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 MB
- 2021-05-11 发布
归纳提升四 生活与哲学
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
一、哲学基础知识
1.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
(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
(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二、关于
“
唯物论
”
的知识点
1.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的能动作用
(1)
人的意识能够能动认识世界:
①
具有目的性。
②
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
人的意识能够能动改造世界:
①
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5.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三、关于
“
认识论
”
的知识点
(
“
求索真理的历程
”
)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3.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四、关于
“
(
唯物
)
辩证法
”
的知识点
1
.
联系
(
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
(1)
联系的普遍性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
——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
联系的多样性
——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两者相互区别:
①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
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两者相互联系:
①
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
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
发展
(
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
(1)
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发展的普遍性
——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
3.
矛盾
(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
矛盾的普遍性
——
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4)
矛盾的特殊性
——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7)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同一矛盾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在同一矛盾内部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8)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4.
创新
(
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
辩证否定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实质就是
“
扬弃
”
。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五、关于
“
历史唯物主义
(
唯物史观
)
”
的知识点
(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
1.
社会历史观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
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正确、错误
)
③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
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①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2.
人生价值
(1)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这包含两层含义:
①
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只有人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对人有价值的东西,以满足人生存、发展的需要。
②
人也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人的价值评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就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什么。
(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3)
人生价值的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①
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
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
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b.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生活与哲学中的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归类
一、辩证唯物论
——
探究世界的本质与把握思维奥妙
[
考点点拨
]
1.
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c)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
_______
、自觉选择性和
___________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
________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临考提示
①
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②
能动地认识世界。发挥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③
能动地改造世界。坚持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
④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目的性
主动创造性
指导作用
押题
1
右边漫画启示我们
(
)
A.
要善于将习得知识应用于生活
B.
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
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D.
顺从规律才能小付出大回报
解析
漫画讽刺那些自恃理论高深而不去实干取得成
果的人,
A
、
B
选项不符漫画指向,
D
选项顺从规律本
身即错误。
答案
C
2.
比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坚持一切从
____________
,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临考提示
①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依据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侧重强调物质是本原,要求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的依据是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侧重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要求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按规律办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依据是矛盾特殊性原理,侧重于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反对
“
一刀切
”
。
②
三者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
实际出发
押题
2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
“
穷根
”
、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确立了精准扶贫的战略定位。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①
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④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解析
③
错误,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推动作用;
④
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题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
“
穷根
”
、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确立了精准扶贫的战略定位。从哲学上来看,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
①②
入选。选
A
。
答案
A
3.
物质决定意识
(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
_____________
有机结合起来。
临考提示
全面把握唯物论的三个原理及其方法论
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b.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主观能动性
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押题
3
右
图漫画《浇》
(
作者:何青云
)
启示我们应
(
)
A.
避免背本逐末,坚持追本求源
B.
权衡利弊轻重,分清主流支流
C.
明确缓急轻重,拒绝本末倒置
D.
反对任意妄为,注重实事求是
解析
本题是讽刺性漫画试题。漫画主旨讽刺的是那些不懂得尊重规律、肆意妄为
(
自以为浇花蕾〈而不浇花根〉就可以让花盛开
)
的人,这启示我们做事情应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故
D
符合题意;选项
A
蕴含的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哲学道理,但是题中左边图浇花蕾并不能理解为解决次要矛盾,故
A
表述不妥;
B
蕴含的是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哲学道理,这与题意不符;
C
中
“
明确缓急轻重
”
强调的是浇花根与浇花蕾的次序,这显然与漫画主旨不符,也不属于正确的浇花方法,故不选。
答案
D
二、认识论
——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
考点点拨
]
4
.
实践与认识
(c)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
______
。
临考提示
①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②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
(
唯一来源
)
是实践。认识的途径是亲身实践
(
直接经验
)
和书本学习
(
间接经验
)
;
基础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唯有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
押题
4
“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解析
造成题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正确;本题看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
说法错误;
C
、
D
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5.
