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5.05 KB
- 2021-05-11 发布
提分点
16
分类积累
,
比附推断
——
提升常识识记能力
从
2015
年开始
,
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考查古代文化知识的试题
,2017
年《考试大纲》正式将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纳入考点。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
,
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将会逐渐升温。其实
,
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词语
,
只是含义更加丰富
,
用法更加固定。这类词语涉猎面极广
,
是文言文中的难点。
-
3
-
-
4
-
(2018
全国
Ⅰ
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鲁芝字世英
,
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
,
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
,
芝襁褓流离
,
年十七
,
乃移居雍
,
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
,
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
,
深敬重之。举孝廉
,
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
,
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
,
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
,
宣帝代焉
,
乃引芝参骠骑军事
,
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
,
数被侵掠
,
户口减削
,
寇盗充斥
,
芝倾心镇卫
,
更造城市
,
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
,
老幼赴阙献书
,
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
,
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
,
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
,
芝率余众犯门斩关
,
驰出赴爽
,
劝爽曰
:“
公居伊周之位
,
一旦以罪见黜
,
虽欲牵黄犬
,
复可得乎
!
若挟天子保许昌
,
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
,
孰敢不从
!
舍此而去
,
欲就东市
,
岂不痛哉
!”
-
5
-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
,
魏帝出征
,
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
,
迁大尚书
,
掌刑理。武帝践阼
,
转镇东将军
,
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
,
素无居宅
,
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
,
告老逊位
,
章表十余上
,
于是征为光禄大夫
,
位特进
,
给吏卒
,
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
,
乃以位让芝
,
曰
:“
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
,
和而不同
,
服事华发
,
以礼终始
,
未蒙此选
,
臣更越之
,
何以塞天下之望
!”
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
,
年八十四。帝为举哀
,
谥曰贞
,
赐茔田百亩。
(
节选自《晋书
·
鲁芝传》
)
-
6
-
短板发现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正确的打
√
,
错误的打
×)
1
.
《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
,
后又以
“
坟籍
”“
坟典
”
为古代典籍通称。
(
)
2
.“
辟
”“
举
”“
除
”
在文中均表示被授予官职
,“
除
”
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
)
3
.
天子死叫
“
薨
”,
诸侯王死叫
“
崩
”,
士大夫死叫
“
卒
”
。
(
)
解析
天子死叫
“
崩
”,
诸侯王死叫
“
薨
”
。
4
.“
阙
”
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
,
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
,“
赴阙
”
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
)
√
√
×
√
-
7
-
5
.“
践祚
”
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的台阶
,
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
,
登上国君宝座。
(
)
解析
“
践阼
”
没有
“
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
”
的意思。
6
.
逊位
,
也称为让位、退位
,
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
,
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
)
7
.“
贞
”
是谥号
,
表达了朝廷对鲁芝一生作为的肯定。
(
)
×
√
√
-
8
-
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
,
是扶风郿郡人。世代有名望德行
,
是西州的豪族。父亲被郭氾杀害
,
鲁芝在襁褓中就开始逃难
,
十七岁时
,
才移居到雍州
,
潜心学习典籍。被郡守推荐为上计吏
,
州府征用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担任雍州刺史
,
非常敬重鲁芝。推举他为孝廉
,
授官为郎中。后来又授官骑都尉、参军事、临时担任安南太守
,
升官为尚书郎。曹真到关西督察
,
又任命鲁芝为大司马军事。曹真死后
,
宣帝替代了曹真
,
于是推荐鲁芝担任骠骑军事
,
改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国相邻
,
屡次遭蜀人入侵抢掠
,
人口削减
,
寇盗到处都是
,
鲁芝全心镇守护卫
,
重新建造了城镇街市
,
几年之间全部恢复了旧貌。升官为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敬慕鲁芝的德行
,
老幼都赴皇宫上书
,
请求鲁芝留下。
-
9
-
魏明帝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曹爽辅佐朝政时
,
延请他担任司马。鲁芝多次提出忠言良谋
,
曹爽都不能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诛伐曹爽时
,
鲁芝率领其余众人过关斩将
,
骑马快速奔赴曹爽
,
劝告曹爽说
:“
您处在伊尹周公的位置上
,
一旦因获罪被罢免
,
即使想要牵着黄犬清净度日
,
又怎么能够办得到
!
如果能够挟制天子保有许昌
,
依仗天子的威势下文告征调四方的兵马
,
谁敢不听从您的
!
