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 MB
- 2021-05-11 发布
- 1 -
河南省濮阳市 2020 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84 消毒液的过度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B. 用肥皂水涂抹被蚊虫叮咬处可减轻疼痛感或瘙痒感
C. 向棕黄色的甘蔗汁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后,甘蔗汁可变为无色
D. 石油液化气属于绿色燃料,燃烧时不可能产生有害成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A. 84 消毒液主要成分是 NaClO,含氯的消毒液会残留在空气中,且会污染水源,A
正确;
B. 肥皂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蚊虫叮咬时会向叮咬处皮下分泌出有
刺激性的甲酸,甲酸可与碱性溶液反应,故肥皂水可减轻疼痛感或瘙痒感,B 正确;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甘蔗汁中的色素和异味物质,C 正确;
D. 石油液化气是多种烃的混合物,若石油液化气没有完全燃烧,则可生成有毒气体 CO,D 错
误;
故合理选项是 D。
2.设 A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603.6gC 与 50C 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 A1.8N
B. 6.72L (标准状况) 2Cl 与足量乙烷反应时,断裂的 C—H 键数目为 A0.3N
C. 0.1L 浓度均为 -12mol L 的 4 42NH SO 、 4NH Cl溶液中, 4NH 数目前者比后者多 A0.2N
D. 3 30.1molH BO [电离方程式: 3 3 2 4H BO H O H B(OH) ]消耗 O H 数目最多为
A0.1N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60 与 C50 均是由碳原子组成的,3.6 g 碳原子的物质的量 n(C)= 3.6 g
12 g / mol
=0.3 mol,
每个 C 原子中含有 6 个电子,则 0.3 mol C 原子中含有电子数目:0.3 mol ×6NA/mol=1.8NA,
- 2 -
选项 A 正确;
B. 6.72L(标准状况)Cl2 的物质的量 n(Cl2)= 6.72 L
22.4 L / mol
=0.3 mol,Cl2 与足量的乙烷反应时,
有一半的氯原子取代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故反应时断裂的 C-H 键物质的量为 0.3 mol,选项
B 正确;
C. 0.1 L 浓度为 2 mol/L 盐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n=2 mol/L×0.1 L=0.2 mol,若不
考虑盐的水解,NH4
+数目前者比后者多 0.2NA,但 NH4
+能水解且水解程度与溶液中 c(NH4
+)有关,
离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故两种溶液中 NH4
+数目:前者比后者多的数值大于 0.2NA,选
项 C 错误;
D. 由硼酸电离方程式可知:硼酸为一元酸,所以 0.1 mol H3BO3 消耗 OH-数目最多为 0.1 NA,
选项 D 正确;
答案选 C。
3.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救治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过程中,发现达芦那韦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苯环,属于芳香烃
B. 苯环上的一溴代物代物有 5 种同分异构体
C. 1 mol 该物质最多能与 7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
D. 不能溶于水、酸溶液、碱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达芦那韦分子中含有苯环,物质中含有 C、H、O、N、S 元素,故它不是烃,是芳
香烃的衍生物,A 错误;
B. 达芦那韦分子结构中有两个空间位置不同的苯环,苯环上的氢原子均可被取代,但因存在
对称关系故一共有 5 种不同的取代方式,B 正确;
C. 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 1 mol 达芦那韦不可能与 7 mol H2 发生加
- 3 -
成反应,C 错误;
D. 达芦那韦含有酯基和酰胺键,可溶于酸或碱溶液,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B。
4.某同学欲利用浓盐酸、MnO2、Fe 等试剂制取无水氯化铁、收集一定量的氯气并验证其某些
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制气装置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④中 a 导管应向下延伸至接近瓶底
B. 若撤去⑥,则⑤中可能有 Fe2O3 生成
C. 当⑤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点燃⑤处酒精灯
D. ③中试纸若是湿润的,则根据产生的现象可证明氯气有酸性,漂白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需要将 a 导管延长至接近
瓶底,A 正确;
B. 若撤去⑥,则⑦中的水蒸气逆向进入⑤中,导致 FeCl3 水解生成 Fe(OH)3,Fe(OH)3 受热分
解变为 Fe2O3,B 正确;
C. 加热时装置中的空气会与与 Fe 反应,故应先通入一段时间 Cl2,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
止加热时被被空气氧化,C 正确;
