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33 KB
- 2021-05-10 发布
寻觅社会的真谛
模板19 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答题模板
(2017·全国卷Ⅰ·T40(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命题角度分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题要素】抓住设问关键词“如何”。《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精神财富)的创作是人民群众实践的产物(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节目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与参赛选手,嘉宾互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服务群众)。
【答案组织】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文化的传承要扎根人民群众的实践。
③服务群众,扎根群众实践,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作为最高标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命题角度再探索】《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答题要素】生活实践(创作源泉)+创作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的直接产物
【答案组织】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 2 -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从前是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大包干”激发了农民种田积极性,迅速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愿望。小岗村正在走向美好的未来。
安徽省凤阳是中国花鼓之乡。花鼓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分析材料是怎样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
【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材是从三个方面阐述的,考生调动教材知识,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结合材料信息进行阐述。
答案:(1)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大胆变革生产关系,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大胆变革生产关系,迅速实现丰衣足食,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花鼓这种民间歌舞产生于农民的生产实践,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2 -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课件-第2章-2-2021-05-10 21:37:4846页
-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2021-05-10 21:37:025页
- 河北省承德市高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2021-05-10 21:35:0817页
- 最新高中学校团委的工作计划12021-05-10 21:32:453页
-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成长如蜕第2021-05-10 21:32:458页
- 2020高中教师德育工作总结范文5篇2021-05-10 21:32:0712页
- 教学工作总结-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总2021-05-10 21:31:599页
-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四中2019-2020学2021-05-10 21:31:507页
- 分享2020年精选的高中必备个人鉴定2021-05-10 21:31:505页
- 高中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262021-05-10 21:31:2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