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41 KB
- 2021-05-10 发布
第62练 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
①文学艺术 ②汉字 ③史书典籍 ④科学技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这说明( )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③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是一脉相传的历史见证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3.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出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此可见( )
①箸文化是中国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尽了难舍难分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同时,还有各种藏头诗、回文诗、顶针诗、嵌字诗等。这表明( )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②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
4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19年5月6日,在“美丽中国,携手世界”主题中文日活动的开幕式上,一首河南琴歌《诗经·邶风·凯风》、一段安徽黄梅戏《女驸马》、一曲苏州评弹《枫桥夜泊》……把各国观众带入如痴如醉的境界。这主要反映了中华文化( )
A.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区域文化,渐趋融合
C.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6.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安徽展馆参展产品种类繁多,有凤阳凤画、桐城剪纸、六安竹编、徽州雕刻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展现了前进中安徽的生机和魅力。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文化创新源于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中华文明存世5000余年的重要例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该遗址真实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据此可知,中华文化( )
①灿烂辉煌,引领风骚②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8.“水书”是水族先民创制的一种独具一格的雏形文字,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它是水族民间知识、民间文化的综合记录与反映,涉及天文历法、原始信仰、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流传于西南地区的水族聚居地。“水书”文化( )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4
②是水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的文化
③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是由水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2019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的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决定于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开展这一活动( )
①旨在使非遗文化免遭破坏
②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③可以增进中国人对自身非遗文化的认同感
④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答案精析
1.B [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选B。]
2.D [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说法错误。]
3.D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表述不准确;材料未涉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可以有很多,箸文物也是其中一个,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箸承担“道义责任”,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出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可以得出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4.D [“难以逾越”说法错误,排除①;本题考查的是汉字文化,不是文学典籍,排除②。]
5.C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C正确。]
6.B [我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说明文化具有民族性,材料没有体现,②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④错误。]
7.D [①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排除。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③排除。]
8.A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说法错误。“水书”文化深受水族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但并不是由水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决定的,④说法错误。]
9.C [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的社会氛围,使非遗文化免遭破坏不是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①错误。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不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④错误。]
4
相关文档
-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中华2021-05-10 20:48:0424页
-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客观题题型2021-05-10 20:24:057页
- 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小题狂练之十2021-05-10 20:19:0011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易混易错点2021-05-10 20:03:476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生活2021-05-10 18:57:2914页
- 浙江省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2021-05-10 18:34:3913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第2021-05-10 17:49:2919页
-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政热点:《2021-05-10 16:34:107页
- 通用版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三2021-05-10 16:29:074页
-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021-05-10 16:22:1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