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91 KB
- 2021-05-12 发布
2021年高三年级高三综合练习(一)化 学
本试卷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14 O16 Fe56 Mn 55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A.瓷砖
B .硫氧镁彩钢板
C .塑料管道
D .螺纹钢
1.2020 年2 月4 日投入使用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在建设中使用了大量建筑材料。下列主要成分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1
A.乙烯的结构式是CH2=CH2 B.质量数为3的氢原子是3H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D.CO2的电子式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毛发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C.油脂氢化、氨基酸形成多肽、蛋白质水解都属于取代反应
D.氨基乙酸、乙醛、乙二醇均可发生聚合反应
4.下列各项比较中,一定相等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OH 一和—OH 中所含电子数
B.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C.1 mol Na2O2 固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数目
D.等物质的量的Cu 与Fe 分别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5.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不.正.确.的是
A.酸性:H3PO4>H2SO4 B.稳定性:HF>HCl
C.原子半径:Na>S D.失电子能力:Ca>Mg
6.下列实验对应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Fe2++2OH一 Fe(OH)2↓
B.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2Fe2++H2O2 2Fe3++O2↑+2H+
C.AgCl 悬浊液中滴入Na2S溶液:2Ag++S2一 Ag2S↓
D.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NaHCO3 溶液:
3
3
Ca2++2OH一+2HCO- CaCO3↓+2H2O+CO2-
7.反应条件会影响化学反应产物或现象。下列有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反应物
反应产物或现象
影响因素
A
C2H5OH、浓硫酸
C2H4 或乙醚
温度
B
Fe、H2SO4
有H2 或无H2
H2SO4 的浓度
C
Na、O2
Na2O 或Na2O2
O2 用量
D
AgNO3 溶液、氨水
现象不同
试剂滴加顺序
HO
O
2-
O
+ZnO
①
O
O
Zn
2+
②
+ZnO+CO2
OH
O
O
8.工业排放的对苯二甲酸回收困难,经研究采用ZnO为催化剂,催化脱羧制备苯,脱羧反应机理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断开O—H 键需要吸收能量
B.过程②中断开C—C 键,形成C—H 键
C.对苯二甲酸在脱羧反应中被还原为苯
D.ZnO能降低对苯二甲酸脱羧反应的焓变
9.PTMC 属于可降解脂肪族聚酯,在药物释放、医疗器械等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
PTMC由X[]、Y(HOCH2CH2CH2OH)、Z]反
应而成,其结构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与Z 单体相同
B.X 与Z 互为同分异构体
C.生成PTMC 的反应为缩聚反应
D.1 mol PTMC 完全水解需要消耗(m+n-1) mol NaOH
10.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作为全固态的能量转换装置,采用固体碳作为燃料,以多孔
a b
Pt作电极、氧化锆为电解质,其工作原理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kJ·mol-1
已知:CO2(g)+C2CO(g) △H=+172.5
kJ·mol-1
CO(g)+1/2O2(g) CO2(g) △H=﹣283
A.电极a 为正极,电子由b 经过导线到a
2
B.电极b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O+O2--2e- CO
C.依据装置原理可推测,该条件下CO 放电比固体C 更容易
D.若1 mol C(s)充分燃烧,理论上放出的热量为110.5 kJ
11.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某溶液中加入Ba(NO3)2 溶液,
再加足量盐酸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盐酸后白色沉淀不消失
原溶液中有SO2−
4
B
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盛有红棕色气体的集气瓶口
试纸变蓝
红棕色气体为溴蒸气
C
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硅酸钠溶液的烧杯中
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非金属性:Cl>C>Si
D
将0.1mol/L MgSO4 溶液滴入
NaOH 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 CuSO4 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转变为蓝色沉淀
溶解度:Cu(OH)2<
Mg(OH)2
12.已知常温下,3 种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物质
HCOOH
CH3COOH
NH3·H2O
电离平衡常数K
1.77×10−4
1.75×10−5
1.76×10−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浓度时,溶液pH:HCOONa<CH3COONa
B.pH 均为3 时,溶液浓度:c (HCOOH) >c (CH3COOH)
4
C.HCOOH 溶液与氨水混合,当溶液pH=7 时,c(HCOO-) =c (NH+)
D.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CH3COOH 溶液和氨水混合,溶液pH 约为7
