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2 MB
- 2021-05-11 发布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
2
-
考情分析
知识建构
人口、城市与交通是地理的长效热点
,
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
以选择题为主
,
综合题也有考查。对人口主题来说
,
多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人口变化、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
解答试题往往需要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于城市主题而言
,
多以统计图、城市空间结构图作为主要呈现形式
,
考查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与变化
,
强调对空间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对交通运输的考查多集中在交通运输区位因素和交通建设的意义。
-
3
-
考情分析
知识建构
-
4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精要
1
.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
,
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
,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
,
如下图所示
:
-
5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
6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
7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
-
8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
.
影响人口分布的
因素
-
9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典型例题
1.(2019
全国
Ⅰ
卷
)
下图示意
2015
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10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
与欧盟籍相比
,2015
年非欧盟籍
(
)
A.
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
岁女性比例较小
C.
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
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
近些年来
,
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
,
使欧盟
(
)
A.
人均消费剧增
B.
老龄化进程趋缓
C.
人均收入剧降
D.
劳动力供给过剩
-
11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分析解答
第一步
:
读图示
,
获
信息
-
12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二步
:
调知识
,
寻答案
第
(1)
题
,
结合上述分析
,
排除
B
、
D
两项
,
材料图表示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年龄段男性和女性人口比例
,
无法得出人口数量多少的信息
,
排除
A
项。故选
C
项。第
(2)
题
,“
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
”,
说明有大量劳动力迁入欧盟
,
会缓解劳动力不足和人口老龄化进程。材料信息中并未提及人均消费与收入等内容
,
所以无法得出人均消费剧增和人均收入剧降等结论。故选
B
项。
答案
(1)C
(2)B
-
13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2019
江苏卷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1)
与
2000
年相比
,2016
年该城市
(
)
A.
人口总数减少
B.
老龄化
加剧
C
.
平均年龄减小
D.
劳动力增多
(2)
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自然增长
B.
医疗
水平
C
.
机械增长
D.
生育观念
-
14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分析解答
第
(1)
题
,
该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
,
无法推知人口数量的变化
,A
项错误。当一个地区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
10%,
即意味着这个地区的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与
2000
年相比
,2016
年该城市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虽有所增大
,
但小于
10%,B
项错误。该城市
26~50
岁人口占比明显增加
,
人口平均年龄增大
,C
项错误。劳动人口一般指
16~60
岁年龄段的人口。与
2000
年相比
,2016
年
16~25
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明显减少
,26~60
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明显增大
,
考虑到
16~25
岁年龄段很大一部分人正在接受教育
,
因此
2016
年的劳动力数量更大
,
劳动力增多
,D
项正确
。
-
15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
(2)
题
,
图中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明显变化是
26~50
岁人口比重的增加
,
即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增加明显
,
由此推测可能是因为该城市经济发达
,
就业条件好
,
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前来务工
,
故
C
项正确。人口的自然增长及生育观念的变化主要影响青少年人口比重的变化
,
而图中青少年人口比重相差不大
,
故
A
、
D
两项错误。医疗水平的变化对青壮年比重的大幅度提高影响小
,B
项错误。
答案
(1)D
(2)C
-
16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维建模
1
.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
,
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
,
要注意以下原则。
(1)
抓主要
: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
,
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
,
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但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
,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
重具体
:
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
,
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
,
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
,
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
,
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
,
美国老年人向
“
阳光地带
”
迁移
,
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
17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
从辩证角度
: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
从区域角度
:
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
从三大要素角度
:
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
从具体方面
: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民工流为例
:
①
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
;
②
提高了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
③
缓解了流出地区人口压力
;
④
增加了经济收入
,
加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
⑤
加剧了流入地区
(
城市
)
交通、住房、就业压力
;
⑥
导致人口流出地区土地撂荒
,
出现留守儿童、留守家庭现象。
-
18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演练冲关
(2018
全国
Ⅰ
卷
)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
(
半年以上
)
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
1~2
题。
-
19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
.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
,
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
.