D. 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酸性,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D。
5.X、Y、Z、W 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之间可形成多种常见的可溶性盐,
如 ZXY3、ZWY、ZWY3 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ZWY 中含有两种化学键
B. 常见单质与氢气反应时,Y 比 X 容易
C. XW3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
D. W 的最高正化合价是+5 价
- 4 -
【答案】D
【解析】
【详解】A. Z 不可能是氢元素,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是含氧酸盐,Y 是氧元素。由于盐是可
溶性的,故 ZXY3 是 NaNO3 而不是 MgCO3,所以 X、Y、Z 分别为 N、O、Na,再结合 W 形成的化合
物 ZWY 组成可推出 W 是 Cl。
A. NaClO 中 Na+与 ClOˉ间形成的是离子键,ClO-内氯与氧原子间形成的是共价键,A 正确;
B. O2 与 H2 反应条件是点燃,而 N2 与 H2 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可见 O2 更易与 H2 反
应,B 正确;
C. 在 NCl3 中,Cl 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N 原子形成 3 个共价键,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 8 电子
稳定结构,C 正确;
D. 氯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 价,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6.利用活性铁可以很好地消除酸性水体中 3NO 造成的污染,除去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2 3 43Fe 8e 4H O Fe O 8H
B. -
3NO 在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 除 -
3NO 的过程中水体 pH 减小
D. 当电路中有 4mol电子转移时,溶液中会有 41molNH 生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 Fe 还原水体中 -
3NO ,则 Fe 作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Fe3O4,Fe3O4 固体
疏松能导电,与电解质溶液、零价铁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Fe3O4 作正极,负极反应为:
2 3 43Fe 8e 4H O Fe O 8H ,正极反应为: -
3NO +8e−+10H+= +
4NH +3H2O,总反应
- 5 -
为:3Fe+ -
3NO +2H++H2O=Fe3O4+ +
4NH ,据此分析解答。
【 详 解 】 A. 根 据 以 上 分 析 , 铁 做 负 极 , 失 电 子 产 生 Fe3O4 , 电 极 反 应 式 为 :
2 3 43Fe 8e 4H O Fe O 8H ,故 A 正确;
B.硝酸根离子得电子转变成铵根离子,在正极发生反应,故 B 错误;
C.该装置中的总反应为:3Fe+ -
3NO +2H++H2O=Fe3O4+ +
4NH ,消耗氢离子,使氢离子浓度
减小,pH 增大,故 C 错误;
D. 正极反应为: -
3NO +8e−+10H+= +
4NH +3H2O,由反应可知每产生 1mol +
4NH 转移 8mol 电
子,当电路中有 4mol电子转移时,溶液中会有 40.5molNH 生成,故 D 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电化学的应用,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综合考查学生的分
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7.常温下,向 10 mL 0.1 mol·L-1 NaCl 溶液和 10 mL 0.1 mol·L-1 K2CrO4 溶液中分别滴加等
物质的量浓度的 AgNO3 溶液,滴加过程中有关物理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 Ksp(AgCl)的数量级为 10-9
B. 向 c(Cl-)=c(CrO4
2-)的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先得到 Ag2CrO4 沉淀
C. c 点所示溶液中 c(Ag+)≈1.3×10-5 mol·L-1
D. a、b 两点存在沉淀的溶解平衡,而 c 点不在在此平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图象提供数据可知:加入 10 mLAgNO3 溶液时,与 NaCl 溶液恰好反应;滴加
20 mL AgNO3 溶液时可与 K2CrO4 溶液恰好反应,因此曲线 I、II 分别表示向 NaCl、K2CrO4 溶
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的情况。a 点时 Cl-、Ag+恰好反应完,溶液中 c(Cl-)=c(Ag+)=1×10-4.9,
Ksp(AgCl)=1×10-9.8,数量级为 10-10,A 错误;
- 6 -
B. b 点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Ag2CrO4,c(CrO4
2-)=1×10-4.0 mol/L, c(Ag+)=2×10-4 mol/L,
Ksp(Ag2CrO4)=4×10-12。由于开始时溶液中 c(Cl-)=c(CrO4
2-),若要形成沉淀时, NaC1 溶液中
需要 Ag+浓度 c(Ag+)=
9.8
spK AgCl 10
c Cl c Cl
,K2CrO4 溶液中需要 Ag+浓度
