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 MB
- 2021-05-09 发布
- 1 -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
1.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
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
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 保证为抵御外族人侵提供足够兵源
C. 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 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所述为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历代都比
较重视户籍管理,户籍是征收赋税、征派徭役和兵役的依据,故 D 正确;人口流动不一定会
导致社会动荡,故 A 不正确;B、C 只是目的之一,概述不全面,排除。
2. 下表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
类型 来源
生徒 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
乡贡 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
制举 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
A. 继承了九品中正制的优点 B. 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唯一途径
C. 是自上而下选拔人才的制度 D. 体现了多种选拔方式的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从唐朝科举考试考生来源有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自学考试合格者、被举荐者,说
明唐朝科举考试多种选拔方式的结合,故选 D;九品中正制按照门第选官,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排除 A;B“唯一”表述太绝对,排除;C 不符合制举的类型,排除。
- 2 -
【点睛】
3. 明朝时期,就职权和地位而言,阁臣最终成为一、二品大员,位居六部之上,地位尊崇;
内阁能够“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这说明内阁
A. 能够左右皇帝的决策
B. 成为国家正式机构
C. 已参与处理国家机务
D. 能够直接统领六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向皇帝提供咨询、出谋划策,具有票拟权,已经
参与处理国家机务,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明朝内阁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皇帝的决
策,但不能左右皇帝决策;明朝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
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因此 B、D 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4. 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A. 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
B. 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 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
D. 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可以看出多数纠纷是“经
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和“提起诉讼后经调停和解解决”,真正“提起诉讼后经地方官
裁定解决”的较少,说明民间纠纷多数由基层治理中根据习惯法处理完毕,只有难以处理的
才经过诉讼由国家法裁定解决,体现了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故选 C;
- 3 -
民间风俗和习惯也是以法律为基准的,不能说风俗习惯起决定作用,A 错误;基层社会的矛盾
不能说就是阶级矛盾,B 错误;D 说法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5. 下表是 780 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1)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
徭、杂税,但丁额不废(2)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
定出户等(3)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 779 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
分(4)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A. 使税制更加紊乱
B. 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C. 增加了财政收入
D.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杨炎的两税法实施以后,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在一定程
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故 C 项符合题意;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
杂税,便于征收,故 A 不符合题意;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反映
出过去由封建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私有的原则变为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原则,对农民的
控制松弛了,故 B 不符合题意;土地兼并根源于土地私有制,故两税法既然没有改变土地私
有制,故不可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故 D 不符合题意。
6.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
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 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 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 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 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王安石通过招募饥民兴修水利的方式进行赈灾,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也兴
修了水利,同时通过兴修水利也能恢复和促进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再次出现的可
能,有利于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故选 C;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并不一定减轻政府的救
灾负担,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还有可能暂时增加政府的负担,排除 A;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和
稳定灾区社会秩序之间没有必要联系,此举不一定有利于稳定灾区社会秩序,排除 B;王安石
的措施属于救灾措施,并没有建立和形成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 D。故选 C。
- 4 -
7.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
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A. 抵抗侵略
B. 祖国统一
C. 民族团结
D. 中外交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中的张骞、鉴真、玄奘和郑和四人事迹,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
凿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玄奘西行促进了中
印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
这四幅图片最恰当的主题是中外交往,D 项正确,其他抗击外敌、统一祖国和民族团结,均与
这四个人没有关系,ABC 三项错误。
8. 养济院是中国古代由官方倡导实行的一种恤养机构。
州县 坐落位置
创办/重
建时间
创办人
通许县 旧在城北凤形冈 洪武年间 县丞范世英
杞县 县治东北 洪武六年 知县张淮
鄢陵县 旧在德星台侧,徙于天甯寺前 嘉靖十四年 知县王时中
仪封厅 旧在县治西南隅,后移建重道门外 顺治年间 知县崔维雅
- 5 -
新郑县 在县治西北隅 康熙三十二年 知县朱廷献
上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A. 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B. 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
承
C. 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 D. 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
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养济院是官方倡导的恤养机构,具有赈济作用,可以缓
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 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关注民生与政绩考核相结合,故 A 项
错误;材料未体现清代和前代的对比,故 B 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地方官员比乡绅更热衷慈善
事业,故 C 项排除。
9. 每年高考后,一个省一个分数线和“本地化”特色高考录取制度总会成为吐槽主题。其实
这种类似按“分地而取”的原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后,那时由于南北政治,经济差距拉大,
导致科举结果南北中试者人数失衡。为此统治者在科举制中开始实行“南北卷”,南北分开
录取。南北卷的做法
A. 体现了科举制的客观公正性
B. 典型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专制性
C. 维护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
D. 其合理性在于能促进民族融合和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地而取”的办法有助于不同地区的考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结果能达到南北平