该直辖市是
(
)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C
D
-
20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第
1
题
,
据资料可知
,
该直辖市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
,
说明有大量人口外迁或者外出务工
,
因此
A
项错误
;
中国处于老龄化加速、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阶段
,
外出务工人员增多
(
多为青壮年
)
会导致老龄化进一步加速
,
人口自然增长率进一步下降
,
因此
B
、
D
两项错误
;2006
年至
2016
年
,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差距减小
,
常住人口增长幅度大
,
说明外出务工人员相对减少
,
当地就业形势较好。故
C
项正确。第
2
题
,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
一是人口总数
,
重庆最多
,
其他三地均小于
3
000
万
;
二是北京、天津、上海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
外来务工人员较多
,
户籍人口小于常住人口数量
,
而重庆相反。故
D
项正确。
-
21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018
海南卷
)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
(
半年以上
)
的人口。安徽省
2017
年常住人口达
6
254.8
万人
,
比上年增加
59.3
万人。
2001—2017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
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0.7%
。据此完成
3~4
题。
-
22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
.2005
年和
2010
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
,
表明该省当年
(
)
A.
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
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
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
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4
.2013
年后该省
(
)
A.
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
.
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
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
.
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B
C
解析
第
3
题
,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
,
经济欠发达
,
大量人口外出务工
,
从而导致常住人口大量减少
,
故
B
项正确、
D
项错误。我国招生是有计划平稳进行的
,
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
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
,
故
A
、
C
两项错误。第
4
题
,
材料显示
,2013
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
0.7%
以上
,
但
“
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0.7%”,
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
,
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
,
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
故
C
项正确。
城市与地理环境
知识精要
1
.
城市区位因素
分析一座城市的区位因素
,
首先要分析它的位置特点
,
其次要分析影响它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
具体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
23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
24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
城市病
”
的表现及解决
措施
-
25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
.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
,
原因有两方面
:
一是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
;
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
(
如商业、工业、住宅等
)
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地租水平与付租能力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
26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
27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典型例题
1
.(2019
全国
Ⅱ
卷
)
在城镇化进程中
,
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
,
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
Ⅰ
、
Ⅱ
、
Ⅲ
、
Ⅳ
四个等级类型。图
1
为
2001
年至
2016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
,
图
2
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28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图
1
图
2
-
29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
Ⅰ
型中的多数城市
(
)
A.
海港规模大
B.
沿长江分布
C.
集聚长江口
D.
行政等级较高
(2)
以上海为核心
,
协调发展水平
Ⅳ
型的城市
,
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
A.
均衡性
B.
边缘性
C.
集中性
D.
对称性
(3)
与
2001
年相比
,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
,
多数与上海
(
)
A.
空间位置邻近
B.
发展模式相同
C.
城市性质相似
D.
产业部门接近
-
30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分析解答
第
(1)
题
,
考查城市区位条件。
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中属于
Ⅰ
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
,
六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
,
合肥、南京、杭州为省级行政中心
,
符合
“
多数城市
”
行政等级较高的特点
,D
项正确。六城市中只有上海和宁波两个海港
,A
项错误
;
长江沿岸的城市只有南京和上海
,B
项错误
;
长江口的城市只有上海
,C
项错误。第
(2)
题
,
考查读图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设问
“
以上海为核心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协调发展水平
Ⅳ
型城市离上海较远
,
位于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的边缘位置
,B
项正确。
Ⅳ
型城市中
,
一个位于上海西北
,
四个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区
,
空间分布上不具备均衡性、集中性和对称性
。
-
31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
(3)
题
,
考查城市化。
2016
年升级的城市包括从
Ⅱ
型升到
Ⅰ
型的苏州、杭州和宁波
;
从
Ⅲ
型升到
Ⅱ
型的扬州和嘉兴
;
从
Ⅳ
型升到
Ⅲ
型的舟山。其中苏州、杭州、嘉兴、宁波空间位置上距离上海较近
,
受上海的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明显
,A
项正确。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
,
城市的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
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B
、
D
两项错误
;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
,
城市性质和其他城市有很大区别
,C
项错误。
答案
(1)D
(2)B
(3)A
-
32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2017
全国
Ⅲ
卷
)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
,
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1)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
A.
站点的用地面积
B.
周边的人流量
C.
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
周边的
环境质量
-
33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
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
A.
