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6.30 KB
- 2021-05-12 发布
课时规范练28 荒漠化的防治
课时规范练第56页
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右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冬季风势力增强
C.绿洲地带水源枯竭 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在风速大、沙源供给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条件下,沙丘易流动。三角坐标图显示④恰好是风大且沙源不多的情况。第2题,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是人为原因所致。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不注意环保问题等导致绿洲地带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表现为沙漠加速向南入侵。
(2019浙江杭州高三模拟)下图为甘肃省某绿洲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据上图推断,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 )
A.林地
B.草地
C.水体
D.未利用土地
4.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可能导致( )
A.水土流失
B.土壤污染
C.土地石漠化
D.土地荒漠化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图中耕地明显增加,而草地明显减少,所以增加的耕地主要由草地转化而来。第4题,甘肃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地退化,很明显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2016海南卷)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5~7题。
5.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量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答案5.C 6.B 7.D
解析第5题,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时间分布上看,6—8月土壤含水量大多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第6题,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相对较多,但蒸发量更大,导致土壤含水量较低。第7题,该地人类活动干扰少,保护该地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
(2018山东潍坊高三期末)台田是华北平原东部地区一种广泛应用于盐碱地区的耕作方式。修筑台田时,先在底部铺塑膜,塑膜上铺暗管(暗管通向沟渠),然后堆土成台田用于耕作,挖沟为渠,放养水生生物。甲图为台田示意图,乙图为甲图中虚线部分剖面图。据此完成8~10题。
甲
乙
8.华北盐碱地分布区表层土壤盐分最低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塑膜、暗管、沟渠、台田的作用是( )
A.堆土成台主要是为了便于设施埋放
B.沟渠主要是为台田灌溉
C.塑膜主要起到防渗保水的作用
D.暗管主要是为土壤排水、排盐
10.台田生产的环境效益主要是( )
A.立体种养,增加经济收入
B.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D.沟渠增加下渗,防止地面沉降
答案8.B 9.D 10.C
解析第8题,旱季时,蒸发旺盛,水盐上移,盐分在地表集聚,而雨季时雨水淋洗时,水盐下移,土壤表层脱盐。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多,表层土壤中的盐分随雨水淋失到深层,因此夏季华北盐碱地分布区表层土壤盐分最低。第9题,由材料得知堆土成台用于耕作,A项错。塑膜起到双向隔离作用,既可以阻止膜下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水盐上移,又能防止膜上的水盐下移,由图知暗管上有透水孔,水盐通过透水孔把土壤中的盐和水排到沟渠中,降低了表层土壤的盐分,从而达到改造盐碱化土壤的目的,B、C两项错。第10题,台田堆土成台用于耕作,挖沟为渠可放养水生生物,上农下渔;塑膜控制地下水,暗管诱导盐分下渗,使盐碱地逐渐转变为良田。所以台田使得盐碱地盐分下降,提高了土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增加经济收入不属于环境效益。
(2018山东烟台高三期末)牛肝地是发育在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11 ~12题。
群落类型及多样性演替
群落类型及多样性演替
11.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农业活动
12.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变薄 B.土壤水分含量不变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缩小
答案11.D 12.A
解析第11题,图中该地生物量减少,多样性下降,最可能是不合理活动破坏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业活动,D项对。区域气候变异不明显,A项错。植物的变化导致地表形态、土壤肥力的变化,不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B、C两项错。第12题,根据土壤结构组成,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约占50%,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显示有机质含量减少,D项错。流水侵蚀导致土壤厚度减小,A项对。图示土壤水分含量减小,B项错。土壤肥力下降,C项错。
(2018山东枣庄高三一模)下图为我国南方某省区地形构成及2014年农业产值结构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省区最适宜发展的特色农业是( )
A.长绒棉、瓜果、蔬菜生产
B.花卉、茶叶、中药材生产
C.乳品、肉羊饲养、甜菜制糖
D.大豆、谷子、葡萄种植
14.该省区农业结构对当地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降水减少,干旱加剧
B.水土流失、石漠化加剧
C.洪涝灾害威胁加重
D.土地退化,盐碱化加剧
答案13.B 14.B
解析第13题,根据热带、亚热带气候和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分析其适宜发展的特色农业类型。第14题,该省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但该地区种植业比重最大,易出现水土流失,造成石漠化加剧,B项正确;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不易出现土壤盐碱化;农业结构对降水和洪涝灾害影响较小。
15.(2018江西百校联盟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晴隆县是贵州典型的石漠化地区,这里沟壑纵横,山上石头与野草伴生,几乎没有高大乔木,复杂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下为晴隆县地形图。
(1)简述晴隆县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导致晴隆县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
(3)分析为加快该县脱贫致富步伐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以高原山地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径流量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植被稀疏);土层薄。
(2)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过度樵采;过度开矿。
(3)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农矿产品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第(1)题,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方面描述晴隆县的自然地理特征。第(2)题,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问题及生产方式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土地需求量大,陡坡开荒,过垦过樵,过度开矿,水土流失加剧,加上坡地土层薄,生态恶化,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第(3)题,第一,针对当地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从生产方式上提出相应对策;第二,结合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列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16.(2018浙江绍兴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地大面积的棉田灌溉,使咸海湖面积锐减为原来的1/10。过量引河水灌溉农田,导致冬春季节当地沙尘暴频发,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被称为“白风暴”。下图为中亚局部地区略图。
(1)判断1960年咸海东、西两岸坡度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理由。
(2)简析该区域修建大量灌渠的原因,并指出利用灌渠输送水资源的不利条件。
(3)分析咸海湖面萎缩对周边气候的影响。
(4)分析咸海周边地区“白风暴”的形成原因。
答案(1)差异:东岸坡缓,西岸坡陡。理由:东岸湖岸线空间变化大,西岸湖岸线空间变化小。
(2)原因:该区域气候干旱,需要灌溉才能发展种植业;大规模发展棉花种植业,需要大量灌溉用水。不利条件:该区域沙漠广布,沿途蒸发旺盛,水资源渗漏严重。
(3)蒸发减弱,气候变得干旱;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增大。
(4)冬季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地势平坦,缺乏植被保护;过量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使表层土壤中含有盐分;入湖水量减少,湖泊缩小,湖底裸露,富含盐分。
解析第(1)题,湖岸线即等高线,从图中可看出,东岸湖岸线空间变化大,西岸湖岸线空间变化小,说明咸海东岸坡度较小,西岸坡度较大。第(2)题,修建灌渠的目的是灌溉,原因需要从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利条件要从当地最突出的环境特征——干旱入手分析。第(3)题,湖面萎缩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通过气温和降水要素来体现,湖面面积减少,蒸发减弱,气候变得干旱,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增大。第(4)题,从自然条件分析,咸海周边地区地势平坦,冬季气候干旱。缺乏植被保护,且多大风天气,容易起沙尘。从人为因素分析,周边地区过量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使表层土壤中含有大量盐分。大量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湖泊缩小,湖底裸露,富含盐分。吹起的沙尘中盐分含量高,形成“白风暴”。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5-12 02:34:558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11 21:03:47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5-11 11:16:031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32021-05-11 00:50:076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10 22:29:1034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10 18:26:3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9 00:04:005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21:49:047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08 20:35:5926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08 17:39:57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