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38 KB
- 2021-05-11 发布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 学习流程
(一) 知识连线:
1、一般地,我们把____________统称为元素,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集合。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
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
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
5、集合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
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二) 知识演练:
7、下面两个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
A、P={1,-5,3};Q={3,1,-5}; B、P={1,3};Q={(1,3)};
C、P={π};Q={3.14}; D 、P={2,3,5,7};Q={2,3,5,9};
8、用符号“∈”或“”填空:
(1)2__{2,3,5}; (2)4__{x︱=9}
(3) 若A={x∈N︱1≤x≤10},则5__A, 7.2__A,
(4)若A={x︱1≤x≤10},则5__A, 7.2__A,
9、选择适当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二次函数y =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2)大于1且小于8的整数
(3)不等式2的解集 (4)由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5)直线y=x+3与抛物线y=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6)方程的解集
(三)、知识提升:
10已知集合A={x∈R︱∈R} 只有一个元素,则的值为______
11、设集合A={2,3,},已知5∈A,求的值
12、设集合A={+2,,},若1∈A,求的值
(四)、知识总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哪些知识?
2、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2页习题1.1(A组)第2、4题。
相关文档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32021-05-11 10:07:4645页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梯形的面积 冀2021-05-11 10:07:344页
- 2020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考数学试2021-05-11 10:07:0010页
-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2021-05-11 10:06:4510页
- 2019-2020学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2021-05-11 10:06:445页
- 七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课时山河相间2021-05-11 10:06:3622页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 平移和旋转2021-05-11 10:06:2717页
- 2020届高考英语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2021-05-11 10:06:0220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圆的认识 ︳青2021-05-11 10:05:527页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42021-05-11 10:05:2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