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0 KB
- 2021-05-12 发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第 3 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考点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基础题 1、2、3、4 5、6
拓展题 7、8、9、10、13 11、12、13、14
一、选择题
1.“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和’的精神,就是要和
睦相处、和谐共生。”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这说明( C )
A.各民族文化大同小异
B.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
C.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D.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不同的历史造成的
[解析] 由题干中“异曲同工”可知,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应选 C 项。
2.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享誉天下,
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观园,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C )
A.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B.以外来文化取代民族文化
C.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排斥外来文化
[解析]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要正确处理好发展本民族文化
与对待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我们既要反对只认同本民族文化,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盲目排
外,又要反对否定本民族文化,全盘照搬外来文化,搞“民族虚无主义”。我们必须遵循各
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每年 5 月的第 2 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在母亲节这天,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
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在母亲节这
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C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无国界,民族节日所具有的特色正逐渐消失 ③文化决定人
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母亲节已成为世界人民共有的节日,但不同国家和民族表达方式则不尽相同,
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故①④正确;②③说法错误,不选。
4.安徽泾县的查济古村是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
群之一,其沧桑之美见证了中国乡村时代辉煌的历史。我们必须保护好它们,是因为古村落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 A )
A.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B.代表的乡土文化是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
C.代表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大众选择
D.是中华文化包容性与开放性的具体体现
[解析] 之所以要保护古村落,是因为古村落是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研究人
类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 正确;乡土文化不是当代社会的主流,B 错误;乡土栖
居方式未必就是大众选择,C 错误;乡土文化不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D 错误。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也
不知不觉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主要说明( D )
A.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
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
C.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
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A 项偏重于“文化交流”,不选;题
干只提到经济对文化方面的影响,没有涉及经济与文化的“相互影响”,B 项不选;C 项说法
有误,不选;只有 D 项是正确且符合题意的。故选 D 项。
6.“学汉语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内的机会和财富。”这是贴在法国巴黎街头的一
则海报。“汉语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席卷世界。汉语的对外交流与推广有利于( C )
①中华文化向外辐射,成为世界核心文化
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使世界各国认同中华文化
④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 对外推广汉语,既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增
加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违背各民族
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观点错误;了解不等于认同,③观点错误。
7.《诗经·小雅·鹤鸣》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
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
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 导学号 92972260 ( A )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C.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以我为主
D.“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解析] 材料强调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A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继承,B 与题意
无关;C 指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材料没有涉及“历史虚无主义”问
题,排除 D。
8.“作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不二代表,飞天已经成了我们的骄傲。但是,这美丽的
形象并非中国的‘土特产’,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产物。”
这说明( A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产物,体现了文化多样
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同时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①②入选;
③④观点错误。
9.2016 年 11 月 30 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名称都优美动人,含蓄之中带着美好的寓意,
随 着 中 国 历 法 的 外 传 , 二 十 四 节 气 流 传 到 世 界 各 地 。 “ 二 十 四 节 气 ” 申 遗 成 功
导学号 92972261 ( C )
①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②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面貌和精神特征
③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④佐证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重视,这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①③符合题意;中华民族
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面貌和精神特征,故②与题意不符;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故④
说法错误。
10.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
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
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 导学号 92972262 ( B )
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说
明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也说明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④正
确;我们要弘扬先进的、健康的文化,②错误;材料不仅仅是强调坚守民族文化,③排除。
11.移动广播电视(CMMB)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媒体形式,采用数字编码,通过无线发射,
实现广播电视节目手持移动接收,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的一个很重要的
途径。移动广播电视的出现( B )
①说明旧的传媒已不再发挥作用
②说明电视等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④日益显示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上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①说法错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
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重要途径,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
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上的强大功能,③④说
法正确。
12.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文化部推出新版官方
英文网站——中国文化网。该网站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流行元素,突出网站
的实用性、时尚性和交互性,注重与微信、微博、脸书等新媒体的互联互通。该网站
导学号 92972263 ( B )
①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了中国形象的现代感
②融入传统元素,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理解
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使中外文化趋于同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中国文化网站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流行元素,突出网站的实用
性、时尚性和交互性,融入了时代元素,增强了中国形象的现代感,①正确;通过中国文化
网,可以进一步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说明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
华文化,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排除;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趋于
同一”的说法错误,④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全球化日益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加深,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频繁。面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世
界主要国家围绕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较量更加激烈,中国也成为一些敌对势
力西化、分化的重要国家。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越来越频繁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现象。
[答案]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
之间的交流交融越来越深入,文化的交锋也越来越激烈。我国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②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和世界文化的繁荣。③在文化
交流交融中,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
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
[解析] 首先,要看到当前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必然性;其次可结合材料中的
文化霸权主义等现象,调动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应对的策
略。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钱学森先生临终之前曾发出牵动整个中国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
养不出杰出人才?有教育专家认为这与中美两国中小学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关联性。美国教育
界受知识主要是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自我领悟的影响,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知识
点,而是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写作的量
很大,但很少被要求去背诵什么东西,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较强,但缺乏系统的知识体
系。与之相比,中国学校教育深受孔子“学而时习之”思想的影响,老师把知识点一遍又一
遍地教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不断地复习背诵,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不强。
面对中国等其他国家基础教育的挑战,美国教育界呼吁建立一个更严格的教育体系。一
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当中国正在大规模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转向美国教育模
式的时候,美国教育界却似乎在通过统一课程标准等方式从相反的方向向中国式教育靠拢。
(1)“当中国正在大规模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转向美国教育模式的时候,美
国教育界却似乎在通过统一课程标准等方式从相反的方向向中国式教育靠拢。”运用文化生
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现象的原因。
(2)某中学高三学生以“钱学森之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围绕该活动主题提两条
合理化建议。
[答案] (1)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中美两国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差异
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
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中美两国教育界相互借鉴对方教学模式的优点有利于发展本国的教
育事业。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同时又是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中美两国教育界在结合本国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推动中美教育模
式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中美两国
相互借鉴对方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本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示例: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注重思维过程。要求:围绕教
与学的改革这一主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解析] 第(1)问要求说明中美两国相互借鉴对方的教学模式的文化生活原因,属于原因
类非选择题。解答本问,首先要理解设问的实质是中美之间文化的交流,故可以从文化具有
多样性、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等角度分析,并要结合理论
说明对中美两国教育的意义。第(2)问要求考生围绕“钱学森之问”的主题为该探究活动提出
两条合理建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注意针对教与学的改革提出建议,主旨要强调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11 23:59:35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一2021-05-11 23:58:215页
- 2020高考政治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考2021-05-11 23:42:223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11 23:19:5410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11 23:14:2611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11 23:11:4719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11 23:10:3218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11 23:10:155页
- 2020-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2021-05-11 23:00:102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2021-05-11 22:54:1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