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9 MB
- 2021-05-10 发布
第 8 课 细胞核
普查讲 8 细胞核
1.细胞核的结构及其功能
(1)(多选)(2021 汇编,6 分)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核膜上的核孔是 mRNA、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
C.染色质是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
都完全相同
D.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核仁数量多
E.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F.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因为它位于细胞的正中央
G.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多种酶,有利于相关化学反应顺利进行
答案:AG
解析:核膜是双层膜,核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故 A 项正确。核孔是 mRNA、
酶等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对物质的进出有严格的调控作用,即具有选择性,
故 B 项错误。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两者都是细胞核内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但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形态和结构不同,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故 C 项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没有核仁,故 D 项错误。和真
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也没有真核细胞所具有的染色体等,故 E 项错
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因为它位于细胞的正中央,而是因为其
内存在遗传物质 DNA,故 F 项错误。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多种酶附着,因而有利于相关化学
反应的顺利进行,故 G 项正确。
2.细胞核的功能探究
(2)(经典题,6 分)有人把变形虫的核取出,观察无核变形虫短期内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特
点后,预测出 a~d 四个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推测理由①~④。请选出预测现象和推测理由均
正确的一个组合( )
预测现象:
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几天后核将再生,能正常活动;
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将死亡;
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会反复进行数次细胞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
d.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胞分裂将更加旺盛。
推测理由:
①核能抑制细胞的过度分裂;
②没有核的细胞也具备分裂的能力;
③如果没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
④许多生物结构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
A.a 与④ B.b 与③ C.c 与② D.d 与①
答案:B
解析: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质为细胞核
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等。失去核的变形虫,能暂时伸出伪足,细胞核不会再生,细胞会死亡,
预期的现象 a 错误;细胞核不能再生,推理④错误,故 A 项错误。失去核的变形虫由于不能
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细胞的生命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如不能摄取食物,对
外界刺激也不再发生反应,因而生存几天后就会死亡。预期现象 b 和推理③都正确,故 B 项
正确。失去细胞核的变形虫不进行细胞分裂,没有核的细胞不具备分裂的能力,预期的现象
c 和推理②都错误,故 C 项错误。除去细胞核以后,细胞质短时间内可以持续其生命活动,
但细胞不能进行分裂;没有细胞核,细胞不能进行分裂,预期现象 d 和推理①都错误,故 D
项错误。
随堂普查练 8
1.(2021 改编,6 分)细胞核的模式图如图所示,①~④表示其中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①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
B.②是形成 mRNA 和核糖体的场所
C.③是由四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膜
D.④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NA 和 RNA 均可出入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染色质,②是核仁,③是核膜,④是核孔。染色质由 DNA 和蛋
白质组成,故 A 项正确。核仁与 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故 B 项错误。核膜是
双层膜,所以是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膜,故 C 项错误。④是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
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RNA 和蛋白质可进出,而 DNA 不能进出,故 D 项错误。
2.(多选)(2021 汇编,6 分)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核仁与 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E.衰老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成染色体
答案:CE
解析: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是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的,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核仁
与 rRNA 的合成有关,而 rRNA 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些大分
子物质(如酶、mRNA)可选择性地通过核孔,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
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在前期和末期,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是细
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但不会形成染色体,故 E 项错误,符合题意。
3.(经典题,6 分)核仁的大小、形状随生物的种类、细胞类型和细胞代谢状态而变化。
核仁增大的情况一般会发生在下列哪类细胞中( )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菠菜细胞 B.心肌细胞
C.代谢旺盛的颤藻细胞 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
答案:D
解析:有丝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和解体,因此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不含核仁,
故 A 项不符合题意。心肌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其中核仁没有增大,故 B 项不符合题意。颤
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核仁,故 C 项不符合题意。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
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往往比
较大,故 D 项符合题意。
课后提分练 8 细胞核
A 组(巩固提升)
1.(经典题,6 分)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下列物质经核孔向细胞
核内运输的有( )
①tRNA ②RNA 聚合酶 ③DNA 聚合酶 ④mRNA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通过核膜上的核
孔进入细胞核参与 DNA 分子复制和转录过程;tRNA、mRNA 是在细胞核中合成后经核孔进
入细胞质的,故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
2.(2019 全国Ⅱ,6 分)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答案:A
解析: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在细胞核内通过 DNA 复制合
成 DNA,通过转录合成 R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故 A 项正确。
3.(2019 江苏南通模拟,2 分)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及部分细胞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②具有选择透过性,而①具有全透性
B.③中含有由 RNA 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质
C.④是产生核糖体、mRNA 和蛋白质的场所
D.抗体的形成离不开⑤和⑥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②是核膜,①是核孔,二者均具有选择透过性,故 A 项错误。③
中含有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质,故 B 项错误。④是核仁,与 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
体的形成有关,故 C 项错误。⑤和⑥分别表示内质网和核糖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
体中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故 D 项正确。
4.(经典题,6 分)下列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能形成染色体的是( )