舍弃这些离开
,
欲赴刑场
,
难道不令人痛惜吗
!”
曹爽懦弱糊涂不能采纳鲁芝的计谋
,
于是遭受杀戮。鲁芝因曹爽也被捕下狱
,
判处死罪
,
但他不争辩是非曲直
,
没有求赦免的想法。宣帝赞许鲁芝的品行
,
赦免而不杀他。不久起用他担任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
,
魏帝出征
,
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被铲平
,
鲁芝升官大尚书
,
掌管刑狱审理。武帝即位后
,
鲁芝改任为镇东将军
,
进爵为侯。
-
10
-
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
,
一向没有私宅
,
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因年龄已到七十岁
,
上书告老退位
,
上奏表章十余次
(
没有被准许
),
又被征召做了光禄大夫
,
被授予特进的职位
,
配给他吏卒
,
他的门前可以像官府一样设置木栅栏遮挡人马。羊祜担任车骑将军
,
于是想把官位让给鲁芝
,
说
:“
光禄大夫鲁芝品行高洁
,
毫无贪欲
,
处事平和与众不同
,
做官到头发花白
,
始终恪守礼制
,
未曾被任命为这种官职
,
我在官位上
(
却
)
超越鲁芝
,
怎么来杜绝天下人的不满
!”
皇上不答应。鲁芝被当时的人们敬重到这种地步。泰始九年去世
,
时年八十四岁。皇帝为他的死而痛哭
,
赐给他的谥号是
“
贞
”,
赐给他一百亩的坟地。
-
11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依附课本
,
分类整理
1
.
紧扣教材
,
抓住重点
所谓
“
万变不离其宗
”,
中学语文教材始终是我们展开复习的根本
,
立足教材、紧扣教材是我们高考取胜的不二法门。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复习也是这样。人教版教材必修五
“
梳理探究
”
中有
“
古代文化常识
”
的专门章节
,
复习时
,
可以此为主线
,
结合教材具体篇目。如
:
必修
1
第
4
课《烛之武退秦师》中课下注释
,“
晋侯、秦伯
”,
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
寡人
”,
诸侯谦称
,
寡德之人。
“
执事
”,
办事的官吏
,
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第
5
课《荆轲刺秦王》中课下注释
,“
陛
”,
殿前的台阶。可据此联系
“
陛下
”
一词。
“
郎中
”,
宫廷的侍卫。把这些注释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并熟记
,
应是提高文化常识题答题准确率的有效途径。
-
12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2
.
分门别类
,
联想识记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是文言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由于它分散于各个教学单元的文章中
,
所以分类整理
,
联想识记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比如
,
我们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
,
按照古代官职官署、名号称谓、文化科举、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宗法礼俗等标准进行分类
,
将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
或者采用表格的形式
,
把相关知识列成一览表
,
条理清晰
,
一目了然
,
便于记忆
;
还可以进行对比记忆
,
比如把表示官职提升与表示官职贬降的词语进行对比
,
把授予官职和辞退官职的词语放在一起
,
巧妙记忆
,
印象会更加深刻。
-
13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典题】
(2017
全国
Ⅱ
卷
,
节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
节选自《后汉书
·
赵憙传》
)
-
14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
下车
,
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
,
后来又常用
“
下车伊始
”
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
收考
,
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
,
然后再作考察
,
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
车驾
,
原指帝王所乘的车
,
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
,
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
京师
,
古代指国家的都城
,
《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
“
京师
”,
现代泛指首都。
-
15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读文有道
1
.
抓传主特点
传主
——
赵憙
:
为官正直
,
不阿附权贵
,
极力诛锄奸恶。
2
.
理传主事迹
节选部分是赵憙担任怀令后
,
惩治大姓李子春的故事。
解题有法
1
.
审题目要点
-
16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2
.
找答题
依据
-
17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根据对课内文化常识的联想和牵引
,
我们基本能肯定
“
下车
”“
车驾
”“
京师
”
是我们学过的
,
而且意思是正确的。据此可用排除法得到答案。而
B
项
“
收考
”
课本中没有出现
,
但出现过类似的
“
收系
”,
基本可以确定
“
收
”
是
“
拘捕关进监狱
”,
但
“
考
”
的意思是
“
考察
”
吗
?