衡的状态,从而维护南北政治的平衡与全国的稳定,维护国家统一,也能够促进民族间的整
合,故 D 项正确;材料的做法与公平公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A 项;“南北卷”的做法无法
体现专制性,B 项错误;士族门阀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唐代之后士族门阀制度逐
渐消亡,因此该做法并不是为了维护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排除 C 项。
10.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
- 6 -
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图中涉及的是第二次建交高潮是在 70 年代,其原因是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亚
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而②是建交高潮的结果③是指 1978 年以后,不符合题意。故B
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第二次建交高峰
【详解】
11. 2020 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
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
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 我国注重以德治国
C. 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人民群众崇德向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
到了实处,A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皆非最佳选项,排除 BCD。
12. 12—16 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念适
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热潮的出现
A. 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 B. 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
C. 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 D. 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具有斗争性
【答案】C
- 7 -
【解析】
【详解】12—16 世纪欧洲各国出现的“罗马法复兴”,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
并将其基本原则和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C 项正确;
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A项错误;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B 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具有斗争性,D 项错误。
13. 英国自 1870 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
晋升的依据。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
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A.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 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 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 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可知随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通才”的考核标准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故选 A 项;这一变化是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与国家干预关系不大,排除 B 项;
英国早在 1840 年前后就完成了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官考
核制度的变化,与议会制度无关,排除 D 项。
14.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
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
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 700 次以上。这一规
定体现了
A. 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 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
C. 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
D. 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总统行使口袋否决权体现的是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B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
是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A 选项排除。美国三权分立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 选项排
除。D 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 8 -
15. 1943 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提出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
本国的投票权;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怀特与凯恩斯
的主张
A. 加剧了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
B. 体现了英美两国的利益诉求
C. 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D. 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美国人怀特提出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英国人
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可知,英美两国在“投票”的问题上
发生分歧,结合所学可知,“二战”中,英国经济遭受重创,美国却因战争而经济繁荣,故
英美两国在“投票”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这体现了英美两国的利益诉求。故答案为 B 项。A 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确立雅尔塔体系,使世界局势暂时稳定下来而不是加剧了紧
张局势,该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 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一
体系下,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
济命脉,排除;D 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但不是其基础,排除。
二、非选择题
16. 几千年来,中国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地方治理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9 -
(1)判断图 1、图 2、图 3 所属的朝代,并说出判断依据。
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
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
特别籍内,在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这个区别有关内、
- 10 -
关外之别。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
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
等各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
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答案】(1)朝代:图 1:秦朝,理由:北部长城;地方推行郡县制:图 2:汉朝,理由:地
方上郡国并存;都城在长安。
图 3:元朝,理由:地方推行行省制度;宣政院辖地设置。
(2)评述:首先,清王朝限制族际间的人口流动,实行差异化的户籍管理制度,隐含种族隔
离之意;其次,各民族自主权越来越少,说明清王朝民族管理的专制色彩突出;第三,清王
朝民族管理政策为王朝统治服务。
【解析】
【详解】(1)朝代和依据:图 1:通过阅读图 1,根据都城“咸阳”、北方的长城、地方上“陇西
郡”“辽东郡”“南海郡”和大泽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理得出,全国统一实行郡县制的历
史时期为秦朝,再结合所学知识,利用图 1 中的信息,简要说明。图 2:通过阅读图 2,找到
图中“济南郡”“东莱郡”“甾川国”“高密国”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的
历史时期为汉朝,接着说明得出相关结论的主要依据。图 3:通过阅读图 3,首先找到“大都”“中
书省”“辽阳行省”“宣政院”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出,元朝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
度,西藏是宣政院的辖区,再对相关分析过程进行说明。
(2)评述:首先明确评述对象为清王朝的民族政策,然后根据材料二中“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
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等
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王朝限制族际间的人口流动,实行差异化的户籍管理制度,隐
含种族隔离之意;根据“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
朝专制的具体体现”可知,各民族自主权越来越少,说明清王朝民族管理的专制色彩突出;根
据“清王朝的民族政策……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可知,清王朝民族管理政策的实质
是为王朝统治服务。
17. 基层治理关乎社会稳定,宋朝以来绅士阶层随着科举改革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在基层治理
中愈加发挥重要的作用。某学校学生就此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同学整理:宋朝以来绅土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
