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1 MB
- 2021-05-10 发布
第
3
讲 数列的综合问题
专题二 数 列
板块三 专题突破核心考点
[
考情考向分析
]
1.
数列的综合问题,往往将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结合,探求数列中的最值或证明不等式
.
2
.
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背景,利用函数观点探求参数的值或范围
.
3
.
将数列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考查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能力
.
热点分类突破
真题押题精练
内容索引
热点分类突破
1.
数列
{
a
n
}
中,
a
n
与
S
n
的关系
热点一
利用
S
n
,
a
n
的关系式求
a
n
2.
求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1)
公式法:利用等差
(
比
)
数列求通项公式
.
(2)
在已知数列
{
a
n
}
中,满足
a
n
+
1
-
a
n
=
f
(
n
)
,且
f
(1)
+
f
(2)
+
…
+
f
(
n
)
可求,则可用累加法求数列的通项
a
n
.
(3)
在已知数列
{
a
n
}
中,
满足
=
f
(
n
)
,且
f
(1)·
f
(2)·
…
·
f
(
n
)
可求,则可用累乘法求数列的通项
a
n
.
(4)
将递推关系进行变换,转化为常见数列
(
等差、等比数列
).
解答
例
1
已知等差数列
{
a
n
}
中,
a
2
=
2
,
a
3
+
a
5
=
8
,数列
{
b
n
}
中,
b
1
=
2
,其前
n
项和
S
n
满足:
b
n
+
1
=
S
n
+
2(
n
∈
N
*
).
(1)
求数列
{
a
n
}
,
{
b
n
}
的通项公式;
解
∵
a
2
=
2
,
a
3
+
a
5
=
8
,
∴
2
+
d
+
2
+
3
d
=
8
,
∴
d
=
1
,
∴
a
n
=
n
(
n
∈
N
*
).
∵
b
n
+
1
=
S
n
+
2(
n
∈
N
*
)
,
①
∴
b
n
=
S
n
-
1
+
2(
n
∈
N
*
,
n
≥
2
).
②
由
①
-
②
,得
b
n
+
1
-
b
n
=
S
n
-
S
n
-
1
=
b
n
(
n
∈
N
*
,
n
≥
2)
,
∴
b
n
+
1
=
2
b
n
(
n
∈
N
*
,
n
≥
2).
∵
b
1
=
2
,
b
2
=
2
b
1
,
∴
{
b
n
}
是首项为
2
,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
b
n
=
2
n
(
n
∈
N
*
).
解答
两式相减,得
给出
S
n
与
a
n
的递推关系,求
a
n
,常用思路:一是利用
S
n
-
S
n
-
1
=
a
n
(
n
≥
2)
转化为
a
n
的递推关系,再求其通项公式;二是转化为
S
n
的递推关系,先求出
S
n
与
n
之间的关系,再求
a
n
.
思维升华
解答
跟踪演练
1
(2018·
绵阳诊断性考试
)
已知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
S
n
满足:
a
1
a
n
=
S
1
+
S
n
.
(1)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解
由已知
a
1
a
n
=
S
1
+
S
n
,
①
当
n
≥
2
时,由已知可得
a
1
a
n
-
1
=
S
1
+
S
n
-
1
,
②
①
-
②
得
a
1
(
a
n
-
a
n
-
1
)
=
a
n
.
若
a
1
=
0
,则
a
n
=
0
,此时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
0.
若
a
1
=
2
,则
2(
a
n
-
a
n
-
1
)
=
a
n
,化简得
a
n
=
2
a
n
-
1
,
即此时数列
{
a
n
}
是以
2
为首项,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故
a
n
=
2
n
(
n
∈
N
*
).
综上所述,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
0
或
a
n
=
2
n
.
解答
(2)
若
a
n
>0
,
数列
的
前
n
项和为
T
n
,试问当
n
为何值时,
T
n
最小
?
并
求出最小值
.
解
因为
a
n
>0
,故
a
n
=
2
n
.
