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 MB
- 2021-05-11 发布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
从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试题来看,
“
物质结构和性质
”
模块作为选考内容,仅命制一个大题
——
主观题,该题目一般是以元素推断或某主族元素为背景,下设
4
至
6
个小题,
10
个空左右进行设计,以
“
拼盘
”
形式呈现,题目变化多端,知识覆盖较广,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原子结构:能量最低原理的应用;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的书写;电离能、电负性的大小比较和应用、杂化轨道等。
(2)
分子结构:
σ
键、
π
键、配位键的分析和判断;分子的构型、分子的极性的判断;
“
相似相溶原理
”
、等电子原理、氢键的性质等知识的应用。
备考指导
(3)
晶体结构:晶体中粒子数目的确定;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判断以及对晶体性质的影响;常见晶体的结构及熔、沸点的比较,晶体密度计算,微粒距离计算。
今后的高考命题仍会侧重上述知识点进行设计,题型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试题的背景会更加新颖,题目会更加综合,更注重体现科学新成果或新发现,更注重考生
“
结构决定性质
”
思想的树立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
①
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占有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
②
泡利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容纳
2
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
③
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
项目
同周期
(
从左到右
)
同主族
(
自上而下
)
第一电离能
增大趋势
(
注意
Ⅱ
A
、
Ⅴ
A
的特殊性
)
依次减小
电负性
依次增大
依次减小
分子
(A
为
中心原子
)
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
杂化方式
分子
构型
示例
AB
2
0
sp
直线形
BeCl
2
1
sp
2
V
形
SO
2
2
sp
3
V
形
H
2
O
AB
3
0
sp
2
平面三角形
BF
3
1
sp
3
三角锥形
NH
3
AB
4
0
sp
3
正四面体形
CH
4
项目
范德华力
氢键
共价键
作用粒子
分子或原子
(
稀有气体
)
氢、氟、氮、氧原子
(
分子内、分子间
)
原子
特征
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有方向性、有饱和性
有方向性、
有饱和性
强度比较
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
影响强度的因素
①
随着分子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②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对于
A
—
H
……
B
—
,
A
、
B
的电负性越大,
B
原子的半径越小,氢键键能越大
成键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①
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②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①
影响分子的稳定性
②
共价键键能越大,分子稳定性越强
5.
我
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
5
)
6
(H
3
O)
3
(NH
4
)
4
Cl(用R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
(2)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
1
)。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
1
变化趋势如图(a)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
1
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氮元素的E
1
呈现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经X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R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b)所示。
①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_________,不同之处为__________。(填标号)
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C.立体结构 D.共价键类型
②R中阴离子N
5
-
中的σ键总数为________个。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 符号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
6
6
),则N
5
-
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____。
③图(b)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NH
4
+
)N-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的晶体密度为d g·cm
-3
,其立方晶胞参数为a nm,晶胞中含有y个[(N
5
)
6
(H
3
O)
3
(NH
4
)
4
Cl]单元,该单元的相对质量为M,则y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
(
2
)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变小,故结合一个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依次增大
N
原子的
2P
轨道为半充满状态,具有额外稳定性,故不易结合一个电子
(
3
)
①ABD C
②5N
A
π
5
6
③
(H
3
O
+
)O-H
…
N(N
5
-
)
(NH
4
+
)N-H
…
N(N
5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