真理的三个特征
(b)
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和
________
。
临考提示
①
真理的客观性,体现在内容客观、检验标准
(
实践
)
客观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表明的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②
真理的条件性,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突出横向上的变化;
③
真理的具体性,指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突出纵向上的变化。
条件性
押题
5
近日,被誉为
“
中国天眼
”
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它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对于帮助人们揭开宇宙初始混沌、暗物质分布及星系演化等谜团意义重大。由此可见
(
)
①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
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③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
获得认识并非只有实践一条途径;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
中国天眼
”
落成启用可以帮助人们揭开宇宙的一些未解之谜,说明
③④
的推论是正确的。
答案
C
6.
认识过程
(b)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________
。
临考提示
①
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
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
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上升性
押题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
(
)
A.
根源于人们对新时代社会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B.
体现了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C.
体现了真理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表明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解析
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根源于客观存在,并不根源于认识的深化,
A
项不选;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符合时代现状,体现了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B
项正确;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项不选;认识可以达成真理性认识,并不是总处于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D
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B
。
答案
B
三、唯物辩证法
——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考点点拨
]
7
.
联系
(b)
联系的普遍性、
______
、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的方法。
临考提示
①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②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客观性
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⑤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押题
7
人因工程,是综合运用生理学、生物力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致力于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最终实现提高系统性能且确保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标。人因工程蕴含的哲理是
(
)
①
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②
系统与要素紧密联系,系统优化要着眼于整体
③
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
④
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
人因工程说明系统与要素紧密联系,系统优化要着眼于整体,同时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②③
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①
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关键部分的作用,
④
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8.
发展
(b)
实质、途径和状态。
临考提示
①
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③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押题
8
近日,有个
“
日行一善
”
的微信群引人关注,与普通微信群不一样,
“
日行一善
”
微信群有个特别的群规,群友发出的红包不能抢,所有微信红包里的钱,都被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材料表明
(
)
①
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
人们的价值观是因时而变的
④
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
日行一善
”
微信群用红包来帮助贫困人群,体现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
说法过于绝对;
④
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性。正确答案是
A
。
答案
A
9.
矛盾
(b)
矛盾的含义、普遍性、特殊性以及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临考提示
①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相互联结
)
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依据。
⑤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处理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⑥
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抓住主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
⑦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押题
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定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解决好
“
三农
”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
A.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B.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中
D.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解析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这要求我们做事情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中心和关键,
B
适合题意;
A
、
D
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C
是错误的,排除。
答案
B
10.
创新
(c)
辩证否定观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临考提示
①
辩证否定观:
a.
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b.
实质是
“
扬弃
”
。
c.
方法论要求: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②
怎样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a.
理论依据: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b.
方法论要求: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押题
10
李克强总理指出,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要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这表明
(
)
①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
扬弃
”
④
事物发展就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
,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
“
扬弃
”
,
①②③
符合题意。
④
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应排除。故选
A
。
答案
A
四、历史唯物主义
——
认识社会与价值实现
[
考点点拨
]
11
.
如何宏观把握唯物史观
(c)
①
社会本质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______
的。
②
社会动力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③
社会规律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_______________
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_________________
的规律。
④
社会趋势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基本矛盾解决的方式。
⑤
社会主体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________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实践
生产力状况
经济基础状况
创造者
临考提示
①
回答
“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作出某项决策的理论依据
”
这一设问时,可从以下角度考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②
回答
“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如何解决某一社会问题
”
这一设问时,可从以下角度考虑: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要不断深化改革;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押题
11
跟上大时代需要大胸怀大视野,解决大问题需要大智慧大思路,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蕴含着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对中国发展方略的深邃思考,体现了党中央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的智慧韬略。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
(
)
①
属于社会意识,它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
②
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
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④
是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最主要内容是生产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属于社会意识,它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同时它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故
①②
符合题意;
③
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④
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
A
12.
宏观把握价值观
(b)
价值观导向作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临考提示
①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②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③
怎样实现和创造价值?
a.
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b.
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要正确
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c.
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押题
12
社会最大的悲剧不是恶的横行,而是善的沉没。如果大家都对善举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既无向善之念,更无行善之举,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
“
恶压倒善
”
。这告诉我们
(
)
①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②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
“
为善
”
的前提
③
投身实践,服务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④
善、恶的价值判断以相关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材料强调只有大家都行善举,才有利于社会进步,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人们要在行善举中实现人生价值,
①③
符合题意;材料没强调社会条件,
②
排除;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
说法错误。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