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4.50 KB
- 2021-05-12 发布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A. 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 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 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 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2. “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A. 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 B. 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 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 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3.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图示箭头的影响,正确的是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不变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降温快,水汽凝结成霜,B对。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小,A错。北方的冷空气,使地面温度低,蒸发减少,C错。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地面辐射较多,D错。
【2题详解】
“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起到保温作用,D对。不能增加地面温度、大气温度,A、B错。不能阻挡冷空气南下,C错。
【3题详解】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图示箭头的影响是③增强,C正确。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变,A错。②是地面辐射,降温减慢,B错。④是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D错。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下图中能体现“巴山夜雨”成因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夜雨”发生在夜晚,排除AB;夜晚,山谷气温相对较高,空气上升,山坡降温快,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下沉。山谷空气上升,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降水,C正确,D错。故选C。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以下问题。
5.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 ④或⑧ D. ③或④
6.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