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 MB
- 2021-05-10 发布
作业 19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20 世纪 50-60 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两弹一星”为核心的
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解析:20 世纪 50-60 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继续敌
视新中国,中苏关系恶化,在此背景下,为增强国防实力,中国作出
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答案:C
2.“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
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
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A.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C.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科技领域的浮夸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两弹一星”的科技成就。由材料“霹雳
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提高了我
国的国防实力,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地位,故选 A。B 项应出现在 21
世纪以来,D 项中的“大跃进”是在 1958 年,B、D 两项均与材料信
息内容及其时代不符,故排除;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排除 C。
答案:A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
原因是( )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国际上的援助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有较好的科研基础
解析:首先排除 D 项,因为 D 项不符合实际;B 项只存在于新中
国成立初期,50 年代后期开始,中苏关系恶化;A、C 两项都是原因,
但最主要的还是 C 项,正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才能调动广大
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本题选 C 项。
答案:C
4.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
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这同一时期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 号
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革时期的科研成就,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
料的能力。考生解答此题注意是在文革时期,袁隆平的南优 2 号是在
1973 年,正确选项是 C 项,A 项是 1964 年,B 项是 1965 年,D 项是
1983 年,排除即可。
答案:C
5.《江门日报》曾刊载“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
的漫画。表达了人们对袁隆平的喜爱。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主要是因
为他( )
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
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
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析: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
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人类的生
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答案:D
6.科技工作者将人工合成的某一种产物注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
因体内该物质超量而发生了惊厥反应,证明了这种人工合成的产物具
有生物活力。中国成为第一个成功合成蛋白质的国家。这项新发明是
( )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人工基因技术
C.人工水稻杂交技术 D.人工注射技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从材料中
提取“中国成为第一个成功合成蛋白质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1965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答案:A
7.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
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
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对人类的贡献超过了政治经济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发展的意义。根据材料中“中国研
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
建和谐的世界”可知,科学技术对世界的和平的维护远远超过了其现
实的意义,故 C 项正确;A 项与世界和平不符,故 A 项错误;科技发
展并非是经济崛起的保护伞,故 B 项错误;D 项夸大了科技的作用且
与材料中科技发展的作用不符,故 D 项错误。故选 C。
答案:C
8.某校举办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科技成就展。下列成就最有可能
入选的是(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改革开放以来”这一信息,排除 A、
B、C 三项;“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是在 1983 年,故选 D
项。
答案:D
9.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
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
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
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
月球的”,中国发展航天技术和登月技术,其前提是中国综合国力的
增强。
答案:B
10.2011 年美国签署禁令“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
作”;2013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籍科
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该材料说明( )
A. 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崛起
B. 中国改革开放大势所趋
C. 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D. 科技封锁激发了创造力
解析:材料“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禁止中国
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反映出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在美国科技封锁下,中国的科技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主要源于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
中国的技术封锁,与中国航天是否崛起无关,故 A 项排除;1978 年十
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故 B 项排除;D 项包含在 C 项之
中。
答案:C
11.下面是部分国家 1993-2003 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
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
A. 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
B. 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C. 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
D.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解析:依据 1993-2003 年中国的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 2.78
次,排在表中 9 国的最后可知,当时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非常薄弱,
故D项正确。图表主要说明的是科技的转化能力而不是科技水平高低,
数量多少,故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12.下图分别为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
画、《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
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能够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
壮举是( )
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神舟 5 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解析:解答本题要紧扣“实现飞天梦想”“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
伟大壮举。”“神舟 5 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
天梦想。
答案:C
13.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对图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图 1 反映了中国汉代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 2 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图 3 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 4 反映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解析:简仪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创制的,故 A 错误;美国是世界
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故 B 错误;“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
为国家生活主题,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故 C 错误;“嫦娥
三号”登上月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故
D 正确。
答案:D
1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试制成功新型金属材料、新型
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共 1.28 多万项。这些成就的取得( )
A.反映出科研领域还未受到“左”倾思潮干扰
B.是科研领域“大跃进”的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表明我国科研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新材料的试制成功可以满足导弹、原子弹、航空等领域的
科研和生产需要,为我国独立自主的发展国防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
障。
答案:C
15.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950—1978 年,29 年间平均递增 3.5%。第二阶段为
1979—1984 年,6 年间平均递增 4.9%,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数量增长最
快的时期。第三阶段为 1985 年至今,年平均递增 1.2%。1979—1984
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允许自由买卖
C. 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
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
解析:由时间“1979—1984 年”,当时我国进行农村改革,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允许自由买卖,极大地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上杂交水稻的推广,从而成为新中国
建立以来粮食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坚持社
会主义公有制,故排除 A、B、C,选 D。
答案:D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科技发展史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项目时期 特点 情况
1950-1958 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 1.6 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59-1962 年 非常时期 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 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 1.4 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66-1975 年 非常时期 几乎零增长
1975 年以后 指数增长期 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相近
——《中西 500 年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科技人员占人口的比例
年份
全民所有制单位中
科技人员的总数
全国每百万人
中科技人员数
每百万职工中
科技人员数
1952 42.5 万人 少于 7.5 人 269 人
1987 889.4 万人 83.1 人 889.43 人
1989 996.1 万人 88.1 人 967.6 人
——《奋进的四十年》
材料三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 1955 年的 3 800 万元猛增到
1997 年的 961 亿元,所取得的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 1997 年达到
3.1 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各个阶段影响科技发展的
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二、三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
技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①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完成以
及党中央制定的科学发展远景规划,还有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
②“左”倾错误和三年经济困难。③党中央纠正“左”倾错误使得形
势好转。④“文革”时,科技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⑤“文革”
结束,批判“左”倾错误,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条件:国家重视、科学决策、科研队伍壮大、经费投入猛增、
教育水平提升等。(任答四点即可)
关系:科技的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科技的发展又依
靠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
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关文档
- 【英语】2020届二轮英语复习副词的2021-05-10 14:42:296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802021-05-08 15:10:17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322021-04-29 01:24:389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52021-04-28 11:02:45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172021-04-28 09:17:358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32021-04-27 21:09:0313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82021-04-26 02:07:0811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712021-04-26 01:45:5415页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我是什么》2021-04-25 15:14:233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792021-04-22 19:08:2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