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4 MB
- 2021-05-10 发布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考纲要求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Ⅱ)。
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
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4.细胞的分化(Ⅱ)。
5.细胞的全能性(Ⅱ)。
6.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7.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8.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9.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10.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真题回顾
1.[2017·江苏卷]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
2.[2017·全国卷Ⅱ] 已知某种细胞有 4 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
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
错误的是( )
A B
C D
图 51
3.[2017·全国卷Ⅲ]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考点探究
考点一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 主干整合
1.把握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图 52
(1)甲:____________。
(2)乙:a+b 或____________。
(3)丙:____________。
2.有丝分裂的两个关键
(1)染色体行为变化
图 53
【易错提醒】 ①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消失于后期。②在装片中不能观察一个细胞有
丝分裂的连续过程。③有丝分裂全过程各个时期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其不配对也不分离。
(2)动物、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两大区别
图 54
3.“三看法”判断细胞分裂方式
染色体
数目
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
偶数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有同源
染色体
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的
现象: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的
现象:有丝分裂
图 55
写出图 55 中各个细胞的分裂方式与时期:
(1)图 1 处于________分裂______期,图 2 处于________分裂______期。
(2)图 3 处于________分裂______期,图 4 处于________分裂______期。
(3)图 5 处于________分裂______期,图 6 处于________分裂______期。
4.判断减数分裂中细胞的名称
图 56
图 57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 DNA 数量变化
(1)数学模型
图 58
(2)判断技巧
图 59
6.剖析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细胞产生的三大原因
图 510
【高分必知】
1.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无丝分裂。( )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赤道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
(3)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
(4)受精卵中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6)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配的细胞一定是初级或次级精母细胞。( )
(7)同一生物体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相同,染色体组成一般不同。
( )
(8)一个精原细胞(含 n 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有 2n 种,而一个卵原细胞
只能形成一种卵细胞。( )
(9)等位基因分离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
(10)不考虑基因突变,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相同,遗传信息相同;减数分裂
产生的细胞染色体数相同,遗传信息一定不同。( )
■ 考法提炼
考法一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的中心粒在分裂间期倍增
B.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数目加倍
C.温度影响细胞周期的长短
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2.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 G1 期、S 期、G2 期)和分裂期(M 期)。DNA 复制发生于 S
期,若抑制 DNA 复制,则细胞不能分裂而停留在 S 期。为探究两种抗癌药物 A 和 B 的作用效
果,用 A 和 B 单独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测定其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及细胞凋
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别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率(%)G1(%) S(%) G2+M(%)
对照组 32.71 22.01 45.28 5.29
药物 A 34.12 63.15 2.73 18.14
药物 B 90.27 6.54 3.19 31.86
A.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
B.推测药物 A 的作用机理是阻断 S 期 DNA 的复制
C.药物 B 的作用机理必定是抑制 G1 期蛋白质合成
D.A、B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癌症治疗效果
【易错警示】 关于细胞周期的 3 个易错提醒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和
卵原细胞都没有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必须是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不能颠倒,且分裂间期远长于分裂期。
(3)秋水仙素(或低温)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考法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与数量、DNA
数量变化比较
3.在适宜条件下,对人体细胞培养并使其进行正常分裂至第五代,对培养物中细胞的
DNA 含量情况进行测定,发现细胞分为 3 种类型:DNA 量等于正常细胞的,DNA 量是正常细
胞的两倍,DNA 量介于前两者之间。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第一种细胞均无分裂能力,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少
B.第二种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期,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多
C.第三种细胞已经进入生长的衰老期,将停止细胞分裂
D.用药物抑制细胞的 DNA 复制,第一种细胞比例将增加
4.某雄性动物体内,甲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乙细胞的 2 倍,下列叙述不可能的是( )
A.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B.甲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乙细胞是成熟的生殖细胞
C.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技法提炼】 理解染色体与 DNA 数目变化的原因
图 511
考法三 利用图像、柱状图、坐标曲线考查细胞分裂过程
5.图 512 为人体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图 512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E 段与 M~Q 段,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于 GH 段
B.若在 A 点将核 DNA 用同位素标记,则在 GH 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
50%
C.在图中的 GH 段和 OP 段,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若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 44+XXY,形成该病的原因不可能是其父亲在 GH 段分裂正常,
IJ 段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了一极