c(Ag+)=
sp 2 4
2
4
K Ag CrO
c CrO =
124.0 10
c Cl
>
9.810
c Cl
,故向等浓度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先得到 AgCl 沉淀,B 错误;
C. c 点时消耗掉一半的 CrO4
2- ,故剩余的 c(CrO4
2-)= 0.1 mol / L 0.01L
2 0.02 L
=0. 025 mol/L,
由此可求出 c(Ag+)≈1.3×10-5 mol/L,C 正确;
D. 由于加入 AgNO3 溶液后体系中立即产生沉淀,故两条曲线上所示的点均对应沉淀的溶解平
衡,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8.某同学查询资料后得到如下信息:柠檬烯( )的沸点为 177℃,熔点为-74.3℃,密度为
0.84 g/mL,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作用,广泛存在于天然的植物精油中。
(一)粗精油的提取。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夹持及冷凝管内管均省略)从植物组织
中获取粗精油,实验步骤如下:
i.将几片桔子皮剪成细碎的碎片,投入乙装置中,加入约 30 mL 水;
ii.打开活塞 K,加热甲至 K 处的支管口有大量水蒸气冒出时旋紧,再打开冷凝水,水蒸气蒸
馏即开始进行。可观察到在馏出液的水面上有一层很薄的油层。
(1)甲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蒸馏结束时,应先将_____________,再停止加热。
(2)冷凝管的内管应是_________(填“蛇”“球”或“直”)形的。若冷却水从 b 口进入,则
对提取到精油量的影响情况是____________。
(二)柠檬烯的提取。
- 7 -
i.将馏出液加入到仪器 A 中,然后加入适量的 CH2Cl2(沸点为 40℃)萃取 3 次,最后将萃取液
置于干燥的锥形瓶中,并加入适量的试剂 A 干燥半个小时。
ii.将干燥好的溶液加入蒸馏烧瓶中,通过一系列操作,最后烧瓶中剩下的橙黄色液体就是柠
檬烯。
(3)仪器 A 是_________,试剂 A 可以是_______(写出两种)。若将一定量的橙黄色液体滴入溴
的 CCl4 溶液中,溶液褪色,由此现象可得出的恰当结论是____________。
(4)若桔皮总质量为 a g,最后得到 V mL 柠檬烯,实验过程中柠檬烯的总损失率为 b% ,则枯
皮中柠檬烯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平衡压强 (2). 乙中的导气管从溶液中移出 (3). 直 (4). 收
集到的精油量减少 (5). 分液漏斗 (6). 无水 Na2SO4、无水 CaCl2 (7). 柠檬烯中含
有碳碳不饱和键 (8).
84V
a 1 b%
【解析】
【分析】
(一)装置甲产生热的水蒸气通入装置乙中桔子皮与水的混合物中,在热蒸气作用下,使桔子
皮中的植物精油挥发,经冷凝器冷凝后收集在装置丙中;
(二)将馏出液放入分液漏斗中,用适量的 CH2Cl2 进行萃取作用后置于干燥的锥形瓶中,并加入
适量干燥剂进行充分,将干燥好的溶液加入蒸馏烧瓶中,通过一系列操作,最后烧瓶中剩下
的橙黄色液体就是柠檬烯。先根据其利用率及产生柠檬烯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其质量,结合桔
子皮质量计算出枯皮中柠檬烯的质量分数。
【详解】(1)甲中长的玻璃导管一端与空气相通,其作用是安全管,能起到平衡压强的作用;
蒸馏结束时为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应先将乙中的导气管从溶液中移出液面;
(2)因蒸馏实验中冷凝管是倾斜的,为减少蒸馏液的积留,冷凝管内管应是直形。若冷却水从
b 口进入,会导致冷凝效果较差,会有少量精油不能液化而损失掉,这样会导致收集到的精油
量减少;
(3)加入 CH2Cl2 的目的是进行萃取作用,故操作应在分液漏斗中进行,仪器 A 是分液漏斗。干
燥的目的是除去残留的水分,故试剂 A 可以是无水 CaCl2 或无水 Na2SO4 等。将一定量的橙黄色
液体滴入溴的 CCl4 溶液中,溶液褪色,由此可知发生了加成反应,故可证明柠檬烯中含有碳
碳不饱和键;
(4)柠檬烯密度为 0.84 g/mL 收集到的柠檬烯体积为 V mL,则其质量为 0.84V g,设桔子皮
- 8 -
中柠檬烯的质量分数为 x,则 ax(1 -b%) =0. 84V,解得
x=
0.84V
a 1 b% ×100%=
84V
a 1 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物质含量的测定。掌握实验原
理及实验目的是本题解答的关键,试题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与实验能力。
9.锑(Sb)是第 VA 族元素,其单质主要用于制造合金、半导体。三氧化二锑俗称锑白,是白色
粉末,不溶于水,是一种两性氧化物,主要用于白色颜料、油漆和塑料、石油化工等。某工
厂用羽毛矿(主要成分为 Pb4FeSb6S14)制取锑白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Pb4FeSb6S14 中的锑元素只显一种化合价,则其化合价是______。X 是一种固体单质,其成分
是___(填化学式)。
(2)氯化浸出中,除铅与 X 外,被氧化的元素反应后均显高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操作 1 为加水稀释,写出生成 SbOCl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试剂 1 通常选用氨水而不是 NaOH 溶液,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操作 2 的内容是
_________、干燥。
(4)在强碱性条件下电解 Na3SbS3 溶液(原理如图)可得到单质锑。
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B 电极应接电源的______极,当有 2 mol Sb 生成时,通过
