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1.50 KB
- 2021-05-11 发布
www.ks5u.com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核心素养
术语必背
1.政治认同:通过对国家分配政策的理解,明确国家在维护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2.科学精神:通过对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的认知,明确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和措施。
3.法治意识:通过对分配制度的认知,理解依法获取收入的意义。
4.公共参与:通过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理解,为我国社会公平的维护提出相应建议。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知识体系
考点一 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劳分配
含义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形式
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
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
必然性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作用
①体现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1.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2.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1.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类别
对应形式
按要素分配
按劳动
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等收入
按资本
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按技术
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收入
按管理
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作出贡献从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3.意义
(1)体现公平: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体现效率: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1)技术要素≠劳动要素
①技术也是劳动成果,按技术要素分配,很容易与按劳动要素或按劳分配混淆。②按技术要素分配时,付酬方付出报酬的依据、凭据是技术要素对企业经营的作用,而不考虑进行技术创造所耗费的劳动量。
(2)在公有制经济中,科技人员的收入主要是按劳分配所得。此外,还有属于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所得和社会保障所得;在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得的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在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科技人员的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命题角度 分配制度
【典例】 (2016·天津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分配制度。股权激励方式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B正确。实施股权激励方式不是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A错误。题干指的是“各类企业”
,而按劳分配是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联系的分配方式,故C与题意不符。企业的主体是劳动者,不仅仅是科研人员,故D错误。
【答案】 B
【考向点评】
本考点近几年高考出题少,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对其知识及相关热点的把握和关注。常见考法是对各种分配方式的含义与作用进行考查,题目难度适中。一种是列举生活实例,点明个人收入构成,由考生分析判断属于哪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另一种更容易出现的考法是结合社会发展,在教材知识之外延伸考查一些时事关注的新名词、新提法,如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土地使用权流转等。
【方法与规律】
快速判定分配方式
(1)所有制性质判定,公有制经济里面主要是按劳分配,其他经济成分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2)通过参与方式判定:如果通过付出劳动参与分配,那么在公有制里面属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中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其余参与方式,如技术、资金等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2.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
内容
具体要求
从根本上看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一个制
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重要举措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再分配领域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从宏观调控角度认识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1)加大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发挥财政维护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
(2)合理调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节居民收入差距。
(3)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划,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弥补市场缺陷。
(4)完善金融市场,促进投资多样化,拓宽人民收入来源渠道。
●命题角度 维护社会公平
【典例】 (2018·江苏卷)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2017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图中(P代表劳动力价格,Q代表劳动力数量,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P2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劳动力价格直线P1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B、C、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
【答案】 A
【考向点评】
近几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较少,但社会公平、精准扶贫和共享发展是现阶段的社会热点,也将会成为高考命题热点。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这些热点及我国在收入分配改革过程中出台的一系列新举措,把握如何进一步促进公平的实现和效率的提高。
序号
问题
具体内容
一
一个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个关系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两个重
要举措
实现社会公平的两个重要举措
二
两个重要
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 )
提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工人的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 )
提示: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工人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属于按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3.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 )
提示: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4.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 × )
提示: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收入,但不是劳动收入,而是非劳动收入。
5.某国有企业工程师小李,把他的技术折价入股,所得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 )
提示:某国有企业工程师小李,把他的技术折价入股,所得收入是按技术要素分配。
6.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没有差距。( × )
提示: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7.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同等富裕。( × )
提示:实现共同富裕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同等富裕。
8.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 × )
提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财政对低收入者的补助标准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前提。( × )
提示: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10.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
提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1.正确区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存在范围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分配依据
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
分配方式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分配目的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同点
①都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要求。②都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③都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发展。
2.全面认识按要素分配及其意义
(1)理解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意义
①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完善基本分配制度,调动劳动者以及一切生产资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④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符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要求,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2)完善按要素分配的要求
①市场环境: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优化所有制结构,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资料,参与市场竞争。
②国家政策: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依法保护生产资料所有权,保障各类分配所得。
③制度建设: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发展;完善基本分配制度,保障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3.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
理论依据
社会本质
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市场经济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现实意义
效率与公
平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分配
与消费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社会整体收入差距,提升整个社会消费水平
(续表)
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新发展
理念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劳动者
的积极性
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调节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
●考向 个人收入的分配
1.
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A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分配的方式、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等知识。租金800元、公司股东分红、1 200元工资,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当选;程秀的分红收入受她入股的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②当选;只有在公有制范围内,才能实行按劳分配,排除③;题干中的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是股份有限公司,不能公开发行股票,排除④。正确选项为A项。
2.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 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 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D )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村民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公司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的非劳动收入,同时这也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③④正确,故选D项。劳动创造价值,村民获得租金是非劳动收入,①错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②错误,排除。
3.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81、0.477、0.474、0.4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B )
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
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等知识。从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481、0.477、0.474、0.473和0.469,总体虽高于发达国家,但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小,排除①;英法两国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5和0.29,这说明法国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更明显,②当选;近几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总体来看高于发达国家,必须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才能更快地缩小贫富差距,③当选;“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与题意不符,排除④。故选B项。
4.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C )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的知识。提高居民医疗补助标准属于再分配环节,针对的是基本的民生、公平问题,与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不选A、B两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增发货币,且提高居民医疗补助标准也不属于筹资行为,所以D项说法错误。故选C项。
相关文档
- 2017年高中语文唐代诗歌第六课琵琶2021-05-11 20:52:024页
-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2021-05-11 20:49:5711页
- XX高中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2021-05-11 20:49:293页
- 高中英语Unit3Ahealth课件 人教版2021-05-11 20:49:1290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能力强化提升2021-05-11 20:47:014页
-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2021-05-11 20:44:4912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2021-05-11 20:44:0612页
- 高中2017毕业生自我鉴定模板参考2021-05-11 20:40:512页
- 【生物】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1-05-11 20:39:518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21-05-11 20:38: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