由
n
-
5
≥
0
,解得
n
≥
5
,所以当
n
=
4
或
n
=
5
时,
T
n
最小
,
热点二 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
问题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给出
S
n
的表达式,还有以曲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与函数的对应关系,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
.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一般以数列为载体,考查最值问题,不等关系或恒成立问题
.
解答
例
2
(2018·
遵义联考
)
已知函数
f
(
x
)
=
ln(1
+
x
)
-
.
(1)
若
x
≥
0
时,
f
(
x
)
≤
0
,求
λ
的最小值;
解
由已知可得
f
(0)
=
0
,
①
若
λ
≤
0
,则当
x
>0
时,
f
′
(
x
)>0
,
f
(
x
)
单调递增,
∴
f
(
x
)
≥
f
(0)
=
0
,不合题意;
则当
x
>0
时,
f
′
(
x
)<0
,
f
(
x
)
单调递减,
当
x
≥
0
时,
f
(
x
)
≤
f
(0)
=
0
,符合题意
.
证明
…
,
以上各式两边分别相加可得
解决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函数定义域是正整数,在求数列最值或不等关系时要特别重视
.
(2)
解题时准确构造函数,利用函数性质时注意限制条件
.
(3)
不等关系证明中进行适当的放缩
.
思维升华
跟踪演练
2
(2018·
南昌模拟
)
已知等比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
n
∈
N
*
)
,满足
S
4
=
2
a
4
-
1
,
S
3
=
2
a
3
-
1.
(1)
求
{
a
n
}
的通项公式;
解答
解
设
{
a
n
}
的公比为
q
,
由
S
4
-
S
3
=
a
4
,
S
4
=
2
a
4
-
1
得,
2
a
4
-
2
a
3
=
a
4
,
所以
a
1
+
2
a
1
+
4
a
1
=
8
a
1
-
1
,所以
a
1
=
1
,
所以
a
n
=
2
n
-
1
(
n
∈
N
*
).
证明
证明
由
(1)
知
b
n
=
log
2
(
a
n
+
1
·
a
n
)
=
log
2
(2
n
×
2
n
-
1
)
=
2
n
-
1
,
用数列知识解相关的实际问题,关键是合理建立数学模型
——
数列模型,弄清所构造的数列是等差模型还是等比模型,它的首项是什么,项数是多少,然后转化为解数列问题
.
求解时,要明确目标,即搞清是求和,还是求通项,还是解递推关系问题,所求结论对应的是解方程问题,还是解不等式问题,还是最值问题,然后进行合理推算,得出实际问题的结果
.
热点三 数列的实际应用
解答
例
3
科学研究证实,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
简称碳排放
)
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环境部门对
A
市每年的碳排放总量规定不能超过
550
万吨,否则将采取紧急限排措施
.
已知
A
市
2017
年的碳排放总量为
400
万吨,通过技术改造和倡导低碳生活等措施,此后每年的碳排放总量比上一年的碳排放总量减少
10%.
同时,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等因素,每年又新增加碳排放量
m
万吨
(
m
>0).
(1)
求
A
市
2019
年的碳排放总量
(
用含
m
的式子表示
)
;
解
设
2018
年的碳排放总量为
a
1
,2019
年的碳排放总量为
a
2
,
…
,
由已知,
a
1
=
400
×
0.9
+
m
,
a
2
=
0.9
×
(400
×
0.9
+
m
)
+
m
=
400
×
0.9
2
+
0.9
m
+
m
=
324
+
1.9
m
.
解答
(2)
若
A
市永远不需要采取紧急限排措施,求
m
的取值范围
.
解
a
3
=
0.9
×
(400
×
0.9
2
+
0.9
m
+
m
)
+
m
=
400
×
0.9
3
+
0.9
2
m
+
0.9
m
+
m
,
…
,
a
n
=
400
×
0.9
n
+
0.9
n
-
1
m
+
0.9
n
-
2
m
+
…
+
0.9
m
+
m
=
(400
-
10
m
)
×
0.9
n
+
10
m
.
