021-04-28 09:17:358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32021-04-27 21:09:0313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82021-04-26 02:07:0811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712021-04-26 01:45:54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