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50 KB
- 2021-05-11 发布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统招班)
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①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 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 肥田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 且溉且粪,张我禾黍
A. 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山西商人,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理财的佳话。明清时期晋商的出现,最能说明( )
A. 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
B.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C.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D.商业竞争的加剧
3、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 1922 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 亦得而购买, ……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 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解决这种态势中国应( )
A. 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4、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 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他自己田里生产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和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5、 旧中国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为改变落后状况,新中国决定进行( )
A.“大跃进” B.改革开放 C.工业化建设 D.三大改造
6、 “大跃进”所造成的危害包括( )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④使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年的经济困难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 我反;康有为说: 我变;孙中山说: 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8、今年 79 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嘣嘣,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 如今国仇还未报, 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 只要万众心一条, 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 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于(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开始和最终形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不断紧密,下面选项中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无关的是( )
A. 新航路的开僻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贝尔试用电话
D.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10、 工业单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 )
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③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 ④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的附庸
A.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制定经济计划是世界许多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指导性计划
B.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
C.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无计划
12、 某同学在查阅美国总统选举资料时查到一段一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词:“……I pledge you. 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请你判断该总统可能是( )
A. 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13、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客观评价是( )
①在一定时间内基本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③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这种体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A.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实质”内容的是( )
A. 废除实物配给制
B.允许自由贸易
C.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D.实行工资级别制
15、 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对上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斯大林开始放弃列宁有益的探索 ②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的方向不是社会主义
③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是错误的 ④对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斯大林和列宁看法不一样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 在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是( )
A. 农业领域 B.工业领域 C.流通领域 D.分配领域
17、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 )
A. 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18、苏联工业化的资金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
A. 余粮征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19、假如你是一位墨西哥的农民,2005 年参加了由 3 万多人在首都举行的反对全球化浪潮的游行示威。那么,你反对全球化浪潮的理由是( )
①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实力的优势掌握着主动权,往往是获利者
②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等原因,常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③发达国家把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迁到墨西哥,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④发达国家对墨西哥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引发生态危机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C.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重要原因是( )
A. 欧洲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心理认同感
B.欧洲长期战争的教训
C.发展西欧资本主义,抵制苏联
D.西欧国际地位下降,联合才有利于对抗美苏
22、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 )
A. 亚太地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联盟
2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
命、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都有长足发展。这表明( )
A. 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D.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24、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一轮的危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A. 取消国际不平等交换
B.免除发展中国家的外债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缩小各国间的贫富差距
二、材料题
25、(25分)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材料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材料二: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8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完全否定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7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图二 国内战争时期的红军战士
图三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1) 图一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此后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了什么报告 ? (4分)
(2) 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 ? (2分)
(3) 图三的成就是怎样取得的 ? (4分)
(4) 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2分)
27、(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或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 在西方,未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的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未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
请回答 :
(1)材料一认为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理由是什么?(6分)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为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提出了什么目标 ?(2分)为此,做了哪些努力?(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A.
C.
C
B
B
C
B.
D
D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C
B
A.
C
D
B
D
A.
B
C
二、材料题
25.(1)理想:政治上摆脱压迫奴役,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分)
(2)新乐园:人民公社。(2分)原因: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出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左”倾错误迅速发展。(6分)
(3)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影响:废除农村旧体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分)
(4)判断:不是。(2分)
原因:社会主义改造在本质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要取消公有制,而是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5分)
26. (1) 背景: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报告:《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4分)
(2) 结果: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分)
(3) 成就:进行工业化建设,特别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4分)
(4) 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2分)
27.(1)理由: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到严重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受到来自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6分)
(2)目标:由经济联合进而实现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或由经济联合走向欧洲统一) 。(2分)
努力:20纪世纪 50 年代相继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60
年代上述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90年代成立欧洲联盟, 发行欧洲统一货币。(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