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 MB
- 2021-05-11 发布
第
3
讲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专题
五
解析
几何
板块三 专题突破核心考点
[
考情考向分析
]
1.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一般以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为载体,以参数处理为核心,考查范围、最值问题,定点、定值问题,探索性问题
.
2
.
试题解答往往要综合应用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多种思想方法,对计算能力也有较高要求,难度较大
.
热点分类突破
真题押题精练
内容索引
热点分类突破
热点一 范围、最值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可以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
以所求式子或参数为函数值
)
,或者利用式子的几何意义求解
.
例
1
已知
N
为圆
C
1
:
(
x
+
2)
2
+
y
2
=
24
上一动点,圆心
C
1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C
2
,点
M
,
P
分别是线段
C
1
N
,
C
2
N
上的点,
且
(1)
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解答
解
连接
MC
2
,
所以
P
为
C
2
N
的中点,
所以点
M
在
C
2
N
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
|
MN
|
=
|
MC
2
|
,
所以点
M
在以
C
1
,
C
2
为焦点的椭圆上,
(2)
直线
l
:
y
=
kx
+
m
与点
M
的轨迹
Γ
只有一个公共点
P
,且点
P
在第二象限,过坐标原点
O
且与
l
垂直的直线
l
′
与圆
x
2
+
y
2
=
8
相交于
A
,
B
两点,求
△
PAB
面积的取值范围
.
解答
(3
k
2
+
1)
x
2
+
6
kmx
+
3
m
2
-
6
=
0
,
因为直线
l
:
y
=
kx
+
m
与椭圆
Γ
相切于点
P
,
所以
Δ
=
(6
km
)
2
-
4(3
k
2
+
1) (3
m
2
-
6)
=
12(6
k
2
+
2
-
m
2
)
=
0
,即
m
2
=
6
k
2
+
2
,
因为点
P
在第二象限,所以
k
>0
,
m
>0
,
设直线
l
′
与
l
垂直交于点
Q
,
则
|
PQ
|
是点
P
到直线
l
′
的距离,
解决范围问题的常用方法
(1)
数形结合法:利用待求量的几何意义,确定出极端位置后,利用数形结合法求解
.
(2)
构建不等式法:利用已知或隐含的不等关系,构建以待求量为元的不等式求解
.
(3)
构建函数法:先引入变量构建以待求量为因变量的函数,再求其值域
.
思维升华
解答
由
Δ
=
128
-
32(8
-
a
2
)
=
0
,得
a
2
=
4
,
解答
解
根据已知,得
M
(0
,
m
)
,
设
A
(
x
1
,
kx
1
+
m
)
,
B
(
x
2
,
kx
2
+
m
)
,
且
Δ
=
4
m
2
k
2
-
4(
k
2
+
4)(
m
2
-
4)>0
,
即
k
2
-
m
2
+
4>0
,
∴
3(
x
1
+
x
2
)
2
+
4
x
1
x
2
=
0
,
即
m
2
k
2
+
m
2
-
k
2
-
4
=
0
,
当
m
2
=
1
时,
m
2
k
2
+
m
2
-
k
2
-
4
=
0
不成立,
∵
k
2
-
m
2
+
4>0
,
∴
1<
m
2
<4
,解得-
2<
m
<
-
1
或
1<
m
<2
,
综上所述,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
2
,-
1)
∪
(1,2).
热点二 定点、定值问题
1.
由直线方程确定定点,若得到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y
-
y
0
=
k
(
x
-
x
0
)
,则直线必过定点
(
x
0
,
y
0
)
;若得到了直线方程的斜截式:
y
=
kx
+
m
,则直线必过定点
(0
,
m
).
2.
解析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某些几何量
(
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角的度数、直线的斜率等
)
的大小或某些代数表达式的值等与题目中的参数无关,不依参数的变化而变化,而始终是一个确定的值
.
例
2
(2018·
北京
)
已知抛物线
C
:
y
2
=
2
px
经过点
P
(1,2)
,过点
Q
(0,1)
的直线
l
与抛物线
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A
,
B
,且直线
PA
交
y
轴于
M
,直线
PB
交
y
轴于
N
.
(1)
求直线
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答
解
因为抛物线
y
2
=
2
px
过点
(1,2)
,
所以
2
p
=
4
,即
p
=
2.
故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y
2
=
4
x
.
