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50 KB
- 2021-05-09 发布
三亚华侨学校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数学科期中考
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题,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组成集合的是( )
A. 一切很大的数 B. 好心人
C. 漂亮的小女孩 D. 方程 的实数根
【答案】D
【解析】
【分析】
都不满足集合的确定性,排除,解出方程可以确定构成集合.
【详解】A. 一切很大的数 B. 好心人 C. 漂亮的小女孩均不满足集合的确定性,排除;
D. 方程 的实数根为 ,可以构成集合.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了能否构成集合,属于简单题型.
2.已知全集 ,集合 ,则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补集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全集 ,集合 ,
所以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补集运算,属于基础题.
3.设集合 A={x|x+2=0},集合 B={x|x2﹣4=0},则 A∩B=( )
A. {﹣2} B. {2} C. {﹣2,2} D. ∅
【答案】A
2 1 0x − =
, ,A B C
2 1 0x − = ±1
D
{ }U 1,2,3,4,5,6,7= { }A 1,3,5,6= U A =
{ }1,3,5,6 { }2,3,7 { }2,4,7 { }2,5,7
{ }U 1,2,3,4,5,6,7= { }A 1,3,5,6=
{ }2,4,7U A =
【解析】
由 A 中的方程 x+2=0,解得 x=﹣2,即 A={﹣2};
由 B 中的方程 x2﹣4=0,解得 x=2 或﹣2,即 B={﹣2,2},
则 A∩B={﹣2}.
4.全称命题“ , ”的否定是( )
A. , B. ,
C. , D. 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易知其否定命题为 , ,故选 C.
考点:逻辑命题
5.下列命题中是全称量词命题并且是真命题的是( )
A. B. 所有菱形的 条边都相等
C. 若 为偶数,则 D. 是无理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判断 是全称量词命题,再判断 为假命题, 为真命题得到答案.
【详解】四个选项中 是全称量词命题
对于 : 当 时,不成立,为假命题.
对于 :根据菱形定义知:所有菱形的 条边都相等,为真命题.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称量词命题和命题的真假,意在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
6.设集合 , ,那么“ ,或 ”是“ ”的
( )
x R∀ ∈ 2 5 4x x+ =
x R∃ ∈ 2 5 4x x+ = x R∀ ∈ 2 5 4x x+ ≠
x R∃ ∈ 2 5 4x x+ ≠
x R∃ ∈ 2 5 4x x+ ≠
2, 2 1 0x R x x∀ ∈ + + > 4
2x x∈N π
AB A B
AB
A 2, 2 1 0x R x x∀ ∈ + + > 1x = −
B 4
B
{ }2M x x= > { }3P x x= < x M∈ x P∈ x M P∈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计算 或 的集合与 的集合,根据范围大小得到答案.
【详解】集合 , ,
,或 对应集合为
对应集合为
所以“ ,或 ”是“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了必要不充分条件,意在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
7.设 x>0,那么 有( )
A. 最大值 1 B. 最小值 1 C. 最大值 5 D. 最小值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 ,当且仅当 即 时取得等号.
.故 A 正确.
考点:基本不等式.
8.下述三个事件按顺序分别对应三个图象,正确的顺序是( )
(1)我离开家不久,发现自己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了,于是返回家里找到了作业本再上学;
(2)我骑着车一路匀速行驶,只是在途中遇到一次交通堵塞,耽搁了一些时间;(3)我出
发后,心情轻松,缓慢行进,后来为了赶时间开始加速.
x M∈ x P∈ x M P∈
{ }2M x x= > { }3P x x= <
x M∈ x P∈ R
x M P∈ { }2 3x x< <
x M∈ x P∈ x M P∈
A
13 xx
− −
5−
0x >
1 12 2x xx x
∴ + ≥ ⋅ = 1 xx
= 1x =
1 12, 3 3 2 1x xx x
∴− − ≤ − ∴ − − ≤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时间和离开家距离的关系进行判断.根据回家后,离家的距离又变为 0,可判断(a)的
图象开始后不久又回归为 0;由途中遇到一次交通堵塞,可判断中间有一段函数值没有发生变
化;由为了赶时间开始加速,可判断函数的图象上升速度越来越快.
【详解】(1)离家不久发现自己作业本忘记在家里,回到家里,这时离家的距离为 ,故应先
选图象 ;
(2)骑着车一路以常速行驶,此时为递增的直线,在途中遇到一次交通堵塞,则这段时间与
家的距离必为一定值,故应选图象 ;
(3)我出发后,心情轻松,缓慢行进,后来为了赶时间开始加速,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为递
增,且增加得越来越快,故应选图象 .
故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的识别和判断,通过分析实际情况中离家距离随时间变化
的趋势,找出关键的图象特征,对 3 个图象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9.一个偶函数定义在区间 上,它在 上的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c bac cab acb
0
c
a
b
C
[ ]7,7− [ ]0,7
A. 这个函数仅有一个单调增区间 B. 这个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有最大值是 7
C. 这个函数有两个单调减区间 D. 这个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有最小值是-7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有图像和偶函数性质画出函数图像,根据函数图像得到答案.
【详解】根据函数图像和偶函数性质得到函数图像:
由图像可知:
这个函数有三个单调增区间;
这个函数有三个单调减区间;
这个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有最大值是 ;
这个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最小值不是 .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像,单调性,最值,意在考查学生对于函数图像的应用.