由已知
∀
n
∈
N
*
,
a
n
≤
550
,
(1)
当
400
-
10
m
=
0
,即
m
=
40
时,显然满足题意;
(2)
当
400
-
10
m
>0
,即
m
<40
时
,
由
指数函数的性质可得
(400
-
10
m
)
×
0.9
+
10
m
≤
550
,解得
m
≤
190.
综合得
m
<40
;
(3)
当
400
-
10
m
<0
,即
m
>40
时,
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得
10
m
≤
550
,
解得
m
≤
55
,综合得
40<
m
≤
55.
综上可得所求
m
的范围是
(0
,
55].
常见数列应用题模型的求解方法
(1)
产值模型: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
N
,平均增长率为
p
,对于时间
n
的总产值
y
=
N
(1
+
p
)
n
.
(2)
银行储蓄复利公式: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本金为
a
元,每期的利率为
r
,存期为
n
,则本利和
y
=
a
(1
+
r
)
n
.
(3)
银行储蓄单利公式:利息按单利计算,本金为
a
元,每期的利率为
r
,存期为
n
,则本利和
y
=
a
(1
+
nr
).
(4)
分期付款模型:
a
为贷款总额,
r
为年利率,
b
为等额还款数,则
b
=
.
思维升华
跟踪演练
3
(2018·
上海崇明区模拟
)2016
年崇明区政府投资
8
千万元启动休闲体育新乡村旅游项目
.
规划从
2017
年起,在今后的若干年内,每年继续投资
2
千万元用于此项目
.2016
年该项目的净收入为
5
百万元,并预测在相当长的年份里,每年的净收入均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长
50%.
记
2016
年为第
1
年,
f
(
n
)
为第
1
年至此后
第
n
(
n
∈
N
*
)
年的累计利润
(
注:含
第
n
年
,累计利润=累计净收入-累计投入,单位:千万元
)
,且
当
f
(
n
)
为正值时,认为该项目赢利
.
解答
(1)
试求
f
(
n
)
的
表达式;
解
由题意知,第
1
年至此后第
n
(
n
∈
N
*
)
年的累计投入为
8
+
2(
n
-
1)
=
2
n
+
6(
千万元
)
,
第
1
年至此后第
n
(
n
∈
N
*
)
年的累计净收入
为
解答
(2)
根据预测,该项目将从哪一年开始并持续赢利?请说明理由
.
∴
当
n
≤
3
时,
f
(
n
+
1)
-
f
(
n
)<0
,
故当
n
≤
4
时,
f
(
n
)
递减;
当
n
≥
4
时,
f
(
n
+
1)
-
f
(
n
)>0
,
故当
n
≥
4
时,
f
(
n
)
递增
.
∴
该项目将从第
8
年开始并持续赢利
.
答:
该项目将从
2023
年开始并持续赢利
.
∴
x
≈
4
.
从而当
x
∈
[1,4)
时,
f
′
(
x
)<0
,
f
(
x
)
单调递减;
当
x
∈
(4
,+
∞
)
时,
f
′
(
x
)>0
,
f
(
x
)
单调递增
.
∴
该项目将从第
8
年开始并持续赢利
.
答:
该
项目将从
2023
年开始并持续赢利
.
真题押题精练
1.(2018·
全国
Ⅰ
)
记
S
n
为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
.
若
S
n
=
2
a
n
+
1
,则
S
6
=
______.
真题体验
解析
-
63
答案
解析
∵
S
n
=
2
a
n
+
1
,当
n
≥
2
时,
S
n
-
1
=
2
a
n
-
1
+
1
,
∴
a
n
=
S
n
-
S
n
-
1
=
2
a
n
-
2
a
n
-
1
(
n
≥
2)
,
即
a
n
=
2
a
n
-
1
(
n
≥
2).
当
n
=
1
时,
a
1
=
S
1
=
2
a
1
+
1
,得
a
1
=-
1.
∴
数列
{
a
n
}
是首项
a
1
=-
1
,公比
q
=
2
的等比数列,
∴
S
6
=
1
-
2
6
=-
63.
