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0.50 KB
- 2021-05-10 发布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第4页,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个小题都有4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题号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对一个小题得2分,多选错选得0分)
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哈雷彗星
2.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
A.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 B.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
C.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 D.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据新华社北京2017年10月17日电:国际天文学家近期发现,太阳系中存在一对活跃的双小行星。这对小天体一边相互绕转,一边向宇宙中喷射气体和尘埃。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如此活跃的双小行星。据此完成3~4题。
3.双小行星相互绕转的同时,又共同绕转的天体是
A.地球 B.火星 C.太阳 D.木星
4.关于这对小行星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发射出较强的可见光 B.能反射太阳的光
C.表面温度高于水星 D.比双小行星天体系统高一级的是地月系
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右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上图所示的天体系统级别类似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6.天文学上的“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宜生物繁衍的区域。材料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最有可能
A.大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
B.相当于木星与太阳的距离
C.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D.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美国航天局(NASA)于2018年夏天向太阳发射一个探测器,直接飞入太阳大气最外层,到达距离太阳表面仅650万千米的轨道上,了解太阳大气活动,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亲近”太阳的旅程。完成第7~8题。
7.该探测器
A.不受太阳风影响 B.位于太阳系 C.位于地月系 D.属于自然天体
8.人类用肉眼能够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其活动是
A.光球层、黑子 B.色球层、耀斑 C.光球层、太阳风 D.日冕层、太阳风
西藏的太阳能资源居全国首位,也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区大部分地区平均太阳能辐射量超过同纬度平原地区一倍左右。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C.海拔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10.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
A.藏南谷地的地热 B.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河西走廊的风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11.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专家表示“闪焰”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 下列关于“闪焰”对地球带来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信息高速公路”堵塞 B.洪涝灾害严重
C.候鸟迁徙迷途 D.竹林开花死亡
12.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在太阳活动低峰年,歉收的几率更高一些,这说明太阳活动会( )
A.改变地貌形态,影响农作物产量 B.改变气候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
C.改变水文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 D.改变土壤性状,影响农作物产量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1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地球上热量分配将会均匀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更替 B.区时的差异 C.运动物体偏向 D.地方时差异
16.判断图中的P点所在的是
A.晨线 B.昏线 C.0时经线 D.既不是晨线,也不是昏线
17.第31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于里约热内卢西三区时间2016年8月5日19时55分举行。我国观众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收看了这一盛况,开幕式开始时,北京时间为
A.5日8时55分 B.6日8时55分 C.5日6时55分 D.6日6时55分
18.地球上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均向________(方向)偏转
A.东 B.西 C.南 D.北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19~20题。
19.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
20.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 )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
2017年9日,墨西哥中部地区发生7.1级地震,地震致使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下图为“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表示地幔与地核界面的是
A.① B.② C.③ D. ④
22.组成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岩石的矿物直接来源于
A.① B.③ C.⑤ D. ⑥
23.右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④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24.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25.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变化明显,表现在
A.臭氧增多 B.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C.水汽增多 D.氧气增多
26.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再递增
C.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
D.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不显著——不显著
读图,回答27~28题。
27.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28.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热量交换环节强弱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变大,②变大 B.②变小,③变小 C.③变大,④变大 D.⑤变小,④变小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底部没有放土的乙箱气温高了3 ℃。据此回答29~30题。
29.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0.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削弱作用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第Ⅱ卷(共4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4个小题,共40分)
31.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填出字母代表的太阳大气层结构名称:(3分)
A ;B ;C 。
(2)太阳大气层中亮度最大的是 层(填字母),厚度最大的是 层(填字母)。太阳活动周期为 年。(3分)
(3)B层产生的太阳活动会对磁场产生扰动,产生 现象。(1分)
(4)C层抛出的 ,会在地球的南北两极产生 现象。(2分)
32.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将图1中的A、B、C、D标在图2中适当的位置,并注明二至日。(6分)
(2)在图2中画出地球公转方向。(1分)
(3)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________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图中____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________(快、慢)。(3分)
(4)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并且正在向________移动。(2分)
33.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____,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_轨道和________轨道之间。(写行星名称)(3分)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2分)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3分)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A层的特点有:气温 、 显著、 。(3分)
(3)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________层、__________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2分)
(4)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德州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
地 理 试 题 答 案
1~5 ADCBB 6~10 DBACA 11~15 CBDCA
16~20 ADBBA 21~25 DBCBB 26~30 DDCDB
31.(9分)(1)A、光球 B、色球 C、日冕
(2)A C 11年 (3)磁暴 (4)高能带电粒子 极光
32. (12分) (1) 见下图 (2)见下图 (3)正圆 B 慢 (4)北 北
33.(11分) (1)水星 火星 木星
(2)西 东
(3)两 太阳系 太阳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34.(8分)(1)中 对流层高度12km。
(2)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对流层 平流层
(4)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