由题意知,直线
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0.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
kx
+
1(
k
≠
0)
,
依题意知
Δ
=
(2
k
-
4)
2
-
4
×
k
2
×
1>0
,
解得
k
<0
或
0<
k
<1
.
又
PA
,
PB
与
y
轴相交,故直线
l
不过点
(1
,-
2).
从而
k
≠
-
3.
所以直线
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
∞
,-
3)
∪
(
-
3,0)
∪
(0,1).
证明
证明
设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
(1)
动直线过定点问题的两大类型及解法
①
动直线
l
过定点问题,解法:设动直线方程
(
斜率存在
)
为
y
=
kx
+
t
,由题设条件将
t
用
k
表示为
t
=
mk
,得
y
=
k
(
x
+
m
)
,故动直线过定点
(
-
m,
0).
②
动曲线
C
过定点问题,解法:引入参变量建立曲线
C
的方程,再根据其对参变量恒成立,令其系数等于零,得出定点
.
思维升华
(2)
求解定值问题的两大途径
②
先将式子用动点坐标或动线中的参数表示,再利用其满足的约束条件使其绝对值相等的正负项抵消或分子、分母约分得定值
.
跟踪演练
2
(2018·
荆州质检
)
已知倾斜角
为
的
直线经过抛物线
Γ
:
y
2
=
2
px
(
p
>0)
的焦点
F
,与抛物线
Γ
相交于
A
,
B
两点,且
|
AB
|
=
8.
(1)
求抛物线
Γ
的方程;
解答
令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
则
x
1
+
x
2
=
3
p
,
由抛物线的定义得
|
AB
|
=
x
1
+
x
2
+
p
=
4
p
=
8
,
∴
p
=
2.
∴
抛物线的方程为
y
2
=
4
x
.
(2)
过点
P
(12,8)
的两条直线
l
1
,
l
2
分别交抛物线
Γ
于点
C
,
D
和
E
,
F
,线段
CD
和
EF
的中点分别为
M
,
N
.
如果直线
l
1
与
l
2
的倾斜角互余,求证:直线
MN
经过一定点
.
证明
证明
设直线
l
1
,
l
2
的倾斜角分别为
α
,
β
,
直线
l
1
的斜率为
k
,则
k
=
tan
α
.
∵
直线
l
1
与
l
2
的倾斜角互余,
∴
直线
CD
的方程为
y
-
8
=
k
(
x
-
12)
,
即
y
=
k
(
x
-
12)
+
8.
设
C
(
x
C
,
y
C
)
,
D
(
x
D
,
y
D
)
,
可得点
N
的坐标为
(12
+
2
k
2
-
8
k,
2
k
)
,
显然当
x
=
10
时,
y
=
0
,
故直线
MN
经过定点
(10
,
0).
1.
解析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从类型上看,主要是存在类型的相关题型,解决这类问题通常采用
“
肯定顺推法
”
,将不确定性问题明确化
.
其步骤为:假设满足条件的元素
(
点、直线、曲线或参数
)
存在,用待定系数法设出,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若方程组有实数解,则元素
(
点、直线、曲线或参数
)
存在;否则,元素
(
点、直线、曲线或参数
)
不存在
.
2.
反证法与验证法也是求解存在性问题常用的方法
.
热点三 探索性问题
解答
设椭圆的焦点
F
1
(0
,
c
)
,
由
F
1
到直线
4
x
+
3
y
+
12
=
0
的距离为
3
,
又
a
2
=
b
2
+
c
2
,求得
a
2
=
4
,
b
2
=
3.
解答
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
kx
+
1(
k
≠
0)
,
消去
y
并整理得
(4
k
2
+
1)
x
2
+
8
kx
-
12
=
0
,
Δ
=
(8
k
)
2
+
4(4
k
2
+
1)
×
12
=
256
k
2
+
48>0.
设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
假设存在点
P
(0
,
t
)
满足条件,
所以
PM
平分
∠
APB
.
所以直线
PA
与直线
PB
的倾斜角互补,
所以
k
PA
+
k
PB
=
0.
即
x
2
(
y
1
-
t
)
+
x
1
(
y
2
-
t
)
=
0
. (*)
将
y
1
=
kx
1
+
1
,
y
2
=
kx
2
+
1
代入
(*)
式,
整理得
2
kx
1
x
2
+
(1
-
t
)(
x
1
+
x
2
)
=
0
,
整理得
3
k
+
k
(1
-
t
)
=
0
,即
k
(4
-
t
)
=
0
,
因为
k
≠
0
,所以
t
=
4.