联系
“
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
,
即穷诘其奸
,
收考子春
,
二孙自杀。
”
前文是
“
穷诘其奸
”,
后文是
“
二孙自杀
”,
手段比较严酷
,
结果也很严重。可见
“
收考
”
不是
“
拘捕关进监狱进行考察
”,
而是
“
拘捕进监狱严加拷打
”
。据此
,
可确定答案。
3
.
答案整合
B
-
18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
,
是南阳宛县人
……
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县县令。大户人家李子春原先做过琅邪相
,
强横狡猾
,
成为百姓的祸患。赵憙到任
,
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了人没有被揭发
,
就立即追查他们做的恶事
,
逮捕拷问李子春
,
李子春的两个孙子都自杀了。京城里几十个人为李子春求情
,
赵憙最终都没有理会。当时赵王刘良生病快死了
,
皇帝亲自来到赵王身边
,
问他还想说什么。赵王说
:“
我向来和李子春交情深厚
,
现在他犯了罪
,
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了他
,
希望能让他活命。
”
皇上说
:“
官吏奉行法典
,
律令是不可违犯的
,
再说说其他要求。
”
赵王没有再说话。
-
19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结合语境
,
灵活推断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
,
从命题方式看
,
其实不主张
“
死记硬背
”,
因为考题放在文本中考查
,
而不是单独命制一个知识小题
;
加点的词语均与前后文有密切的联系
,
因此
,
可以根据语境
,
分析推断。方法有三
:
1
.
看语境。解题时
,
我们要联系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内容
,
将考查到的知识点置于具体语境之中
,
结合语境做出判断。
2
.
识陷阱。高考文化常识题错误选项的设置思路往往与概括分析题错误选项的设置思路大同小异
,
干扰手段无外乎望文生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范围失当、偷换概念等。要注意辨析这些易误点。
3
.
巧排除。文化常识涵盖内容繁多
,
答题时我们可以先锁定熟悉的知识点
,
排除已知选项
,
接下来对未知选项的判定便容易多了。
-
20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典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
节选自《明史
·
金濂传》
,
有删改
)
-
21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
进士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
,
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
称为进士。
B.“
廉能
”,
是对官员的考核用语
,
意思是
“
清廉能干
”,
类似于我们今天
“
优秀
”
的考核语。
C.“
侍经筵
”,
皇帝为讲论经史的官员特设的筵席
,
招待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的讲师。
D.“
谥荣襄
”,“
谥
”,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
荣襄
”,
都是有褒扬意味的称号。
-
22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读文有道
1
.
抓传主特点
传主
——
金濂
;
特点
——
廉能敢言
,
有心计
,
善谋划。
2
.
理传主事迹
金濂从考中进士开始进入仕途
,
先做御史
,
后做巡按
,
考评
“
廉能
”,
敢于进言
,
参赞军务
;
有心计
,
善谋划
,
兴修水利
,
储备军粮
;
官至刑部尚书、侍经筵
,
死后又追封爵位。
解题有法
1
.
审题目要点
-
23
-
2
.
找答题
依据
原来
,“
侍经筵
”
与吃饭根本无关
,
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
“
经筵
”,
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
,
逢单日入侍
,
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
,
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
,
太子出阁后
,
亦有讲筵之设。
3
.
答案整合
C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
24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参考译文
金濂
,
字宗瀚
,
山阳人。永乐十六年中进士。被授予御史。宣德初年
,
做广东巡按
,(
官员考核时
)
他的廉洁和才能最突出。后来改巡按江西、浙江。因没能把大盗抓获
,
被免职。盗贼被擒后
,
他才得以官复原职。他曾说郡县官员贪婪污浊
,
应敕令按察司、巡按御史考察廉洁能干的人
,
按照洪武年间的旧例
,
派使者去慰劳和奖赏
,
这样则官员清浊自分
,
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也受到鼓励。皇上嘉许采纳了他的建议。
(
金濂
)
因被推荐升任陕西副使。正统元年
,
他上书请将各卫的缺官补上
,
增加宁夏守兵
,
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
,
这些建议多经过讨论后实行。正元三年
,
他升为佥都御史
,
协助处理宁夏的军机事务。
-
25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金濂有心计