2.(2017·
山东
)
已知
{
x
n
}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x
1
+
x
2
=
3
,
x
3
-
x
2
=
2.
(1)
求数列
{
x
n
}
的通项公式;
解答
解
设数列
{
x
n
}
的公比为
q
.
所以
3
q
2
-
5
q
-
2
=
0
,
由已知得
q
>0
,
所以
q
=
2
,
x
1
=
1.
因此数列
{
x
n
}
的通项公式为
x
n
=
2
n
-
1
(
n
∈
N
*
).
(2)
如图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
依次连接点
P
1
(
x
1
,
1
)
,
P
2
(
x
2
,
2
)
,
…
,
P
n
+
1
(
x
n
+
1
,
n
+
1)
得到折线
P
1
P
2
…
P
n
+
1
,求由该折线与直线
y
=
0
,
x
=
x
1
,
x
=
x
n
+
1
所围成的区域的面积
T
n
.
解答
解
过
P
1
,
P
2
,
…
,
P
n
+
1
向
x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
Q
1
,
Q
2
,
…
,
Q
n
+
1
.
由
(1)
得
x
n
+
1
-
x
n
=
2
n
-
2
n
-
1
=
2
n
-
1
,
记梯形
P
n
P
n
+
1
Q
n
+
1
Q
n
的面积为
b
n
,
所以
T
n
=
b
1
+
b
2
+
…
+
b
n
=
3
×
2
-
1
+
5
×
2
0
+
7
×
2
1
+
…
+
(2
n
-
1)
×
2
n
-
3
+
(2
n
+
1)
×
2
n
-
2
.
①
又
2
T
n
=
3
×
2
0
+
5
×
2
1
+
7
×
2
2
+
…
+
(2
n
-
1)
×
2
n
-
2
+
(2
n
+
1)
×
2
n
-
1
,
②
①
-
②
得
-
T
n
=
3
×
2
-
1
+
(2
+
2
2
+
…
+
2
n
-
1
)
-
(2
n
+
1)
×
2
n
-
1
押题预测
已知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
S
n
满足关系式
S
n
=
ka
n
+
1
,
k
为不等于
0
的常数
.
(1)
试判断数列
{
a
n
}
是否为等比数列;
押题依据
本题综合考查数列知识,考查反证法的数学方法及逻辑推理能力
.
解答
押题依据
解
若数列
{
a
n
}
是等比数列,则由
n
=
1
得
a
1
=
S
1
=
ka
2
,从而
a
2
=
ka
3
.
又取
n
=
2
,得
a
1
+
a
2
=
S
2
=
ka
3
,
于是
a
1
=
0
,显然矛盾,故数列
{
a
n
}
不是等比数列
.
押题依据
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即数列与不等式的完美结合,其中将求数列前
n
项和的常用方法
“
裂项相消法
”
与
“
错位相减法
”
结合在一起,考查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解答
押题依据
从而
S
n
=
a
n
+
1
.
当
n
≥
2
时,由
S
n
-
1
=
a
n
,得
a
n
=
S
n
-
S
n
-
1
=
a
n
+
1
-
a
n
,
从而其前
n
项和
S
n
=
2
n
-
2
(
n
∈
N
*
).
②
由
①
得
b
n
=
n
-
2
,
记
C
2
=
1·2
-
1
+
2·2
0
+
…
+
n
·2
n
-
2
,
则
2
C
2
=
1·2
0
+
2·2
1
+
…
+
n
·2
n
-
1
,
即
n
2
+
n
-
90>0
,因为
n
∈
N
*
且
n
≠
1
,故
n
>9
,
从而最小正整数
n
的值是
10.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8 15:52:5188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8 01:34:1210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基础保分强化2021-04-25 23:33:0129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5 19:34:5684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2 19:14:3587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1 19:22:1611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0 23:26:0980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仿真模拟卷二2021-04-17 18:02:1866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仿真模拟卷三2021-04-15 20:02:146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15 01:30:34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