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 MB
- 2021-05-10 发布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领航篇 经纬网与地图
考纲解析
确目标
·
明考向
考纲展示
真题回放
考情分析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015·
全国
Ⅰ
卷
,6
2015·
全国
Ⅱ
卷
,8
1.
多以选择题形式
,
考查方向判定、实地距离计算等内容。
2.
重视变式经纬网的解读。
2.
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2016·
北京卷
,6
多考查指向标的应用、风向的判读、比例尺大小与范围的关系等内容。
3.
海拔
(
绝对高度
)
和相对高度
,
等高
(
深
)
线和地形图
,
地形剖面图
2016·
江苏卷
,3
~
4
2015·
上海卷
,7
~
8
1.
重点关注等高线的判读及其应用。
2.
多在综合题的背景中呈现
,
隐形考查。
主干梳理
考点突破
地理素养
主干梳理
梳图文
·
理脉络
一、经纬网
1.
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
,
连接南北两极并
于纬线的线
在地球仪上
,
赤道及与赤道
的圆圈
图示
特点
形状
半圆
圆
方向
指示
方向
指示
方向
长度
都相等
(
约
2
万千米
)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关系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
易错提醒
】
在地球仪上
,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
,
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
南北方向是绝对的
,
北极点的所有方向都朝南
,
南极点的所有方向都朝北。
垂直
平行
南北
东西
2.
经度与纬度
经度
纬度
图示
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间的夹角
某地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
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
90°
分布
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越大
,
西经度的度数越向西越大
北纬度的度数越向北越大
,
南纬度的度数越向南越大
划分
半球
20°W
~
0°
~
160°E
为
.
,160°E
~
180°
~
20°W
为
.
以赤道为界线
,
以北为北半球
,
以南为南半球
东半
球
西半球
二、地图
1.
地图三要素
(1)
比例尺
概念
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
比例尺
=
/
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三种
意义
比例尺是一个分子为
1
的分子式
,
分母越大
,
比例尺越小
,
图幅相同时所表示的范围越大
,
内容就越简略
注意
数字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
,
计算时分子、分母单位必须是统一的
,
通常用厘米度量
图上距离
(2)
方向
地图类型
方向判定
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
,
上北下南
,
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
,
箭头一般指示北方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
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
的符号
;
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地理事物
2.
等高线地形图
(1)
等高线
:
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
(2)
海拔
(
绝对高度
):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
如图中
C
、
F
两点海拔分别为
800
米、
600
米。
(3)
相对高度
: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
C
、
F
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200
米。
(4)
常见地形部位
部位
A
B
C
D
E
名称
山顶
山谷
,
陡崖
鞍部
山脊
3.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剖面线上地势起伏和
。
坡度陡缓
考点突破
破疑难
·
提素养
高考怎么考
(2016
·
江苏卷
,3
~
4)5
月初
,
几位
“
驴友
”
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
,
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真题答案
:
(1)B
(2)D
(1)
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
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
)
A.③ B.④ C.⑤ D.⑥
解题思路
:
第
(1)
题
,5
月初
,
我国东南部山区已进入雨季
,
降水较多。图中显示
,①
地距河流近
,
地势低洼
,
易被河水淹没
;②
地地势平坦开阔
,
与河流的距离适中
,
取水方便
,
适宜露营
;③
地位于陡崖下面
,
有落石之虑
;④
地接近山顶
,
海拔高
,
气温低
,
且离水源较远。第
(2)
题
,5
月初
,
我国日出东北方向
,
图中③④⑤⑥四地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⑥
,
原因是⑥地地势高
,
面向东北方向
,
前面没有障碍物。
我们怎么学
◇
要点导学◇
一、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
考点
1
经纬网
判
读
要
领
①
横线一般代表纬线
,
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
,
反之为南纬度
②竖线一般代表经线
,
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
,
反之为西经度
③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
(
纬
)
线之间经
(
纬
)
度差一般是相等的
①
纬线为圆弧线
,
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②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
,
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
③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
,
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二、经纬网的应用
1.
定
“
坐标
”
地理坐标由纬度和经度组成。可依据文字、字母、海陆分布、自转方向、经纬度变化规律、昼夜分布等信息判断经纬度。
2.
