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8.04 KB
- 2021-02-26 发布
专题 17 农业类型
15.(2011.合格考)上海市郊的许多现代农业园区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这种种植方
式改变的是农业区位条件中( )
①水热条件 ②地形条件 ③市场条件 ④光照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22.(2012 合格考)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一般是指
A.谷物种植和牲畜饲养相结合
B.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相结合
C.水田农业和旱作农业相结合
D.热带农业和温带农业相结合
A
(四)(2013.上海.高考)黄土高原上的陕西洛川苹果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7.洛川苹果种植的自然条件优势是
①黄土梁、黄土峁密布 ②日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降水集中在冬春两季 ④黄土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B
8.洛川商家在上海开设果行零售苹果,其利用的上海区位优势主要是
A.消费市场巨大 B.集聚效应显著 C.劳动力素质高 D.运输条件便捷
A
(十二)(2013.上海.高考)低山丘陵区综合开发是我国南方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5.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农民常在山坡开垦小块的水稻梯田,这是为了
①扩大耕种面积 ②增加农作物熟制 ③防止水土流失 ④提高土壤肥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B
26.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常见自下而上分布的农田、茶园、竹林所形成的立体农业景观。发
展立体农业的益处是
①减轻低温寒潮影响 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③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④缓解农业劳力不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D
(十四)(2013.上海.高考)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问
题。
2000 年 2008 年 2009 年
农业人口(万人) 25.40 12.50 11.70
耕地(万公顷) 28.59 20.50 20.23
农业产值(亿元) 216.50 280.35 283.15
种植业(亿元) 61.84 106.07 114.29
牧 业(亿元) 80.75 63.50 60.04
渔 业(亿元) 36.53 55.23 51.39
农业服务业(亿元) 8.20 8.49
29. 2000 年到 2009 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 ②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 ④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30. 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保持稳定 ②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③从业人口有所减少 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B
27.(2013.合格考)分布在南北纬 30°~40°之间大陆西岸的农业地域类型多为
A.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 C.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D.地中海型农业
D
28.(2013.合格考)世界农业生产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现代农
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①全面施用有机肥料 ②化肥农药使用量大
③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高 ④资源利用率和科技含量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C
29.(2014.合格考)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这里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土壤
C
32.(2014.合格考)贵州省从江县,人们自古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着近百种原
始的糯稻。由此可以判断这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旱作农业 B.水田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B
(五)(2014.上海.高考)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
图,回答问题。
12. 1998 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13. 据图可以推断,从 1976 年到 2010 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 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 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 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 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17.(2014.合格考)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域会出现
A.南赤道暖流增强 B.海水蒸发减弱
C.表层海水升温 D.鱼群增多
C
23.(2014.合格考)上海发展城郊农业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劳动力价格低 B.市场需求量大 C.交通便捷 D.地价较低
B
(三)(2013.合格考)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国。
材料二: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年小麦进口量
300 万吨左
右,是世界主要的小麦进口国。
37.甲、乙两地是世界小麦的主产区,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完
成下表。(7 分)
甲地 乙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38.地处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每年大量进口小麦,其主要原因是两国均处热带,全
年炎热,降水充足,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因此不适合小麦的种植。(2 分)
39.美国小麦带是美国小麦的主产区,其属于哪一农业地域类型?简析这一农业地域类型的
区位条件。(4 分)
(三)(13 分)
37.乙地气候成因 2 分,其他每空 1 分,共 7 分。
甲地 乙地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
气候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和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
38.水田农业(1 分);热带种植园农业(1 分)
39.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1 分);
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开阔;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
利;市场广大。(任答三点即可,每点 1 分)
相关文档
-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电场强度电场力2021-02-26 22:35:302页
-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八:电学实验(一)2021-02-26 22:30:544页
- 通用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资料地球的2021-02-26 21:22:254页
-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复习三自然地理总2021-02-26 21:03:5619页
- 鲁教版必修1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单元2021-02-26 20:33:3513页
-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2 功能分区2021-02-26 20:08:432页
-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0 城市2021-02-26 19:06:297页
-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0 洋流2021-02-26 18:57: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