13.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 各0.4 mol 充入4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
反应:X(g)+Y(g) 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t/min
2
4
10
15
n(Y)/mol
0.32
0.28
0.20
0.20
A.反应前4 min 平均速率v(X)=7.5×10−3 mol·L-1·min-1
B.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C.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8 mol 气体X 和0.8 mol 气体Y,到达平
衡时,Y 的转化率为50%
14.某小组同学探究SO2 与Fe3+盐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3
已知:Fe3++HSO- Fe(HSO3)2+(红棕色)
实验
①
②
③
操作
足量SO2
5 ml 1mol/L Fe ( NO3 ) 3
(黄色)
足量SO2
5 ml 1 mol/L
Fe C l 3
(黄色)
足量SO2
5 ml 1 mol/L
F e (N O 3 )3
与1 滴浓硝酸混合(无色)
现象
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物质,无丁达尔现象;5 h 后,溶液变为浅黄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物质,无丁达尔现象;5 h 后,溶液几乎无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大量蓝色沉淀
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物质,无丁达尔现象;5 h 后,溶液变为黄色(比①深),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结合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红棕色物质的反应速率快于SO2 与Fe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B.①与②对照,说明阴离子种类对SO2 与Fe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有影响C.Fe ( N O 3 ) 3 溶液中加入1 滴浓硝酸后变为无色,说明浓硝酸具有漂白性
3
D.5 h 后③比①黄色更深不能证明是NO-浓度的增大减慢了SO2 与Fe3+反应的速率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 5 小题,共 58 分。
15.(9 分)乙醇俗称酒精,在生活中使用广泛。
资料1 乙醇分子有两个末端,一端是憎水(易溶于油)的—C2H5;一端是亲水(易溶于水)的—OH。
资料2 破坏蛋白质分子中形成蜷曲和螺旋的各种力,使长链舒展、松弛,可导致蛋白质变性。
资料3 水分子可以松弛蛋白质外部亲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而—OH不能;—C2H5 可以破坏蛋白质内部憎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
(1)乙醇的结构及性质
①1 mol乙醇分子中的极性共价键有 mol。
②从结构角度解释乙醇的沸点比乙烷高的原因 。
(2)乙醇的用途
① 医用酒精(75%)制备过程与制酒的过程类似,不能饮用,但可接触人体医用。
淀粉类植物
糖化
葡萄糖
发酵
乙醇
分离提纯
医用酒精
结合题中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糖化、发酵的过程均含有化学变化
b.获得医用酒精常采用的分离提纯方法是蒸馏
c.浓度99%的酒精消毒杀菌效果一定大于75%的酒精
②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可加快反应速率,其原因是 。
(3)乙醇的工业制取
含CO2 的空气
吸收池(盛有饱和碳
酸钾溶液)
高温水蒸气
氢气
分解池
CO2
合成塔
乙醇的工业制取方法很多,由碳的氧化物直接合成乙醇燃料已进入大规模生产。下图是由二氧化碳合成乙醇的工艺流程。
该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16.(10 分)加工含硫原油时,需除去其中含硫物质。
(1)铁离子浓度是原油加工中防腐监测的重要指标。测定铁离子浓度前,需去除原油加工产生的酸性废水中的硫化氢及其盐。实验室模拟过程如下。
Ⅰ.将250 mL 酸性废水置于反应瓶中,加入少量浓盐酸,调节pH 小于5。
Ⅱ.在吸收瓶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Ⅲ.打开脱气—吸收装置,通入氮气,调节气流速度,使气体依次经过反应瓶和吸收瓶。当吹出气体中H2S 体积分数达到标准,即可停止吹气。
已知:含硫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pH 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H2S
HS—
S2—
1.0
0.8
0.6
0.4
0.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δ
pH
①步骤Ⅰ中加入浓盐酸调节pH<5的原因是 。
② 步骤Ⅱ中,当测得吸收液的pH 为时,需要更换NaOH 溶液。
③ 利用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可测定样品中的含铁量。测定前需用盐酸羟基胺
(NH2OH·HCl)将Fe3+还原为Fe2+。将下述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
Fe3++ NH2OH·HCl Fe2++N2↑+ + + Cl
(2) 原油中的硫化氢还可采用电化学法处理,并制取氢气,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氢离子交换膜
FeCl3 溶液
H2
反
应池
惰性
电极
惰性
电极
溶液
电解池
H2S S沉淀
①写出反应池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电解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
17.(15 分)有机物K 是一种化工原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C C3H6O
D C6H14O2
E C6H10
G C4H2O3
F C6H6
A C3H6
i. Mg/
B
C H O
有机溶剂
O O O
3 8 ii.H2O △
O2 V2O5
O O
C2H5ONa
J
O O
K
H
C2H5OH
CO2
KMnO4
I
已知:i.