6.如图 513 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 513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7.图(1)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两个时期的示意图。图(2)是依据该生物不同时期细
胞中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细胞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 514
A.图(1)中甲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
B.图(1)中甲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乙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
C.图(1)中乙细胞的子细胞对应图(2)中的细胞类型有 c、d、e
D.图(2)中若 b、c、d 和 e 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四者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b、d、c、
e
【技法提炼】 依据染色体形态与位置判断细胞分裂时期。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排列在
赤道板上,后期向两极移动,末期已分边且无染色单体。
考法四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综合考查
8.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Ee,如图 515 是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产生精子过
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 515
A.基因 B、b 与基因 E、e 之间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Be、aBe、AbE
C.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
D.图示细胞中,a 基因应该来源于基因突变
9.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 6+XXY 的残翅白眼雄蝇。
已知翅长基因(A、a )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基因(B)、白眼基因(b)位于 X 染色体上,在没
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染色体组成为 6+XXY 的白眼雄蝇体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
B.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此时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
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可能为 A、A、aXb
C.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二次分裂出错,此时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
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可能为 AXb、AXb、a
D.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父本雄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X、Y 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产生异常的精子 XY 与正常卵细胞结合
【技法提炼】 1.异常配子的成因分析
一是基因突变导致了新基因的产生,如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产生了基因组成为 ab 的异
常配子;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如基因型为
AAXBXb 的卵原细胞产生了基因组成为 AXBXb 或 AXBXB 的异常配子,前者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
次分裂后期两条 X 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后者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
条 XB 染色体没有分离。
2.XXY 与 XYY 异常个体成因分析
(1)XXY 成因:
图 516
(2)XYY 成因:父方减Ⅱ异常,即减Ⅱ后期 Y 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两条 Y 染色体共同进
入同一精细胞。
考点二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 主干整合
1.细胞分化的判断标准——关键应看是否“与众不同”
(1)细胞水平
同一来源的细胞是否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组织细胞(且细胞器种类、数
量也有差异)。
(2)分子水平
①是否有特殊________的表达。
②是否含有特殊化学成分,如血红蛋白、抗体、胰岛素等。
2.判定细胞全能性是否表达的两大标准
(1)起点——是否为“________”的器官、组织或细胞。
(2)终点——是否为“ __________”。
3.细胞的衰老、凋亡必记的关键点
(1)巧记细胞衰老的特征——三上五下一改变
图 517
(2)“两看法”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①从方式看
主动结束生命活动⇒细胞凋亡
被动结束生命活动⇒细胞坏死
②从结果看
对生物体是有利的⇒细胞凋亡
对生物体是有害的⇒细胞坏死
4.把握细胞癌变的“5”个常考点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征:①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改变;③膜表面______减少,黏着性降低,易分
散和转移。
(3)原癌基因:调节__________,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4)抑癌基因:阻止细胞______________。
(5)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时一般不发生变化。
【高分必知】
1.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同一个体的神经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的基因是不同的。( )
(2)一个细胞中能产生血红蛋白说明细胞已经分化。( )
(3)种子萌发过程中存在细胞的增殖、分化,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
(4)蝌蚪尾巴消失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分化。( )
(5)造血干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
(6)胚胎发育过程不存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
(7)细胞都能增殖、衰老、凋亡。( )
(8)细胞的凋亡、癌变都受基因控制。( )
(9)衰老的生物体内,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
(10)细胞内磷脂、DNA、蛋白质等物质受自由基攻击,可能导致细胞衰老。( )
2.理性思维,规范表达。
将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一段时
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检测到被标记的癌细胞比例减少,出现
上述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法提炼
考法一 考查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
1.[2016·全国卷Ⅱ]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肝细胞(hiHep 细胞)获得成功。
hiHep 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等。下列相
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成纤维细胞与 hiHep 细胞的核 DNA 完全相同
B.hiHep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将血清白蛋白运出细胞
C.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 hiHep 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D.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技法提炼】 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1)不变:DNA、基因。生物体内的细胞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2)变:mRNA、蛋白质。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导致同一生物个体不
同种类的细胞中的 mRNA 存在差异,进而导致蛋白质存在差异,从而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
生理功能上出现差异。
考法二 综合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