A.叶绿体、线粒体中的 DNA B.受精卵细胞核内的 DNA
C.细菌、蓝藻体内的 DNA D.病毒体内的 DNA 或 RNA
答案:B
解析:叶绿体、线粒体中含有 DNA,但并不与蛋白质结合,不能形成染色体,故 A 项
错误。受精卵细胞核内的 DNA 与蛋白质结合,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故 B 项正确。细菌、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体内的 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不能形成染色体,故 C 项错误。病毒没
有细胞结构,则 DNA 或 RNA 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故 D 项错误。
5.(2018 安徽期中,6 分)任何生物的体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都是有限的,衰老、死亡是
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为研究决定细胞衰老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方案
应是( )
A.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
B.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
C.将完整的年轻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杂种细胞衰老的表达
D.分离出年轻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到去核的年老的和年轻的细胞质中
答案:D
解析:要研究决定细胞衰老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可设计以下实验方案:分离出年轻
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到去核的年老的和年轻的细胞质中。如果年轻的细胞质与年老
的细胞核得出年轻的细胞,年老的细胞质与年轻的细胞核得出年老的细胞,则是细胞质发挥
作用;反之就是细胞核发挥作用。若得出的细胞介于年轻细胞与年老细胞之间,则细胞质和
细胞核都发挥作用,故 A、B、C 项错误,D 项正确。
6.(2019 天津模拟,6 分)如图表示变形虫的切割和核移植实验。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
是( )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B.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C.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D.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生存的基础
答案:A
解析:图中并未体现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故 A 项符合题意。含有细胞
核的部分能正常生活,不含细胞核、只有细胞质的部分不能正常生活,这说明细胞核是细胞
新陈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故 B 项不符合题意。只有细胞核或只有细胞质的部分不能正常生
活,但只有细胞质的部分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又能正常生活,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故 C 项不符合题意。只有同时有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才可以正常生活,说明细
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生存的基础,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B 组(冲刺满分)
7.(经典题,6 分)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如图)探究细胞核的功能: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
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
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 部分分裂到 16~32 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
的 a 部分,结果 a 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和②中,b 部分属于对照组,a 部分属于实验组
C.实验②中,a 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的形成对照
D.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答案:D
解析:该实验可以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分裂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故 A 项正确,不符合
题意。实验①和②中,a 部分相当于去核和重新植入核,是实验组,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
意。实验②中,a 部分植入核,与实验①中的无核形成对照,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
实验没有涉及细胞寿命,不能证明细胞核与细胞寿命的关系,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8.(2018 四川成都模拟,6 分)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绿藻,由伞帽、伞柄和
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假根内。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
验(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 1 伞藻嫁接实验 图 2 伞藻核移植实验
A.图 2 中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B.图 2 中③与图 1 中①的帽形相同,都是菊花形帽
C.图 1 中①、②的帽形因嫁接而改变
D.上述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答案:C
解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因此图 2 中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
渐减缓直至停止,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 2 中③的帽形是由伞藻的细胞核决定的,其
细胞核来自菊花形伞藻,故其帽形是菊花形;图 1 中①的帽形也是由伞藻的细胞核决定的,
其细胞核来自菊花形伞藻,故其帽形也是菊花形,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 1 中①、②
的帽形是由伞藻的细胞核决定的,不会因嫁接而改变,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上述实验说
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2018 河南郑州模拟,6 分)核孔结构复杂,至少由 50 种蛋白质构成,称为核孔复合
体,是核内外物质转运的通道。大分子物质凭借自身的核定位信号和核输出信号与核孔复合
体蛋白质(主要是中央运输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实现“主动转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大分子物质均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B.大分子物质与中央运输蛋白的识别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若中央运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 mRNA 运出细胞核
D.在所有细胞分裂中都会出现核膜和核仁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只有核孔复合体上有受体的大分子物质才能进出细胞核,故 A 项
错误。大分子物质与中央运输蛋白的识别实现了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故 B 项错误。中央运
输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其上的受体也可能发生改变,因此可能会影响 mRNA 运出细胞核,
故 C 项正确。原核细胞的二分裂和蛙红细胞的无丝分裂不会出现核膜和核仁的周期性消失和
重建,故 D 项错误。
10.(经典题,6 分)如图 1 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
能。图 2 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请结合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③由______层磷脂分子组成,主要成分还有______________等。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些功能与__________(填序号)
结构有关。
(3)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功能。代谢
旺盛但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其核孔数目_____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
(4)从图 2 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其____________部决定,_____________(填 “消
耗”或“不消耗”)能量。
答案:(1)4(1 分) 蛋白质(1 分) (2)②(1 分) (3)较多(1 分) (4)尾(1 分) 消耗(1 分)
解析:(1)图 1 中③表示核膜,由内外两层生物膜构成,故共有 4 层磷脂分子;构成生物
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些功能与结构②染色质有关,
因为染色质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3)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代谢旺盛但分化程度较低的细
胞,核质之间物质交换频繁,其核孔数目较多。
(4)由图 2 分析可知,放射性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放射性尾部能进入细胞核,说明亲核
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蛋白质通过核孔的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