- 11 -
社会问题 解决方案
均田制崩溃以后,国家不能越过地主
阶级直接掌握土地与农民。宋朝田制
不立,不抑兼并。地方绅士阶层难以
获得政权,就将自己的经济、文化力
量上升为政治力量控制乡村社会,出
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脱节的现象。
方
案
提
出
内容 结果
三
舍
法
北
宋
王
安
石
将各地选送的太学生
分为三等,层层培训选
拔官员,改革单纯通过
考试选拔官僚的制度。
变法的政治实验
失败。
学
校
取
士
北
宋
程
颢
通过学校选拔官员并
要求由儒家学者主导
文化教育并获得向朝
廷推举官员的权力。
没有得到统治者
的采纳。
科
举
理
学
化
南
宋
姚
勉
通过科举理学化,让皇
帝承认信奉理学的乡
村绅士才是国家选官
的恰当对象,承认他们
在乡村社会的文化权
力和政治地位。
理学的最高解释
权归皇帝,将升
科举、理学与官
学体系结合,秀
才和举人成为功
名身份。
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为视角,解读材料所蕴含的相关历史信息。
【答案】均田制崩溃,大地主势力强大,绅士阶层缺乏稳固地位,国家与地方社会治理脱节;
王安石变法通过三舍法取士,但改革最终失败;北宋学者提出的文人主导学校取士的方案未
被统治者采纳;南宋学者试图将科举理学化,有助于绅士阶层获得功名身份;绅士阶层地位
的提升是利益集团博弈的产物。
【解析】
【详解】首先,明确材料主题为“宋朝以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通过阅读材料,根据“均
田制崩溃”“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地方绅士阶层……控制乡村社会,出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脱
节的现象”等信息,可知当时的社会问题有均田制崩溃、大地主势力强大、绅士阶层缺乏稳固
- 12 -
地位和国家与地方社会治理脱节;接着根据表格中列举的王安石的“三舍法取士”、程颢主张“学
校取士”、姚勉主张“科举理学化”及其实施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个方案的相同之处和
体现的历史本质可知,绅士阶层地位的提升是利益集团博弈的产物。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为了稳定社会秩序,1804 年由拿破仑政府制定并实
施。《民法典》共 2281 条,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高二(10)班李华同学准备在历史课上向同学们介绍法国《民法典》,为此,他搜集了
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民法典》书影及内容节选:
第 8 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 146 条 未经合意不得成立婚姻;
第 537 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 1123 条 凡未被法律宣告为无能力之人均得订立契约;
第 1134 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材料二 在民法典中把古代罗马法——它差不多完满地表现了马克思称为商品生产的那
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法律关系 ——巧妙地运用于现代的资本主义条件,……以致这部法国的革
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
本。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
(1)如果要研究法国《民法典》,以上哪则材料史料价值更高?请说明理由。
(2)综合本题信息,结合所学,写作一则法国《民法典》简介。(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全
面,150 字左右)
【答案】(1)材料一;理由:第一手史料,是研究《民法典》最原始、最直接的史料。
(2)简介: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拿破仑政府颁布了《民法典》。《民法典》
内容丰富、条文清晰、语言简洁;继承了罗马法的基本精神,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
- 13 -
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法国大革命反封建反特权的成果;
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解析】
【详解】(1)材料一史料价值更高;理由:可从法国《民法典》是第一手史料,是研究《民
法典》最原始、最直接的史料进行说明。
(2)简介:可从《民法典》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进行介绍。背景:根据“为了稳定社会秩
序,1804 年由拿破仑政府制定并实施”,说明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拿破仑政
府颁布了《民法典》。内容:根据“《民法典》共 2281 条,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所
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未经合意不得成立婚姻”,说明《民法典》内容丰富、条文清晰、
语言简洁;根据“在民法典中把古代罗马法——它差不多完满地表现了马克思称为商品生产的
那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法律关系”,说明继承了罗马法的基本精神,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影响:根据“这部法国的革命的法典”,说明《民法典》以法律
的形式确定了法国大革命反封建反特权的成果;根据“它差不多完满地表现了马克思称为商品
生产的那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法律关系——巧妙地运用于现代的资本主义条件”,说明有利于欧
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
时所依据的范本”,说明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点睛】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 年美国国会颁布《彭
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
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
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
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对执职知识、工作速度、创造力、协
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等。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
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
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
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 年 6 月,
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
- 14 -
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
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阅读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与美国文官制度的不同点,并简
要评述南京国民政府的选官制度。
【答案】不同:突出了公务员考试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考试内容政党色彩深厚(或服从于
国民党统治);考核上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执行。
评述:受西方文明的影响,逐步法制化;初步建立了公务员体系,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
维护国民党的统治;社会动荡,法令无法严格执行,腐败现象严重。
【解析】
【详解】不同:根据材料二中“(公务员)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可知,南
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突出了公务员考试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根据“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
史地、国民党党义”可知,考试内容政党色彩深厚(或服从于国民党统治);根据“(《公务员任
用条例》等法令)得不到严格执行”可知,考核上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执行。
评述:根据材料一中“1883 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
任文官制度”“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可知,南京国民
政府的选官制度受西方文明的影响,逐步法制化;根据材料二中“(公务员)考试分为普通考
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初步建立了公务员体系,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维护国民党的统治;根据“多年来官僚
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
国民政府的选官制度受社会动荡,腐败现象严重问题困扰,法令没有得到 严格执行,
相关文档
-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2019-2020学2021-05-09 02:26:1111页
-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2021-05-09 02:22:5338页
-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2021-05-09 02:14:2021页
- 【政治】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9-2022021-05-09 02:07:1015页
- 2019-2020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2021-05-09 02:05:039页
- 【政治】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21-05-09 01:56:2920页
- 【政治】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9-2022021-05-09 01:55:3417页
- 【语文】吉林省延边市汪清县第六中2021-05-09 01:40:2827页
- 安徽省潜山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5-09 01:39:4822页
- 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2021-05-09 01:27:59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