3.“清除衰老细胞”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 2016 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清除衰老细
胞对延缓机体衰老、防止癌症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导致细胞
衰老
B.若某细胞中存在胰岛素基因,证明该细胞已分化
C.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
4.IGF1 是人体自己能够分泌的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与胰
岛素分子结构相似)。牛奶中过量添加 IGF1 会增加患多种癌症的风险。下列有关推测,错
误的是( )
A.IGF1 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B.IGF1 的调节方式可能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
C.IGF1 可能与胰岛素功能相似,可促进糖原合成
D.过量的 IGF1 可能导致原癌基因突变,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B.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C.在成熟的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
D.在衰老的细胞中多种酶活性丧失,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老年人头发会变白
【易错警示】 与细胞衰老、凋亡、癌变有关的 5 个易错点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并不总是同步的,在幼年个体中有衰老的细胞,老年个体中有
新生的细胞,但细胞总体衰老会导致个体的衰老。
(2)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但不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3)只有“癌变”与“坏死”是不利的,其余历程(含衰老、凋亡)均是有“积极意义”
的。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并非只存在于癌细胞中,只不过在
癌细胞中两种基因已发生突变。
(5)单独一个基因突变尚不足以引发细胞癌变,只有至少 5~6 个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能
赋予细胞癌变所具有的特征。
参考答案
真题回顾
1.B [解析] 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低,A 项正确。衰老细胞中多数酶的活
性显著降低,但与凋亡相关的水解酶等的活性可能提高,B 项错误。细胞凋亡有利于清除体
内多余的、无用的细胞或者有害的细胞, 维持器官和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有利于
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C 项正确。癌细胞膜由于糖蛋白减少,失去接触抑制特征, D
项正确。
2.D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B 项正
确。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为染色体进入不同细胞,C 项正确,D 项错误。
3.C [解析]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
结合,完成信息传递过程,A 项正确。叶肉细胞的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
在叶绿体基质中,B 项正确。癌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没有自养能力,C
项错误。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
项正确。
考点探究
考点一
【主干整合】
1.(1)A→B→C→A (2)c+d (3)a+b+c+d+e
3.(1)有丝 前 有丝 中
(2)减数第一次 中 减数第二次 中
(3)有丝 后 减数第二次 后
4.初级卵母 次级卵母 初级精母 次级精母
5.(2)DNA 减数 有丝 染色体 减数 有丝
高分必知
1.(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1)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
(3)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动,而不是使着丝点分裂。
(4)受精卵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5)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子细
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6)第一极体的分裂,细胞质也是均等分配的。
(7)同一生物体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般相同。由于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一般不同。
(8)一个精原细胞(含 n 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一般有 2 种。
(9)等位基因分离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10)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两个精细胞遗传信息一般相同。
【考法提炼】
1.B [解析] 动物细胞的中心粒在分裂间期倍增,A 正确;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
后,染色体上 DNA 分子数目加倍,由于着丝点未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加倍,B 错误;由于温
度影响酶的活性,细胞周期的长短与酶催化相关物质的合成有关,所以温度影响细胞周期的
长短,C 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D 正确。
2.C [解析] 根据对照组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可判断,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
中分裂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A 正确;用药物 A 处理后,S 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说明
药物 A 的作用机理是阻断 S 期 DNA 的复制,B 正确;用药物 B 处理后,G1 期细胞所占比例明
显增大,说明药物 B 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 G1 期蛋白质合成,C 错误;A、B 两种药物联合
使用,则 G1 期细胞和 S 期细胞所占比例都会明显增大,说明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癌症治疗
效果,D 正确。
3.D [解析] 第一种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 G1 期和末期分裂结束,该种细胞在
视野中数量最多,A 错误;第二种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 G2 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B 错误;第三种细胞已经进入分裂间期的 S 期,能进行细胞分裂,C 错误;用药物抑制细胞
的 DNA 复制,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 G1 期的细胞比例将增加,D 正确。
4.D [解析] 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甲细
胞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A 可能;甲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
染色体数目为 2n,乙细胞是成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为 n,B 可能;处于有丝分裂
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n,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2n,C 可
能;同一动物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
目均为 2n,D 不可能。
5.D [解析]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H 段与 M~Q 段,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于 GH 段,
A 错误;由于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若在 A 点将核 DNA 用同位素标记,则在 CD 段可检测
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 50%,而在 GH 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 25%,B
错误;在图中的 GH 段和 OP 段,细胞中分别含有两个和四个染色体组,C 错误;若某人的染
色体组成为 44+XXY,形成该病的原因不可能是其父亲在 GH 段分裂正常,IJ 段两条性染色
体移向了一极,因为 IJ 段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形成的异常配子只能是 XX 或 YY,D 正确。
6.A [解析] 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再结合染色
体颜色可知,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A 正确;乙、丙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B 错误;甲、