中心商务区
B.
森林公园
C.
大型住宅区
D.
产业园区
(3)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
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
34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分析解答
第
(1)
题
,
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地铁是客运的一种方式
,
其站点等级高低取决于客运量
,
与周边地区的人流量有直接关系
,
与用地面积、信息化水平、环境质量关系不大。第
(2)
题
,
考查城市功能区。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地铁站点密集、服务等级高
,
客运量非常大
,
同时甲、乙、丙站点沿线与内环线相交
,
交通便利
,
靠近城市几何中心
,
是城市的核心区域
,
应为中心商务区。第
(3)
题
,
考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图中显示有多个地铁一级站点
,
是其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多个核心
,
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就会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答案
(1)B
(2)A
(3)C
-
35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维建模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
,
展示城市发展过程的图示。
-
36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
37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
读图名
,
定主题
根据图名确定示意图反映的主题
,
利用图例从图中的坐标、线条、数据中找出表达的要素。如图
1
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
横坐标表示年份
,
纵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
;
图
2
为某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图
,
表示不同发展阶段城市中心与郊区人口密度的大小
;
图
3
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
从图例看主要包括城区范围
,
交通运输点、线等要素的发展变化
。
-
38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抓要素
,
看变化
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
可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
,
借用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
,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某城市不同时期地理要素变化曲线图多以距市中心的距离为横坐标
,
以人口密度、地租、面积等城市化要素作为纵坐标
,
用多条曲线反映该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如图
2
的判读要看清坐标含义
,
明确表达的要素
,
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如图
3
的判读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城镇数量、交通线路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
-
39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
用原理
,
析特征
根据图中城市化要素的发展变化判断某地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及其特征。如图
1
反映了发达国家
(
英国、美国
)
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
,
目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发展中国家
(
中国
)
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
但城市化速度较快。从图
2
可以看出
,
在城市发展初期
,
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外迅速减小
;
随着城市发展
,
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下降
,
最终在距市中心
6~9
千米附近形成人口密度最大的住宅区。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
,
图中四条曲线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④
—
③
—
②
—
①
。图
3
表达了某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A—
初期阶段、
B—
加速阶段、
C—
成熟阶段。
-
40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演练冲关
(2019
安徽六安舒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仿真模拟
)
近年来
,
流动商贩作为非正规经济
,
其数量在城市内部呈线性增长态势。巨大需求是导致流动商贩的根源
,
城市用地性质及其代表的城市功能对流动商贩有显著影响
,
而宽马路对商贩经营会产生负面影响。解决就业、服务社会和城市监管三者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面积
470.8
平方千米
,2013
年常住人口
384.1
万。下图为在朝阳区
498
个社区中
,
流动商贩自发形成的早市、午市和晚市聚集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
41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
.
从早市到晚市
,
三环附近的社区流动商贩密度大
,
根本原因是这里
(
)
A.
离天安门广场近
B
.
人口流动量大
C.
政府管制力度小
D
.
正规商业缺乏
2
.
推断甲社区的城市用地为
(
)
A.
居民住宅
B.
工业
C
.
娱乐康体
D.
外事
B
C
解析
第
1
题
,
流动商贩所从事的是第三产业。商业和服务业应该指向消费人群
,
商贩密度大
,
说明人流量大
,
市场广阔。故选
B
项。第
2
题
,
甲地早市、晚市为流动商贩高密度区
,
午市为不显著区。结合早市、午市和晚市的时间推断
,
甲地区
12—18
时人员较少
,
分析四个选项推断甲社区的城市用地为娱乐康体用地的可能性更大。故选
C
项。
-
42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019
河北石家庄一模
)
新加坡被誉为
“
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
”,
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
,
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
5
个人口约
100
万的大区
,5
个大区再分为
25
个卫星镇
,
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
,
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
,
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
(
如图所示
),
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据此完成
3~5
题。
-
43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
.
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
A.
分散中心城区人口
B.
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C.
疏解城市中心职能
D.
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4
.
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
)
A.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
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B.
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
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C.
就近解决民生需求
,
减少交通出行压力
D.
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
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5
.
推测位于新加坡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是
(
)
A.