定
“
方位
”
理论依据
: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
同一经纬网图上的方向判断
类型
方格状经纬网图
弧线式经纬网图
图示
具体
定位
方法
一般可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劣弧
)”
原则来判断。图中
B
位于
A
的东南方
一般依据自转方向判定东西方向
(
劣弧
),
依据与极点的远近定南北方向。图中
B
位于
A
的东方
,C
位于
A
的东南方
(2)
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的方向判断
若已知两点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
,
或只告诉两点的经纬度
,
需要把两点转绘到同一经纬网图上再来判断方向。如甲在乙的什么方向可以通过下面转绘来判断。
3.
定
“
距离
”
(1)
同一条经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纬度相差
1°,
其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
,
约为
111 km
。在同一经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为
(111×Δα)km(Δα
为两点间的纬度差
)
。
(2)
同一条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赤道上
,
经度相差
1°
的间隔长度约为
111 km
。其他纬线圈上
,
经度相差
1°
的纬线长约为
(111×cosα)km(α
为纬线的纬度数值
)
。同一纬线上任意两点间的纬线长度为
(111×cosα×Δβ)km(Δβ
为两点间的经度差
)
。
4.
定
“
范围
”
(1)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
,
纬度越高
,
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2)
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
,
中心点纬度数相同
,
则跨经纬度越广
,
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
,
比例尺越小。
(3)
若跨经纬度不同或图幅不同
,
需综合分析。如下图中
,
四个阴影区域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④。
5.
定
“
最短航线
”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
,
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
注
:
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
(1)
同一经线上的两点
,
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
如图中
)
。经度相对的两点
,
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是经线圈的一段
,
最短距离过极点
,
如图中 。
(2)
同一纬线上的两点
(
赤道除外
),
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
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
MK
之间的最短航线是 而不是
)
。
【
拓展延伸
】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对称点
对称点
经纬度的确定
关于赤道对称的点
经度相同
;
南北纬相反
,
数值相等。如
A
(40°N,20°W)
与
B(40°S,20°W)
关于地轴对称的点
经度数互补
,
纬度相同。如
A(40°N,20°W)
与
C(40°N,160°E)
关于地心对称的点
(
对跖点
)
经度数互补
;
南北纬相反
,
数值相等。如
A
(40°N,20°W)
与
D(40°S,160°E)
【
温馨提示
】
相对的两条经线
,
一条度数为
x,
另一条度数为
y=180°-x
(
注
:x
、
y
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
。
◇
题组例练◇
(
2016
·
山东菏泽一模
)
读图
1
和图
2,
回答
(1)
~
(2)
题
:
解析
: (1)C
(2)A
第
(1)
题
,
根据经纬网判读甲国首都
(68°W,10°N),
甘德机场
(54°W,48°N),
进而判断甘德机场位于甲国首都的东北方向。第
(2)
题
,
甲国首都
(68°W,10°N)
和甘德机场
(54°W,48°N)
相差
38
个纬度和
14
个经度
,
根据不在同一经纬线上的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方法
,
两地距离应大于
38×100=3 800
千米
,
故
A
选项正确。
(1)
甘德机场
(
图
2)
位于甲国首都
(
图
1)
的
(
)
A.
西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2)
甲国首都
(
图
1)
距甘德机场
(
图
2)
的距离最接近
(
)
A.4 500
千米
B.450
千米
C.3 000
千米
D.2 500
千米
◇
要点导学◇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
同线等高。
2.
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
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
(
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
。
4.
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
等高线密集则坡度陡
,
等高线稀疏则坡度缓。
5.
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
考点
2
等高线地形图
二、等高线地形图中典型地形的判读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1.
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
:H
相
=H
高
-H
低
。
2.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6 ℃/100 m)
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T
差
=0.6 ℃
·
(H
相
/100 m)
。
3.
估算陡崖的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
大
≤
H
顶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9 00:04:005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21:49:047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08 20:35:5926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08 17:39:5759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16:42:31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理工业地域类型2021-05-08 14:26:306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07 16:13:1240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6 16:02:395页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5-06 12:05:31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6 11:46:0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