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 MB
- 2021-05-11 发布
专项
2
统计图表
【
真题示例
】
(2017·
北京高考
)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甲和土地利用类型
Ⅰ
、
Ⅱ
分别为
(
)
A.
新,耕地、牧草地
B.
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
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
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
内蒙古
(
)
A.
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
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
思维流程
】
第一步:结合图名,审阅材料
本题是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图”考查横向统计图的特点及应用。
第二步:读材料、图像提取有效信息
第三步: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问题
(1)
内蒙古自治区有内蒙古高原,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场比重最大,故
Ⅱ
为牧草地;黔是贵州省的简称,种植业比重大,耕地比重大,故
Ⅰ
为耕地;在甲省区中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最大,其次是牧草地,水域最少,气候干旱,故为新疆。
(2)
由图可知,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河流较少,水能资源不丰富;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致使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但人口稀少,不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答案:
(1)
A
,
(2)
B
。
【
方法总结
】
1.
常见地理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1)
看坐标:看纵横坐标表示的地理要素,注意坐标轴上的数据单位,有时反映绝对量,有时反映百分比,有时则反映变化量。
(2)
看变化。
①观察图中纵坐标反映的地理要素随横坐标的时空变化关系
(
数量、强弱、增减等
)
,关注低值点、高值点、转折点、相交点以及设定的标准值点等。
②观察图中地理事物的数值特点,如曲线的陡直变化、柱状的高低变化、不同事物之间的比例结构等。
(3)
看关系:观察图中不同地理要素间的数据差异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4)
析原因:根据纵横坐标之间的关系,或几个数据之间的增减关系,分析其中的地理过程及主要原因。
2.
常见地理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1)
看图例,读数据:结合图例,对应结构图中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注意图中数值是绝对值还是百分比,图示柱状
(
扇形
)
体中各个构成项目的含义。
(2)
看数值,定范围:观察不同地理事物的数值大小、比例高低,特别注意每种地理事物的范围
(
即归纳出各地理事物的构成特点
)
。
(3)
看变化,找联系:对比观察柱状、扇状、曲线等数据载体的变化特征,分析相互之间的联系:
①地理数据随坐标的变化特征;
②不同图示地理事物的变化特征。
【
新题预测
】
下图为
2012
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
)
①
日照市 ②潍坊市 ③青岛市 ④威海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
与
N
类城市相比,
M
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
)
①
单位
GDP
消耗大 ②城市调控能力好
③单位
GDP
污染小 ④城市发展水平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解析
】
1
选
C
,
2
选
D
。第
1
题,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越高,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越好,由图可知,青岛市和威海市两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最高。第
2
题,与
N
类城市相比,
M
类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说明
M
类城市单位
GDP
污染小、单位
GDP
消耗少、城市调控能力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3.
读我国京津冀城市群
(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主要城市
)
和“长三角”城市群
(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主要城市
)
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大城市群面积及经济密度对比图。
(
数据来源:
《
中国经济统计年鉴
》2013)
材料二 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对比图。
(2010
年统计数据
)
材料三
《2015
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数据显示,至
2015
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
2 415.27
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
1 433.62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
981.65
万人,同比下降
1.5%
,
2014
年度外来常住人口为
996.42
万。这是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十五年来首现负增长。
(1)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密度比“长三角”城市群低的原因有哪些?
(2)
分析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构成的异同之处及影响原因。
(3)
描述
1978
~
2015
年上海常住人口数量和增速的变化特征。
2015
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开始出现减少,有哪些原因?
【
解析
】
第
(1)
题,城市群经济密度与经济发达程度、
辐射能力
(
腹地
)
有关。京津冀城市群地区有些城市经
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北
京和天津等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
偏弱,导致经济密度较低。第
(2)
题,结合材料二,可
知上海、北京人口来源地都较广泛,周边行政区更
多;由于两城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要考虑辐射范
围、城市职能;由于距离关系,周边省级行政区人口
流入更方便。但由数据显示,北京比上海的来源更
广,其原因与北京的政治、文化等职能有关。第
(3)
题,由材料三可知,上海常住人口数量
2015
年之前一
直增加,
2015
年开始减少;增速变化是
1995
年前波动
下降且增速较慢,
1995
~
2010
年波动上升且速度较
快,
2010
年之后增速较快下降且
2015
年为负数。原因
是上海近年来生活成本持续上升,交通拥挤、环境污
染等“大城市病”严重,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下降;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减少,而普
通劳动者多为外来人口;上海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和外
来人口的控制也使外来人口减少。
答案:
(1)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北京和天津等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偏弱。
(2)
相同:来源地较广泛,周边行政区更多。原因:上海和北京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广。由于距离近,周边省级行政区人口流入更方便。
不同:北京来源更广泛。原因:北京是首都
(
国家政
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
,辐射范围更大。
(3)
上海常住人口数量:
2015
年之前一直增加,
2015
年开始减少;增速:
1995
年前波动下降且增速较慢,
1995
~
2010
年波动上升且速度较快,
2010
年之后增速
较快下降且
2015
年为负数。原因:上海近年来生活成
本持续上升,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
大城市病
”
严
重,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下降;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减少,而普通劳动者多为外来人
口;上海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和外来人口的控制也使外
来人口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