丙两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C 错误;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
体,乙、丙两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D 错误。
7.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甲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
离,A 正确;图(1)中甲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乙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B 正确;图(1)中乙
细胞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对应图(2)中的细胞 c、d,C 错误;图(2)中若 b、
c、d 和 e 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四者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b(减Ⅰ)、d(减Ⅱ前、中)、c(减
Ⅱ后、末)、e(减Ⅱ结束),D 正确。
8.C [解析] 由于基因 B、b 与基因 E、e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
循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一个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只能产生 2 种、4 个精细胞,但由于细
胞在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所以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Be、aBe、AbE,B
正确;题图所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由于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加倍,所以含有两
个染色体组,C 错误;由于该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Ee,所以图示细胞中,a 基因应该来
自于基因突变,D 正确。
9.C [解析] 由题意知,染色体组成为 6+XXY 的残翅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aaXbXbY,
该果蝇中增加了一条含有 b 基因的 X 染色体,由于亲本雄果蝇中没有含有 b 的 X 染色体,因
此该白眼雄果蝇中的 XbXb 基因来自母本,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两
条 X 染色体没有分离,都移向一极,产生了基因组成为 aXbXb 的卵细胞造成的;此时与亲代
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是 AXb、AXb、a。若是母本减数第一
次分裂过程中含 b 基因的两条 X 染色体没有分离,都移向同一极,则产生的另外三个极体的
基因组成为 A、A、aXbXb。
考点二
【主干整合】
1.(1)形态、结构、功能 (2)①基因
2.(1)离体 (2)完整个体
4.(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2)糖蛋白
(3)细胞周期
(4)不正常的增殖
高分必知
1.(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1)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都是由相同的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含相同基因。
(2)细胞中能产生血红蛋白,说明该细胞为红细胞,是分化的细胞。
(3)种子萌发过程体现的是植物幼体发育的过程,而细胞全能性的体现是已分化的细胞
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4)蝌蚪尾巴消失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凋亡。
(5)造血干细胞已经初步分化,但其全能性的表达受到了限制。
(6)胚胎发育过程存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7)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
(8)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癌变的实质是基因突变。
(9)衰老的生物体内,既存在细胞增殖而产生的新细胞,也存在衰老细胞。
(10)在细胞衰老的原因解释中,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
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如磷脂、DNA、蛋白质等,引起细胞衰老。
2.依据 DNA 半保留复制特点,移到普通培养液中的被标记的癌细胞,随着细胞增殖次
数的增加,不被标记的癌细胞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多,故被标记的癌细胞比例减少。
【考法提炼】
1.B [解析] 有丝分裂的特征是核遗传物质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
而保持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而生物性状由遗传物质决定,故有丝分裂对生物
性状的稳定遗传有贡献,A 项正确。造血干细胞是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B 项错误。细胞内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C 项正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将植物叶肉细胞进行离
体组织培养可以得到新的植株,D 项正确。
2.B [解析] 人成纤维细胞与 hiHep 细胞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的分裂分化,所以它们
的细胞核 DNA 完全相同,A 正确;血清白蛋白是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细胞,
而是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B 错误;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 hiHep 细胞时并没有形成完
整的个体,因此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 正确;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
状态是可以改变的,D 正确。
3.B [解析] 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
子导致细胞衰老,A 正确;分化的细胞含有该物种全部的遗传信息,细胞中存在胰岛素基因,
不能证明该细胞已分化,B 错误;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C 正确;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
D 正确。
4.D [解析] IGF1 是人体自身能分泌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A 正确;
IGF1 具有调节功能,其调节方式可能有反馈调节的特点,B 正确;IGF1 与胰岛素分子结
构相似,可能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的合成,C 正确;过量的 IGF1
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几率,说明该物质可能会导致原癌基因突变,但 IGF1 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D 错误。
5.D [解析]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A 正确;溶酶体能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B 正确;在成熟的生物体中被
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C 正确;在衰老的细胞中多种酶活性降
低,而不是酶活性丧失,如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老年人头发会变白,
D 错误。
相关文档
-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1单元现代2021-05-10 11:45:2635页
- 2011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242021-05-10 11:38:136页
- 2020-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2021-05-10 11:26:1711页
- 备战2014高考生物精讲巧解分类攻克2021-05-10 11:26:075页
-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021-05-10 10:28:3311页
-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卷现代生物科技2021-05-10 10:15:5215页
-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素养2021-05-10 10:14:019页
- 高考生物专能突破复习2021-05-10 10:01:577页
- 高考生物实验题部分2021-05-10 09:48:118页
- 全国卷高考生物试题 吕红萍罗利平2021-05-10 09:47:2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