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2 MB
- 2021-05-11 发布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
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
识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概念、内涵及原则。
2.
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3.
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分析主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对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等循环经济实例进行判断分析。
考点一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知
识
整
合
]
1
.
可持续发展
——
人类的必由之路
(1)
背
景
①
、资源危机和
等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
的能力和环境的
都是有限的。
②
若沿用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人类最终将因
、
、
而陷入绝境。
(2)
行动纲领:
《
》
。
人口增长
环境污染
自然资源
自净能力
资源枯竭
生态失调
环境恶化
21
世纪议程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
概
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
构成危害的发展。
(2)
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
力、
和公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
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
充分发展,又要保护
和
,不对后代
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自身需求的能力
社会公正
资源
生态环境
(4)
[
深
度
解
读
]
可
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在反思所面临的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后提出的,其内涵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1
.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仍是
“
发展第一位
”
,即发展的观念
2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即环境的观念
生
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因此,环境保护是基本目标。
3
.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依赖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即公平的观念
不仅是代内区际间要公平,不能互有损害;而且代际之间也要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生存和发展为代价。
4
.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也需依靠相互尊重,即权利的观念
人
类与环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富有人群与贫穷人群,不论哪一部分,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
学法指导
】
如
何区别可持续发展的四种观念
可持续发展的四种观念各有侧重点。发展的观念强调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公平的观念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权,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既体现在同代人之间又体现在代际之间。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权利的观念强调人们享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生活享受,又包括环境享受。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
(
2013·
江苏地理,
19
~
20
)
《
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
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
1995
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
100
,下图表示
2010
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读图完成
(1)
~
(2)
题。
(
双选
)
(1)1995
~
2010
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
A
.大量消耗资源
B
.大量排放污染物
C
.科教投入不足
D
.人口增长缓慢
(2)
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
A
.社会保障建设
B
.经济基础建设
C
.农业基础建设
D
.生态与环境建设
【
审题突破
】
从题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1)AB
(2)CD
2
.
(2015·
江苏地理,
21
~
22)
“
国际慢城
”
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
5
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
“
国际慢城
”
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
读图回答
(1)
~
(2)
题。
(
双选
)
(1)
与
“
国际慢城
”
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
A
.骑单车出行
B
.经营手工业作坊
C
.去速食店就餐
D
.建大型游乐场
(2)
大山村在成为
“
国际慢城
”
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
A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
.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
.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
.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解析
第
(1)
题,综合题干材料
“
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
”
可知
C
项错误、
B
项正确;骑单车出行减少了环境污染,利于环境的保护,
A
项正确;大型游乐场容易造成环境问题,不符合
“
国际慢城
”
的要求,
D
项错误。第
(2)
题,比较两图可以看出,该地由原来单一的水稻、小麦、油菜作物的种植转变为发展茶园、果园、苗圃、菜地等,并且出现了游客中心、池塘水景和大山塔风景区等,说明第三产业得到发展,故
B
项、
D
项正确。
答案
(1)AB
(2)BD
3
.
[2014·
福建文综,
37(4)
,
8
分
]
下
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
21
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近年来在
P
地区形成
“
淘宝村
”
,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
“
淘宝网店
”
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
8
分
)
观点
A
: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
B
: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
若支持观点
A
,则要从对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有利影响提供论据;若支持观点
B
,论据可从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加大基础设施的压力,人才短缺、农业劳动力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分析。
答案
观
点
A
:有利
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
答四点即可。
)
观点
B
:不利
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
答四点即可。
)
考点二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知
识
整
合
]
1
.
控制人口规模
(1)
目
的:减轻人口对
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
的关系。
(2)
地位: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生态环境
发展
2
.
转变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
目的
生产与
消费方式
影响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扩大
、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
高投入、
、高污染
使人类陷入严重的
、环境危机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强调
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和文明消费
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
和资源耗竭
生产规模
环境承载能力
高消耗
资源
环境
压力
清洁生产
【
特别提示
】
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出发点不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增长,生产循环过程表现为
“
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
”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则强调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协调,生产循环过程表现为
“
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
”
。
3
.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类型
可持续利用措施
土地资源
防治土地
,治理
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工矿废弃地复垦等
森林资源
合理利用,妥善保护
水资源
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
海洋资源
伏季休渔、禁止滥捕、污染治理
荒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资源
水污染
4
.
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
协
调人地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
、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利益与
利益的关系;发达国家与
国家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2)
个人参与:维护
,珍惜自然资源,保护
。
自然资源
眼前
长远
发展中
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
1
.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提示
①
巨大的人口压力;
②
资源短缺严重;
③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
.简述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提示
①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②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③
提供清洁的沼气能;
④
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
深
度
解
读
]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指点迷津
】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
(1)
生态经济强调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强调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2)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物质循环利用,强调的是循环和生态效益,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注重了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循环农业模式图的判读
1
.
(
2013·
福建文综,
1
~
2
)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
A
.河套平原
B
.黄淮平原
C
.辽东丘陵
D
.闽浙丘陵
(2)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
①
提高经济效益
②
加快城镇发展
③
提供清洁能源
④
促进民居集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审题突破
】
1
.
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
第
(1)
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
①
”“
该模式等
”
。
(2)
第
(2)
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
循环农业
”“
主要作用
”
等。
最适宜
2
.
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答案
(1)D
(2)B
【
读图指导
】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
常考的 类图像之二十六
)
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
顺藤摸瓜法。
①
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②
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③
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④
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⑤
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
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填,在确定完填空内容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
2
.
(
2012·
江苏地理,
17
~
18
)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解析
读图可看出,秸秆焚烧只产生烟尘和灰烬,既不能提供生活能源,又不能提高土壤肥力;作为饲料,可以为农田提供粪肥,也可获取畜产,但不能提供生活能源;秸秆作为工业原料,可获取工业产品,也可用来发电,但不能提高土壤肥力;作为沼气原料,其沼渣、沼液可提高土壤肥力,沼气为生活提供生活能源。
④
方式符合题意。
答案
D
命题角度二 循环经济的应用
3
.
[
2013·
安徽文综,
35(3)
,
11
分
]
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20
世纪
90
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
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
解析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要以解决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为出发点。解决果渣污染环境问题可以在果树下种草发展畜牧业,以果渣和草作饲料;解决薪材缺乏问题可以发展沼气,且以果渣和粪便为原料;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可以与发展沼气相结合,以沼渣和沼液作为果园肥料。
答案
方
案一
(
文字表述方式
)
: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
(
示意图表达
)
:
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
相关文档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10 20:38:302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5-10 18:05:307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5-10 16:19:426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2021-04-29 02:32:3115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青藏地2021-04-29 00:37:163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28 19:30:475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候类2021-04-28 10:44:453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4-25 21:18:217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4-24 02:22:0387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21 00:38:30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