,
善于筹划
,
西部边疆平安无事。宁夏原有五条水渠
,
而鸣沙洲的七星、汉伯、石灰三条渠已经淤塞。金濂请求疏通它们
,
可灌溉一千三百多顷荒芜的田地。当时皇上下诏令富裕的百姓缴纳粮食资助边防
,
缴纳一千石以上的可得玺书褒奖。金濂说边防地区粮食很贵
,
请求对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进行表彰
,
边粮储备因此得到充实。八年秋
,
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
,
任经筵讲官。景泰五年
,
他在任上去世
,
因军功追封他为沭阳伯
,
谥号荣襄。
-
26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
(
选自《明史
·
高巍传》
,
有删改
)
-
27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太学
”,
指古代的大学
,
凡在太学读书的年轻人一律称为太学生。
B.“
伏腊
”,
指伏日与腊日
,
夏祭为伏
,
冬祭为腊
,
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
C.“
太庙
”,
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
,
自秦汉起称太庙。
D.“
洪武
”,
即明太祖的年号。建文四年时
,
成祖废除建文年号
,
改为洪武三十五年。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A
项
,“
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
有误
,
太学的学生
,
历代称谓不一
,
或称博士弟子
,
或唤太学生、诸生等。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28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参考译文
高巍
,
辽州人
,
崇尚气节
,
擅长写文章。母亲萧氏有久治不愈的疾病
,
高巍在身边侍奉
,
到老没有一点懈怠。母亲去世
,
高巍吃素食
,
在墓旁筑室居住三年。明太祖洪武年间
,
朝廷表彰他的孝行
,
他由太学生任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向上呈疏开垦河南、山东、北平的荒地。又分条陈奏抑制工商业、谨慎选拔举用贤能、爱惜人才等几件事情。明太祖称赞并采纳他的建议。不久
(
高巍
)
因为判决事情不合旨意
,
应当被判死罪
,(
朝廷
)
减免他的死罪
,
将他谪戍到贵州关索岭
,
皇上特别恩准允许由弟侄代替服役
,
说
:“
这是表彰孝子啊。
”
等到明惠帝登基
,
高巍上疏请求辞官还乡。不久
,
辽州知州王钦奉诏征召高巍。高巍于是到吏部上书议论政事。
-
29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当权者正议论削除藩王
,
唯独高巍和御史韩郁先后请求对藩王施加恩德。大略是说
:“
不要实行晁错削地夺权的谋略
,
而效法主父偃推行恩德的计策。我又希望使爱亲族的礼节更加隆重
,
到了每年伏腊让人带礼品慰问。对贤能的人下诏褒赏他们。对骄纵不守法的
,
则告之于太庙废除他。
”
奏本呈上
,
皇帝点头称许。
-
30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
(
节选自《新唐书
·
李澄传》
,
有删改
)
-
31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偏将
,
副将
,
将军的辅佐
,
此官制始设于春秋
,
通常由帝王拜授
,
也有大将军拜授的。
B.
行在
,
即行营所在
,
古代大将外出征战
,
需要宿营和处理公务
,
宿营之地就是行在。
C.
刑部
,
古代
“
六部
”
之一
,
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职务
,
其最高掌管为刑部尚书。
D.
实封
,
古代食邑制度的一种。封户有虚实之别
,
唯加实封者
,
才能收所得封户的租税。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B
项
,“
行在
”
不是将领的宿营地
,
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或天子所在的地方。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2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参考译文
李澄
,
辽东襄平人
,
他是隋蒲山公李宽的远世子孙。李澄因勇敢剽悍隶属江淮都统李峘幕府任副将。又跟从李勉到永平军节度使幕府
,
李勉为汴州节度使
,
上奏推荐李澄任滑州刺史。李希烈攻陷汴州
,
李勉逃走
,
李澄举城投降叛贼
,
李希烈任他为尚书令
,
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
,
李澄派遣卢融带着奏表抄小路到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德宗嘉奖他
,
亲手写了帛诏藏在蜜丸内
,
授任李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李澄没有立即宣布
,
而是先集训兵马。李希烈起了疑心
,
派养子六百人防范他。贼军急攻宁陵
,
邀令李澄到石柱
,
李澄悄悄派人焚烧军营假装惊逃
,
李希烈那些养子果然乘机抢劫
,
李澄全部斩杀了他们
,
并将此事报告
,
李希烈不能追究。
-
33
-
方法
1
方法
2
即学即练
贼军派遣将领翟崇晖率领精兵进犯陈州
,
还没返回
,
汴州贼军的兵少
,
李澄估计他们不能控制自己
,
又有宦官薛盈珍持节来到
,
封李澄为武威郡王
,
赐给实封
,
于是李澄焚烧叛贼旗帜符节归顺朝廷。李希烈已经失去李澄
,
而且翟崇晖又失败了
,
因此逃奔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