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为_________(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答案】 (1). +3 (2). S (3). 2Pb4FeSb6S14+41Cl2=8PbCl2+2FeCl3+12SbCl5+28S
(4). Sb3++Cl-+H2O=SbOCl↓+2H+ (5). Sb2O3 可溶解在过量的 NaOH 溶液中,但不会溶解在过
量的氨水中 (6). 过滤、洗涤 (7). SbS3
3-+3e-=Sb+3S2- (8). 正 (9). 6NA
- 9 -
【解析】
【分析】
(1)锑是第 VA 族元素,主要化合价为+5、+3。Pb4FeSb6S14 中硫元素显 -2 价,由元素化合价与
原子结构关系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 0 可推知锑的化合价为+3 价。X 是一种固体
单质,结合常见元素单质的状态可推知 X 只能是硫;
(2)由被氧化的元素反应后均显高价知,反应后有 FeCl3、SbCl5 生成,再结合流程图知还有
PbCl2、S 生成,由此可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稀释可促进水解,因 SbOC1 是通过水解反应
生成的,故反应物有 Cl-、H2O、Sb3+,据此可得水解方程式;
(3)根据 Sb2O3 是两性氧化物,能够与强酸、强碱发生反应,不能与弱酸、弱碱反应分析;根据
物质的溶解性及操作目的分析解答;
(4)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解 Na3SbS3 得到单质 Sb,故阴极上为 SbS3
3-得到电子产生
Sb 及 S2-。结合装置电荷守恒分析通过交换膜的阳离子数目。
【详解】(1)锑是第 VA 族元素,主要化合价为+5、+3。在 Pb4FeSb6S14 中硫元素显 -2 价,Pb
为+2 价,Fe 为+2 价,假设 Sb 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 0 可得
4×2+2+6x=2×14,解得 x=+3 价。羽毛矿主要成分为 Pb4FeSb6S14,向其中加入水,然后通入
Cl2 进行氧化反应,金属变为金属氯化物,S 被氧化为 S 单质,S 单质在常温下为固体,所以 X
只能是硫;
(2)根据题意可知:羽毛矿 Pb4FeSb6S14 与氯气反应时,S 被氧化变为 S 单质,Pb 变为 PbCl2,其
余元素被氧化为高价态,则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Pb4FeSb6S14+41Cl2=8PbCl2+2FeCl3+12SbCl5+28S;操作 1 为加水稀释,生成难溶性的 SbOCl,根
据盐的水解规律,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 Sb3++Cl-+H2O=SbOCl↓+2H+;
(3)由题意可知 Sb2O3 是两性氧化物,能够与强碱 NaOH 发生反应,所以 Sb2O3 可溶解在过量的
NaOH 溶液中,但不会溶解在过量的氨水中,因此试剂 1 通常选用氨水而不是 NaOH 溶液;分离
难溶性固体与可溶性液体混合物使用过滤方法,然后经沉淀经洗涤、干燥得到锑白;
(4)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电极为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由题意可知:电解 Na3SbS3 溶液得
到 Sb 单质,则在阴极上发生反应:SbS3
3-+3e-=Sb+3S2-,故 A 为电源的负极,B 为电源的正极;
根据电解时阴极电极式可知:每产生 1 mol Sb,转移 3 mol 电子,则生成 2 mol Sb 时,转移
6 mol 电子,同时得到 6 mol S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要有 6 mol 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
通过了 Na+数目为 6NA。
【点睛】本题以用羽毛矿(主要成分为 Pb4FeSb6S14)制取锑白的工艺流程为线索,考查元素及其
- 10 -
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解原理等知识,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分离方法、化学反
应原理的本题解答关键,注意各个守恒规律在分析中的应用,题目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与阅
读能力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10. CO2 的资源化利用一直是化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设计了一
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 CO2 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
-1
2 2 5 12 25CO (g)+16H (g)=C H (1)+10H O(1) Δ =akJ molH (反应①),该研究成果被评价为
“CO2 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1)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 1286kJ mol ,若要利用 2H 的燃烧热求 a 的值,则还需要知道一个
反应的 ΔH ,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①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自发
性,则 a_______________0(填“>”或“<”)。
(2)向某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投料比充入 2CO 、 2H ,控制条件使其发生反应:
2 2 5 12 25CO (g)+16H (g) C H (l)+10H O(l) ΔH 。测得 2H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之间
