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50 KB
- 2021-05-10 发布
2018-2019学年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3*16=48分)
1.下列我国科技创新的产品设备在工作时有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硝酸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会增大 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硝酸可氧化Fe2+ D.铁或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4.能证明NaCl是离子化合物的事实是( )
A.常温下是固体 B.熔融态能导电 C.水溶液能导电 D.易溶于水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气体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 表示,三者之间有以下关系:VB=3VA,3VC =2VB,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A(g)+B(g)C(g) B.6A(g)+2B(g)3C(g)
C.3A(g)+B(g)2C(g) D.A(g)+3B(g)2C(g)
6.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Y
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和W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为离子化合物
B.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Y>X
C.简单离子半径:Y>Z
D.Z、X、Y对应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7.下列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原子半径:S>Cl 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还原性:I﹣>Br﹣ D.酸性:H2SO4>H3PO4
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B.氢元素与W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W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比X的大 D.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9.下列关于元素性质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N、O、F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KOH、NaOH、LiOH的碱性逐渐减弱
C.P、S、Cl、Ar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Na、Mg、Al、Si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10.在一定条件下,硝酸与下列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其中氮元素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木炭 B.氧化铜 C.氢氧化铁 D.碳酸钠
1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
B.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个
C.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D.元素周期表共有十六个纵行,也就是十六个族
12.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这项研究曾获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5N的核外电子数比中子数少1 B.14N与14C互为同位素
C.15N 与14N 为同一种核素 D.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13.对反应A(s)+ 3B(g) 2C(g)+ D(g)来说,下列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3 mol/(L•s) B.v(B)=0.6 mol/(L•min)
C.v(C)=0.5 mol/(L•min) D.v(D)=0.01 mol/(L•s)
14.如图为发光二极管连接柠檬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环作为柠檬电池的正极
B.电子由发光二极管经导线流向Fe环
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Fe-2 e-===Fe2+
D.可将柠檬替换成盛装酒精溶液的装置
15.在合成氨反应中,将等物质的量的氮气和氢气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 2min 内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mol•L﹣1•min﹣1,2min 末 N2 的浓度为 7mol•L﹣1,则氢气的起始浓度为( )
A.9mol•L﹣1 B.6mol•L﹣1 C.3mol•L﹣1 D.2mol•L﹣1
16.X、Y、Z、W四种元素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W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W
A.Z的简单氢化物沸点高于Y的简单氢化物沸点
B.标准状况下,X的单质状态与W的相同
C.X、Z、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且X对应的酸性最强
D.Z的简单离子还原性弱于W的简单离子还原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17(1)(6分)某研究性实验小组欲验证浓硝酸在与Cu、Ag 合金的反应过程中除生成NO2气体外,还会有少量NO生成。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常温下,NO2与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0℃时几乎只有无色的N2O4液体或晶体存在。”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A中铜与HNO3反应时所有可能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装置中B瓶选用的试剂______________。
a.H2O b.浓硫酸 c.NaOH 熔液
③装置E中长颈漏斗的作用____________。
(2)(6分)小明同学想通过比较两种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验证S与C的非金属性的强弱,他查阅了资料:可以利用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来判断酸性强弱。于是小明采用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__。
a.稀硫酸 b.亚硫酸 c.氢硫酸 d.盐酸
②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__。
a.碳酸钙 b.硫酸钠 c.氯化钠 d.碳酸钠
③仪器C中盛放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如果看到的现象是 ,证明B中发生反应生成了__________,即可说明H2SO4比H2CO3酸性强,非金属性S比C强。
18(8分).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起始时X的浓度为c(X)=________;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Y的转化率为α(Y)=________;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________。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9.(12分)人们常常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人类服务。
(1)氢能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理想清洁能源,氢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可知,1molH2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气态)时,释放的能量是___________kJ。
(2)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
A.Fe+2FeCl3=3FeCl2 B.SO3+H2O=H2SO4
C.CH4+2O2CO2+2H2O D.Ba(OH)2+H2SO4=BaSO4+2H2O
(3)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原电池示意图,实验结束后,在实验报告上记录信息如下:
a.电流计指针偏转 b.Cu极有H2产生
c.H+向负极移动 d.电流由Zn经导线流向Cu
①实验报告中记录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②请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
③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理论上产生H2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④将稀H2SO4换成CuSO4溶液电极质量增加的是___________(填“锌极”或“铜极”, 下同), 溶液中SO42-移向___________。
20.(1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十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D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E、H、G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______________。
(3)I元素跟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______________色。
(4)分别写出B、G两种单质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A和F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CO2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分)有X、Y、Z、M、R、Q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X
Y
Z
M
R
Q
原子半径/nm
0.186
0.074
0.099
0.16
主要化合价
+4,-4
-2
-1,+7
其它
阳离子核外无电子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六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元素符号为______ ,R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Y的原子半径的最小范围是___________。
(3)Q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比Z的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下列事实能说明R非金属性比Y强这一结论的是_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
a.常温下Y的单质呈固态,R的单质呈气态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Y。
c.Y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Y呈正价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D 6.D 7.B 8.C 9.C 10.A
11.B 12.A 13.D 14.C 15.A 16.B
17.(1) Cu+4HNO3(浓) = Cu( NO3 )2+2NO2↑+2H2O
3 Cu+8HNO3(稀) =3 Cu( NO3 )2+2NO↑+4H2O b 防止倒吸
(2)分液漏斗 a 圆底烧瓶 d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18. 0.5mol/L 10% 0.05mol/(L·min) 3X+Y2Z
19. 245 AC ab Zn-2e-=Zn2+ 1 铜极 锌极
20. Ar C NaOH HClO4 黄 2K+2H2O=2K++2OH—+H2↑ Cl2+H2O=Cl—+H++HClO 2Na2O2+2CO2=2Na2CO3+O2
21. H 第三周期VIIA族 大于0.099nm 小于0.160nm Mg2+和N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前者的核电荷数大于后者,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大于后者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