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 KB
- 2021-05-10 发布
www.ks5u.com
规范演练10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抓基础]
1.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物理学》中说:一切物体都具有某种“自然本性”,物体由其“自然本性”决定的运动称之为“自然运动”,而物体受到推、拉、提、举等作用后的非“自然运动”称之为“受迫运动”.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人批判地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说法,建立了新物理学.新物理学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的“自然本性”是“惯性”.下列关于“惯性”和“运动”的说法中不符合新物理学的是( )
A.一切物体的“自然运动”都是速度不变的运动——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使物体做“受迫运动”即变速运动的原因
C.可绕竖直轴转动的水平圆桌转得太快,放在桌面上的盘子会向桌子边缘滑去,这是由于“盘子受到的向外的力”超过了“桌面给盘子的摩擦力”导致的
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受到了重力,却没有立即反向运动,而是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才反向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答案:C
2.关于惯性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惯性也随之改变
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即使质量很大也能被拉动,说明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C
.让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无论多快,都需要一定时间,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D.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滑动,速度较大时停下来需要的时间较长,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
答案: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命名是任意的
答案:D
4.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
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答案:C
5.(2017·上海卷)一碗水置于火车车厢内的水平桌面上.当火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时,水面形状接近于图( )
A B C D
解析:当火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时,碗内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向右运动,则只有图A所示的情形符合要求,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6.(2019·珠海联考)如图所示,一个楔形物体M,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放一光滑小球m,楔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曲线 D.抛物线
解析:由题意知,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由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在此方向上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静止而不向左或向右运动,只有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因此运动轨迹是一条竖直向下的直线.
答案:B
7.(2019·黄山质检)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要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
B.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惯性也减小
C.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
D.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间,它的惯性最大
解析: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正确.
答案:C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加力
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飞出后,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网球拍
解析: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甲对乙施加了力,乙对甲也施加了力,故A错误;“风吹草动”,草受到的力是空气对草的作用,施力物体是空气,故B错误;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物体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但是力的存在既离不开施力物体,也离不开受力物体,故C错误;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飞出后,网球受到空气的阻力和重力,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空气和地球,故D正确.
答案:D
[提素养]
9.如图所示,小球C置于光滑的半球形凹槽B内,B放在长木板A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在缓慢减小木板的倾角θ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的压力逐渐变大
B.A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变大
C.C对B的压力逐渐变大
D.C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解析:将小球和凹槽看作一整体分析,可得木板倾角θ减小时,整体受到木板的支持力增大,整体受到的沿斜面方向的摩擦力减小,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选项A正确,B错误;由于木板缓慢移动,则小球C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小球C始终受到重力和凹槽B的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则C对B的压力大小不变,故选项C、D错误.
答案:A
10.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 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解析: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由于惯性,铁球和乒乓球都“想”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的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所以小车向右运动时,铁球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同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乒乓球的质量小,惯性小,乒乓球相对小车向右运动.
答案:A
11.(多选)(2019·泰州模拟)如图所示,一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重G1,人重G2,人站在木箱里用力F向上推木箱,则( )
A.人对木箱底的压力大小为G2+F
B.木箱对人的作用力大小为G2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1+G2-F
D.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大小为G1+G2
解析:由于人站在木箱里用力F向上推木箱,则木箱上面对人有向下的压力,大小也是F,所以人受重力、木箱上面对人的压力和木箱底面对人向上的支持力,由平衡条件可知,支持力大小为G2+F,所以人对木箱的压力大小也是G2+F,选项A正确;人受重力与木箱对人的作用力,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木箱对人的作用力大小与人的重力大小相等,即为G2,选项B正确;将木箱和人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知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等于木箱的重力与人的重力之和G1+G2,故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1+G2,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ABD
12.如图所示,物体A、B质量分别是5 kg和12 kg,不计滑轮与绳间摩擦及绳的重力,整个系统静止.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及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分别为(g取10 m/s2,sin 53°=0.8,cos 53°=0.6)( )
A.30 N 70 N B.30 N 80 N
C.70 N 30 N D.80 N 30 N
解析:由于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
可知绳子上的拉力FT=mAg,
对物体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于B静止,则有水平方向:FTcos 53°=f,
得地面对B的摩擦力f=30 N,
对物体B,在竖直方向,
有mBg=FTsin 53°+FN,
代入数据解得FN=8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80 N,
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B
13.如图所示,两块小磁铁质量均为0.5 kg,A磁铁用轻质弹簧吊在天花板上,B磁铁在A正下方的地板上,弹簧的原长L0=10 cm,劲度系数k=100 N/m.当A,B均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长度为L=11 cm.不计地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和磁铁与弹簧间相互作用的磁力,求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g取10 m/s2).
解析:设磁铁B对A的磁力方向向下,对磁铁A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k(L-L0)-mg-F=0,解得F=-4 N.
故B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4 N,方向竖直向上.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对B的作用力F′=-F=4 N,方向竖直向下.
图甲 图乙
对B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N-mg-F′=0,解得FN=9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9 N.
答案:9 N
14.如图所示,圆环的质量为M,经过环心的竖直轻钢丝AB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今让小球沿钢丝AB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运动,要使圆环对地面无压力,则小球的加速度和小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多少?(设小球不会到达A点)
解析: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若圆环对地面无压力,则地面对圆环无支持力,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和钢丝对小球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f=ma,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钢丝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F′f=Ff,
对圆环受力分析可知,圆环受重力M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f作用,则Mg=F′f,
由以上各式解得a=g.
小球沿钢丝做匀减速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得上升的最大高度
x==.
答案: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