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则 X 表示______________, 1Y ___________ 2Y (填“>”或“<”)。欲提高 2H 的平衡转化率并
提高单位时间内 5 12C H (l) 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种)。
(3)控制一定温度、催化剂,按不同投料比 2
2
(H )
(CO )
n
n
将反应物通入到某密闭容器中,测得平
衡时 5 12C H 的百分含量与投料比之间的关系如图 2 所示,则 0n ____________。
(4)在钌-铑双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CH3OH、CO2、H2 可高效地转化为乙酸,反应方程式为
3 2 2 3 2CH OH(g)+CO (g)+H (g) CH COOH(g)+H O(g) Δ <0H 。一定温度下,向某刚性
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三种原料气,测得体系中的总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 11 -
t/min 0 5 10 15 20 25 30
p/kPa 3 2.7 2.5 2.35 2.26 2.2 2.2
则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
2CO v ______________ pkPa / min,K ______________ 1kPa 。
(5)碳捕捉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 CO2 在资源应用方面得到充分利用。常温下,若某次用 NaOH 溶
液捕捉空气中的 CO2 所得溶液的 pH=10,并测得溶液中 - 2-
3 3HCO =2 COc c ,则
a2 2 3H CO =K _____________ 1mol L 。
【答案】 (1). 5 12 2 2 2C H (l)+8O (g)=5CO (g)+6H O(1) (2). < (3). 压强 (4). <
(5). 增大压强、增大 2COc (6). 3.2 (7). 0.032 (8). 80 (9). 115 10
【解析】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分析;当△G=△H-T•△S<0 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 X 为温度,随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应减小,与图
形不符,所以 X 为压强,Y 为温度;
(4)刚性容器中,气体的分压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可以把压强等效为物质的量来进行
计算,所以不妨设初始投料为 CH3OH、CO2、H2 均为 1mol,则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2.2mol,
设平衡时三种物质的转化量为 x,则列三段式有
2 2 3 3 2+ CH COOH g
mol 1 1 1 0 0
mol x x x x x
mol 1-x 1-x 1-x x x
CO g H g CH OH g H O g
起始( )
转化( )
平衡( )
则有 3(1-x)+2x=2.2mol,解得 x=0.8mol。
【详解】(1)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 1
2
O2(g)=H2O(l)△H ②;
又已知反应 -1
2 2 5 12 25CO (g)+16H (g)=C H (1)+10H O(1) Δ =akJ molH ①;
①-②×16 可得反应 5 12 2 2 2C H (l)+8O (g)=5CO (g)+6H O(1) ,根据盖斯可知若再知道该反应的焓
变,即可求反应①的焓变;当△G=△H-T•△S<0 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该反应为气体减少的反
- 12 -
应,所以△S<0,若要满足△H-T•△S<0 则△H 必须小于 0;
(2)根据分析可知 X 表示压强,Y 表示温度,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氢气的转化率越小,所以
Y1
相关文档
- 河南省濮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2021-05-11 16:37:448页
- 河南省濮阳市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英2021-05-11 10:40:4026页
-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2021-05-10 20:19:0812页
- 山西省吕梁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2021-05-10 14:27:5016页
- 【语文】江苏省镇江市淮州中学20202021-05-10 14:13:2517页
- 广西北海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2021-05-10 13:57:4025页
- 河南省濮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5-09 01:06:2423页
- 【生物】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1-05-09 00:12:5213页
- 【生物】河南省濮阳市2019-2020学2021-05-08 22:26:3812页
- 【历史】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1-05-08 22:06:48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