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50 KB
- 2021-05-11 发布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范围:《文化生活》1----8课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阿里巴巴的持续成功,除了其独特的赢利模式和定位以外,最核心的还是其高管团队抓住了企业经营的核心——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本人极富激情,并且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制度,将这种激情传递给每位员工。其人力资源管理团队非常认同马云,充满激情,而且非常活跃。其内部杂志《阿里人》也透着激情与生活化。由此可见
A.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B.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 人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2.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苏杭园林,历来是中国南方园林建筑文化的代表。邮电部曾先后两次发行了“苏州园林”专题邮票,将园林之美、中国传统建筑,人类文化之美定格在邮票上,供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共同观赏。苏州园林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②④ B. ①③ C.①② D. ③④
3.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正确表达了经济发展对文化影响的传导顺序的是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消费增加促使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③→④→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①→②
4.
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这佐证了
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想到在银色的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B.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C.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们的需求层次 D. 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6.剪纸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地文化市场瞄准了前人留下的这个文化蛋糕,开发剪纸艺术产业,从静态的剪纸文化之中发掘出文化市场的又一朝阳产业。大力发展剪纸文化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文化基本理念 ②开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通过文化活动能够培养文化素养 ②通过实践就能确保文化的先进性
③文化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创造的 ④文化素养对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8.2018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5周年纪念日”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某单位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
①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③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④是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诗词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通过鉴赏团的专业点评,挖掘诗词背后的时代故事,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此可见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需要因时而变
③科技的进步决定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通过古丝绸之路,阿拉伯国家和中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促使中阿文明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依托具有历史积淀的文明对话,中阿双方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从中可见
①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传播是影响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人类的文明进步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1.在2017年群众最喜爱的节目评选中,《华阴老腔一声喊》的支持率排名第一。这个将华阴老腔与摇滚乐融合在一起的节目给了人们不一样的视听感受,也让这种极为地方的且区域性极强的表演形式,经过央视这个大舞台,为世界华人所熟知,让大家都关注和了解了这样一种文化形式。这表明
①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大众传媒是继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播出引起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通过该片,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该片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的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千百年来,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心爱伙伴,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蒙古马精神”一致的是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②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③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 ④爱国主义贯穿中华民族精神各个方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2017年中小学教材将“八年抗战”全面落实为“十四年抗战”。这实质上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受日本军国主义压迫地区民众自发抗日救国的一种精神弘扬。这一变化
①表明爱国主义是我国特有的精神特质 ②使教材的表述更加符合历史事实
③有利于发挥价值观对认识世界的促进作用
④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汉字与生俱来带有历史的温度。甲骨文的发现使人们有机会认识殷商时期汉字的基本面貌,带动了对西周青铜器的研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的魏晋碑刻,为梳理汉字演变的历史轨迹提供着可靠的信息。这说明
A.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B. 汉字记载着中华文化发展的成果
C. 汉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D. 甲骨文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神话是华夏民族童年的历史,其所塑造的神话形象及蕴含的精神品质在华夏民族的形成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下列表述中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对应正确的是
①燧人取火、仓颉造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创造精神
②夸父逐日、伏羲画卦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奋斗精神
③盘古化物、神农尝草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奉献精神
④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8.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华夏民族团结奋斗、牺牲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就了华夏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使华夏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体现了民族精神
①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懈奋斗
③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
④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
①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
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借鉴 ④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文言文注重典故、音律工整,行文简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看到美景时,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只会说“哇,真美”;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古人心易变”,而不只会说“蓝瘦香菇”。材料意在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独特魅力而内化为国人文化基因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中华经典古文内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