交通枢纽
B.
绿地公园
C.
医疗中心
D.
批发市场
A
C
A
-
44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第
3
题
,
由材料可知
,
新加坡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
,
将全国划分为
5
个人口约
100
万的大区
,5
个大区再分为
25
个卫星镇
,
说明其发展多中心空间体系的目的是分散中心城区的人口
,
故选
A
项。第
4
题
,
由材料可知
,
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
,
主要是为了就近解决民生需求
,
减少出行压力
,
故选
C
项。第
5
题
,
新加坡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
,
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
,
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
,
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
,
所以新加坡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是交通枢纽
,
故选
A
项。
-
45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知识精要
1
.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
46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
港口的区位
因素
-
47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典型例题
(2019
全国
Ⅰ
卷
)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
,
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48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
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
A.
等高线分布
B.
河谷分布
C.
山脊线分布
D.
山麓分布
(2)
近些年来
,
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
A.
设施陈旧
B.
运速太慢
C.
线路过密
D.
运输需求太小
-
49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分析解答
第一步
:
读图示
,
析
材料
-
50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二步
:
调知识
,
求答案
读图
,
结合第一步分析
,
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而经过多年的砍伐
,
林木蓄积量减少且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
,
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
,
原木生产量减少
,
所以导致铁路废弃
,D
项对。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
,
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
,
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
,A
、
B
两项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
,
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
,C
项错误。
答案
(1)B
(2)D
-
51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维建模
1
.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分析思路
-
52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
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思路
从
“
对生态环境
(
不利影响
)
、社会、经济
(
有利影响
)”
等角度综合分析
,
如下表所示。
-
53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演练冲关
(2019
山东郓城二中高三模拟
)
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市东区的泰晤士河
(
见下图
),
距伦敦老城区约
5
千米
,
这里曾是世界最繁荣的码头之一。
20
世纪
60
年代
,
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
;20
世纪
80
年代
,
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与伦敦金融城相配合的新兴
CBD;20
世纪
90
年代
,
世界金融巨头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知名金融企业在此落户。目前
,
金丝雀码头已转型为伦敦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据此完成
1~2
题。
-
54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
.20
世纪
60
年代
,
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的原因可能是
(
)
A.
交通运输方式进步
B.
河道弯曲
,
淤积严重
C.
伦敦金融城的冲击
D.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2
.
如今
,
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云集金丝雀码头
,
其主要原因是
(
)
A.
延长交易时间
B.
共享客户信息
C.
获得集群效应
D.
河港地位恢复
A
C
解析
第
1
题
,
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市东区的泰晤士河
,
距伦敦老城区约
5
千米
,
这里曾是世界最繁荣的码头之一。
20
世纪
60
年代
,
随着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进步
,
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第
2
题
,
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与伦敦金融城相配合的新兴
CBD,
目前
,
金丝雀码头已转型为伦敦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
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云集金丝雀码头
,
所以
C
项正确。
-
55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
.(2018
全国
Ⅰ
卷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各题。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
年
12
月
8
日
,
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
——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
,
是中国提出
“
一带一路
”
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
,
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
,
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
,
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
,
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
,
重量大
,
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
,
数十家企业承揽了
85%
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
60%
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
—
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
56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
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
分析开发白令海峡
—
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
(
液化天然气
)
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
57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1)
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
:(
该项目
)
运输量巨大
,
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
,
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
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
;
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
,
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
中国、日本
(
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
)
是其主要销售市场
;
开通白令海峡
—
北冰洋航线
,(
与苏伊士运河
—
大西洋航线相比
,)
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
,
降低运输成本
,
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
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
-
58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第
(1)
题
,
对本项目发展的经济价值主要从建设
(
运进材料和器械等
)
和建成后的运营
(
输出产品
)
两个方面进行作答。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主要从港口的交通和服务功能作答。配建港口可以促进货物进出口和货物中转
,
为往来船只和人员提供各种服务
,
也可以为其他活动提供支撑。第
(2)
题
,
一是要确定液化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海运
;
二是锁定主要市场
(
中、日等亚太国家和亚马尔之间的海上通道有两条
);
三是比较两条通道的运输距离、时间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