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2021-05-11 发布
导学案 设计: 王立群 审核: 张立伟
课 题
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王立群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文字的作用、意
义 ,史学典籍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汉字
与史学典籍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重点难点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如何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 自主学习
预习内容
1.古代辉煌的历程
(1)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和“ ”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 ,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3)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 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汉代, 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人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 。
(5)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面临西方 的冲击。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____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其特征的见证, 和
是很有说服力。
(2) 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人文明时代。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性,即 和 。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随着中国 的日渐没落和西方 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 的奋斗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只有在 的领导和 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篇章。
二、探究新知
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课堂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扫证吗?
探究提示: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我人飞船成功发射。在环绕球14圈后,于16日6时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成人航天术的国家。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巨型航天工程,我国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都是由我国创造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成功,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得以实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风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
三、 当堂检测
1、关于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 ②仅有汉族使用汉字
③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 ④汉字是中华文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 )
①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淹没 ②汉字的演变与使用
③史书典籍的传承 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 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深入开发,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如不,就会被别国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例如:前几年美国根据我国民间故事花木兰制作的动画片在我国热播就说明这一点。所以我们要( )
A 积极保护民族文化,反对他国开发利用
B 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C 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D 发展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文化产品
4、关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它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方面
③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和睦交流
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排斥
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中华世纪坛序》:“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六、反思置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