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50 KB
- 2021-05-11 发布
第五章 数 列
[深研高考·备考导航] 为教师备课、授课提供丰富教学资源
[五年考情]
考点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全国卷Ⅲ·T12全国卷Ⅲ·T17
全国卷Ⅰ·T17全国卷Ⅱ·T16
全国卷Ⅰ·T17
全国卷Ⅰ·T14
—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全国卷Ⅰ·T3全国卷Ⅱ·T17
全国卷Ⅰ·T17
全国卷Ⅰ·T17
全国卷Ⅰ·T7全国卷Ⅱ·T16
—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全国卷Ⅰ·T15全国卷Ⅲ·T17
全国卷Ⅱ·T4
全国卷Ⅱ·T17
全国卷Ⅰ·T14全国卷Ⅱ·T3
全国卷·T5
数列求和
全国卷Ⅱ·T17
全国卷Ⅰ·T17
—
—
全国卷·T16
数列的综合应用
—
—
全国卷Ⅱ·T17
全国卷Ⅰ·T12全国卷Ⅱ·T16
全国卷·T16
[重点关注]
1.从近五年全国卷高考试题来看:数列一般有两道客观题或一道解答题,其中解答题与解三角形交替考查,中低档难度.
2.从知识上看: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an与Sn的关系、递推公式以及数列求和,注重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交汇命题.
3.从能力上看:突出对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考查,加大对探究、创新能力的考查力度.
[导学心语]
1.重视等差、等比数列的复习,正确理解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灵活运用公式进行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计算.
2.重视an与Sn关系、递推关系的理解与应用,加强由Sn求an,由递推关系求通项,由递推关系证明等差、等比数列的练习.
3.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要善于用函数的性质,解决与数列有关的最值问题,等差(比)数列中共涉及五个量a1,an,Sn,d(q),n,“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思想的应用.
一般数列求和,首先要考虑是否能转化为等差(比)数列求和,再考虑错位相减、倒序相加、裂项相消、分组法等求和方法.
重视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考纲传真]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1.数列的定义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着的一列数叫作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作这个数列的项.
2.数列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满足条件
项数有限与无限
有穷数列
项数有限
无穷数列
项数无限
项与项间
的大小关系
递增数列
an+1>an
其中n∈N*
递减数列
a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