+ △
R1 R3
KMnO R1 R3
i. C C
4 C O + O C
R2 R4
R2 R4
ⅲ.
(R1 为烃基)
(1)按照官能团分类,A的类别是 。
(2)C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B→C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已知D的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吸收峰,1 molD与足量Na反应可生成1molH2,写出D→E 的化学方程式是 。
(4)G的结构简式是 。
(5)由F制备G,产物G 与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
(6)M是G的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M的结构简式 。
a.能与NaHCO3 反应产生气泡
b.能发生银镜反应
(7)写出结构简式:I J
18.(11 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水处理剂,其合成的部分流程如下。
KOH 固体
硝酸铁
氯气
KOH 溶液
①
混合液(含
次氯酸钾)
②
碱性次氯
酸钾溶液
③
④
高铁酸盐
湿产品
资料:
ⅰ.高铁酸钾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 溶液,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且﹢3 价铁能催化该反应。
ⅱ.次氯酸钾容易分解,2KClO 2KCl +O2。
(1)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备氯气时,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带孔塑料板
A
B
C
(2)写出步骤①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加入KOH 固体是为了过滤除盐,过滤除去的是。
(4)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内,反应温度对高铁酸钾产率的影响如图 1 所示:
请分析高铁酸钾产率随温度变化的原因: 。
产率
%
温度/℃
高铁酸钾产率
%
Fe3+浓度(mol/L)
图1 图2
(5)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内,硝酸铁浓度对产率的影响如图 2 所示:当Fe3+浓
度大于2.0 mol/L 时,高铁酸钾产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6)高铁酸钾可用于除去水体中Mn(+2 价),生成Mn(+4 价)和Fe(+3 价)。一定条件下,除去水体中1.1gMn(+2 价),当去除率为90%时,消耗高铁酸钾的物质的量为mol。
19.(13 分)某小组探究酸化条件对0.1 mol/L KI 溶液氧化反应的影响。
序号
操作及现象
实验1
取放置一段时间后依然无色的0.1 mol/L KI 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 滴6 mol/L 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2
取新制的0.1 mol/L KI 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 滴6 mol/L 的稀硫酸,溶液10 s 后微弱变蓝
(1)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 。结合实验1和实验2,该小组同学认为酸化能够加快I-氧化反应的速率。
(2)同学甲对滴加稀硫酸后溶液变蓝速率不同的原因提出猜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0.1 mol/L KI 溶液成分与新制0.1 mol/L KI 溶液可能存在差异,并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3:取新制0.1 mol/L KI 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测得pH 如下:
时间
5 分钟
1 天
3 天
10 天
pH
7.2
7.4
7.8
8.7
资料:
2 2
ⅰ.pH<11.7 时,I-能被O氧化为I 。
ⅱ.一定碱性条件下,I2 容易发生歧化,产物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①用化学用语,解释0.1mol/LKI溶液放置初期pH升高的原因: 。
②对比实验1 和实验2,结合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分析实验1 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立即变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3)同学甲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分析的合理性。
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4
重复实验2 操作后,继续向溶液中加入 。
溶液立即变蓝
(4)该组同学想进一步探究pH 对I2 发生歧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5:用20 ml 4 种不同浓度的KOH 溶液与2 ml 淀粉溶液进行混合,测量混合液的
pH 后,向其中加入2 滴饱和碘水,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组
A
B
C
D
pH
11.4
10.6
9.5
8.4
现象
无颜色变化
产生蓝色后瞬间消失
产生蓝色,30s 后蓝色消失
①从实验5可以看出pH越大,歧化反应速率越 (填“快”或“慢”)。
②解释pH=8.4时,“产生蓝色,30 s后蓝色消失”的原因: 。
相关文档
- 河南省洛阳一高2021届高三化学9月2021-05-12 02:44:3510页
- 人教版高三化学 第八章《氮族元素2021-05-11 21:12:065页
- 人教版高三化学 第十章《电离平衡2021-05-11 19:08:174页
- 2020届高三化学高考考前全真模拟训2021-05-11 18:53:4816页
- 高三化学有机复习有机高考汇编及答2021-05-11 17:43:5416页
- 2020-2021年新高三化学开学摸底考2021-05-11 15:22:1920页
- 2020-2021年新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讲2021-05-11 14:53:1322页
-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届高三化学2021-05-11 13:05:448页
- 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抽测试题扫描版2021-05-11 11:28:4510页
- 2020-2021年新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讲2021-05-11 11:19:30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