④中华经典古文应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继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1.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五项使命任务要求我们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和取缔落后文化
②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
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A.②③ B. ①④ C.①③ D. ②④
22.近些年来,在资本热潮冲击下,部分粗制滥造的影视剧产品借助工业化生产流程,通过高片酬、“捞快钱”的方式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导致影视剧高片酬陷入积重难返的境地。由此可见
①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②影视剧制作要满足所有观众的审美需求
③工业化生产不利于影视产业健康发展 ④要强化对影视市场的监管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23.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城市中的草根艺人用努力和汗水,为疲劳一整天的人们带来轻松和欢笑。虽谈不上高大上,也传递真善美。由此可见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着②草根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③人的文化素养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 ④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特点
A.①④ B. ②③ C.①② D. ③④
24.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的手机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③说明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分析题
25. 2018年3月2日,大型记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正式公映,影片传达的正能量引起观众共鸣,繁荣了我国的文化的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国际輿论的强烈反响。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等超级工程的珍贵影像,从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中国等多角度展示了我国的大国风采。《厉害了,我的国》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国人们凭着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
。在这些精神的鼓舞下我们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影片藴含的“真抓实干精神”“攻坚克难精神”,是举旗领向的精神动力,反映出一个国家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厉害了,我的国》创作和热播的价值。(12分)
26.“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看看唐诗宋词里那些对乡村的咏叹,便可知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江苏省委省政府为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抓住了三个要素。一是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探索乡村复兴的过程中,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保留了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二是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斑驳的庄台祠堂、儿时的民间故事、传统的非凡技艺……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元素,部分地区的村落颇具民族特色。三是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田园建设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在“生态、风貌、文化”三个层面建设上下功夫,在保留原味的历史质感的基础上,让农民革新认识,发展多彩的乡村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江苏省乡村建设措施的合理性。(12分)
27.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处置工业文明带来的废弃物已成为我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工业废弃物材质以及可塑状况,利用工业废弃物开展雕塑创作,开辟了一条化废为宝的路。师生们把本应当废铁卖的金属设备,转化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创作了一件件杰出的现代雕塑,繁荣了当地的文化产业。
结合材料说明工业废弃物雕塑创作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之间关系的。(9分)
28. 塞罕坝是蒙汉合壁语,意为“美丽的高岭”。清朝末期日寇的掠夺性采伐以及连年的山火使塞罕坝蜕变成了“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决定在塞罕坝建设大型国有林场,恢复植被,阻断风沙。当时的塞罕坝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三代塞罕坝人发扬了不畏艰难优良传统,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改变传统的遮荫苗法,向一寸一寸沙土要绿色。经历无数次失败,塞罕坝人始终攻艰克难,团结奋战在茫茫塞北荒原上,
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
进入新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绿色产业收入已超过半壁江山。森林旅游引来八方游客、绿化苗木销往全国各地、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
结合材料,说明塞罕坝人是如何弘扬塞罕坝精神的。(13分)
29. 关于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判断。
观点一:大众传媒为低俗化的文化推波助澜,助长了中学生狂热的追星现象,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观点二: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媒,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看看电视,读读报刊,玩玩电脑游戏,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
简要评析上述观点。(6分)
参 考 答 案
1----24 CAACB DDADB BBCDC BCCDB ABAC
25.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厉害了,我的国》的热播有助于我国文化的繁荣,有助于国运兴,有助于民族强。(3分)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厉害了,我的国》正式公映传达了正能量,有利于社会的发展。(3分)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电影公映,让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和综合国力。(3分)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影片藴含的“真抓实干精神”“攻坚克难精神”必将增强广大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力量。(3分)
26.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江苏省的乡村建设保留了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3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通过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元素,江苏部分农村保留了及自己的民族特色。(3分)
③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会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田园建设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促进了乡村文化建设。(3分)
④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乡村建设在保留原味的历史质感的基础上,发展了多彩的乡村文化。(3分)
27. 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工业废弃物材质以及可塑状况,为工业废弃物雕塑提供了创作源泉。(3分)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处置工业文明带来的废弃物已成为我国无法回避的新问题,它推动了工业废弃物雕塑的创作。(3分)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工业废弃物雕塑的创作,繁荣了当地的文化产业。(3分)
28. ①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塞罕坝人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3分)
②弘扬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代塞罕坝人发扬了不畏艰难优良传统,向一寸一寸沙土要绿色。(3分)
③弘扬民族精神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塞罕坝人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3分)
④弘扬民族精神要发扬好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经历无数次失败,塞罕坝人始终攻艰克难,团结奋战在茫茫塞北荒原上,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4分)
29、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4分)
②观点一,看到了令人忧虑的一面,没有提及可喜的变化,是不全面的。(1分)
③观点二,看到了可喜的变化,没有提及令人忧虑的一面,是不全面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