解决探索性问题的注意事项
存在性问题,先假设存在,推证满足条件的结论,若结论正确则存在,若结论不正确则不存在
.
(1)
当条件和结论不唯一时,要分类讨论
.
(2)
当给出结论而要推导出存在的条件时,先假设成立,再推出条件
.
(3)
当条件和结论都不知,按常规方法解题很难时,要思维开放,采取另外的途径
.
思维升华
跟踪演练
3
(2018·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模拟
)
已知长轴长为
4
的
椭
圆
(
a
>
b
>0
)
过点
P
,
点
F
是椭圆的右焦点
.
(
1)
求椭圆方程;
解答
解
∵
2
a
=
4
,
∴
a
=
2
,
(2)
在
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
D
,使得过
D
的直线
l
交椭圆于
A
,
B
两点
.
设点
E
为点
B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且
A
,
F
,
E
三点共线?若存在,求
D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
解答
解
存在定点
D
满足条件
.
设
D
(
t,
0)
,直线
l
方程为
x
=
my
+
t
(
m
≠
0)
,
消去
x
,得
(3
m
2
+
4)
y
2
+
6
mt
·
y
+
3
t
2
-
12
=
0
,
设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则
E
(
x
2
,-
y
2
)
,
由
A
,
F
,
E
三点共线,可得
(
x
2
-
1)
y
1
+
(
x
1
-
1)
y
2
=
0
,
即
2
my
1
y
2
+
(
t
-
1)(
y
1
+
y
2
)
=
0
,
解得
t
=
4
,
此时由
Δ
>0
得
m
2
>4.
∴
存在定点
D
(4,0)
满足条件,且
m
满足
m
2
>4.
真题押题精练
1.(2017·
全国
Ⅰ
改编
)
已知
F
为抛物线
C
:
y
2
=
4
x
的焦点,过
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l
1
,
l
2
,直线
l
1
与
C
交于
A
,
B
两点,直线
l
2
与
C
交于
D
,
E
两点,则
|
AB
|
+
|
DE
|
的最小值为
________.
真题体验
解析
16
答案
解析
因为
F
为
y
2
=
4
x
的焦点,
所以
F
(1,0).
由题意知,直线
l
1
,
l
2
的斜率均存在且不为
0
,设
l
1
的斜率为
k
,
设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
同理可得
|
DE
|
=
4(1
+
k
2
).
即
k
=
±1
时,取得等号
.
解答
解答
解
设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
由题意知,
Δ
>0
,
押题预测
押题依据
本题将椭圆和抛物线联合起来设置命题,体现了对直线和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综合考查
.
关注知识交汇,突出综合应用是高考的特色
.
解答
押题依据
已知椭圆
C
1
:
(
a
>0
)
与抛物线
C
2
:
y
2
=
2
ax
相交于
A
,
B
两点,且两曲线的焦点
F
重合
.
(1)
求
C
1
,
C
2
的方程;
解
因为
C
1
,
C
2
的焦点重合,
所以
a
2
=
4.
又
a
>0
,所以
a
=
2.
抛物线
C
2
的方程为
y
2
=
4
x
.
(2)
若过焦点
F
的直线
l
与椭圆分别交于
M
,
Q
两点,与抛物线分别交于
P
,
N
两点,是否存在斜率为
k
(
k
≠
0)
的直线
l
,
使得
=
2
?若存在,求出
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解答
当
l
⊥
x
轴时,
|
MQ
|
=
3
,
|
PN
|
=
4
,不符合题意,
∴
直线
l
的斜率存在,
∴
可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
k
(
x
-
1)(
k
≠
0)
,
P
(
x
1
,
y
1
)
,
Q
(
x
2
,
y
2
)
,
M
(
x
3
,
y
3
)
,
N
(
x
4
,
y
4
).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8 15:52:5188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8 01:34:1210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基础保分强化2021-04-25 23:33:0129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5 19:34:5684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2 19:14:3587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1 19:22:1611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0 23:26:0980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仿真模拟卷二2021-04-17 18:02:1866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仿真模拟卷三2021-04-15 20:02:146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15 01:30:34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