10.已知集合 , ,则 为( )
A. 或 B. 或
7
7−
B
{ }2| 3 28 0M x x x= − − ≤ { }2| 6 0N x x x= − − > M N∩
{ | 4 2x x− ≤ < − 3 7}x< ≤ { | 4 2x x− < ≤ − 3 7}x≤ <
C. 或 D. 或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化简集合 , ,
根据集合交集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由 ,
所以 ,
因为 ,
所以 或 ,
∴ 或
或 .
故选 .
点睛: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元素,看元素应满足的属性.研究两集合的关系时,关键是
将两集合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本题实质求满足属于集合 且属于集合 的元素的集
合.
11.函数 在区间 上为减函数,则 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 a 取值讨论是否为二次函数,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不等关系,最后将符合条件
的求并集.
详解】当 a=0 时,f(x)=﹣2x+2,符合题意
当 a≠0 时,要使函数 f(x)=ax2+2(a﹣1)x+2 在区间(﹣∞,4]上为减函数
的
【
{ | 2x x ≤ − 3}x > { | 2x x < − 3}x ≥
{ }2| 3 28 0M x x x= − − ≤ { }2| 6 0N x x x= − − >
{ }2| 3 28 0M x x x= − − ≤
{ }| 4 7M x x= − ≤ ≤
{ }2| 6 0N x x x= − − >
{ | 2N x x= < − 3}x >
{ }| 4 7 { | 2M N x x x x∩ = − ≤ ≤ ∩ < − 3}x >
{ | 4 2x x= − ≤ < − 3 7}x< ≤
A
M N
( ) ( )2 2 1 2f x ax a x= + − + ( ),4−∞ a
10 5a< ≤ 10 5a≤ ≤ 10 5a≤ < 1
5a >
∴ ⇒0<a
综上所述 0≤a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已知函数在某区间上的单调性求参数 a 的范围的问题,以及分类讨
论的数学思想,注意二次项系数为 0 的讨论,属于易错题.
12.设奇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且 ,若对所有的 及任意的
都满足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函数 的最大值为 ,得到 恒成立,得到不等式 ,计算得
到答案.
【详解】奇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则
恒成立,即 恒成立
将 看作 为变量,定义域为 的函数,则函数最值一定在端点上
即 解得 或 或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了恒成立问题,将 看作 为变量的函数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函数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
0
1 4
a
a
a
− ≥
>
1
5
≤
1
5
≤
( )f x [ ]1,1− ( )1 1f − = − [ ]1,1x∈ −
[ ]1,1a∈ − ( ) 2 2 1f x t at≤ − + t
[ ]2 2− , 1 1,2 2
− −
{ }, 2 0( ] [2, )∞ − ∪ ∪ +∞ { }1 1, 0( ] [ ,2 2 )∞ − ∪ ∪ +∞
( )f x 1 2 2 0t at− ≥
2
2
2 0
2 0
t t
t t
− ≥
+ ≥
( )f x [ ]1,1− ( )max (1) ( 1) 1f x f f= = − − =
( ) 2 2 1f x t at≤ − + 2 21 2 1 2 0t at t at≤ − + ∴ − ≥
2 2y t at= − a [ ]1,1−
2
2
2 0
2 0
t t
t t
− ≥
+ ≥ 2t ≥ 2t ≤ − 0t =
C
2 2y t at= − a
2 2y x= −
【答案】
【解析】
【分析】
直接计算 得到答案.
【详解】函数 的定义域满足: 或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域,属于简单题型.
14.若函数 ,则 在 上的值域为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变换得到 ,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得到答案.
【详解】 ,
故 在 上的值域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值域,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15.若函数 满足 ,则 的解析式是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设 ,带入化简得到 得到答案.
【详解】 ,设 代入得到
故 的解析式是
故答案为:
( ), 2 2, −∞ − +∞
2 2 0x − ≥
2 2y x= − 2 2 0 2x x− ≥ ∴ ≥ 2x ≤ −
( ), 2 2, −∞ − +∞
( ) 2 4 6f x x x= + + ( )f x [ ]3,0−
[ ]2,6
( ) 2( 2) 2f x x= + +
( ) 2 24 6 ( 2) 2f x x x x= + + = + + ( ) ( )max min(0) 6, ( 2) 2f x ff fx= = = − =
( )f x [ ]3,0− [ ]2,6
[ ]2,6
( )f x ( )3 2 9 8f x x+ = + ( )f x
( ) 3 2f x x= +
3 2t x= + ( ) 3 2f t t= +
( )3 2 9 8f x x+ = + 3 2t x= + ( ) 3 2f t t= +
( )f x ( ) 3 2f x x= +
( ) 3 2f x x=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属于常用方法,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16.已知奇函数 f(x)在区间[3,6]上是增函数,且在区间[3,6]上的最大值为 8,最小值为-
1,则 f(6)+f(-3)的值为________.
【答案】9
【解析】
由已知得,f(6)=8,f(3)=-1,
因为 f(x)是奇函数,所以 f(6)+f(-3)=f(6)-f(3)=8-(-1)=9.
答案:9.
三、解答题(本题共 6 题,共 70 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验算过程.)
17.设 是小于 的正整数 , .求
.
【答案】 , , , .
【解析】
【分析】
先计算集合 ,再利用集合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运算,意在考查学生对于集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18.已知集合 A={x|x2-3x+2=0},B={x|x2-mx+2=0},若 A 是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答案】-2 ∴ − >
( )f x ( )0,1
20.已知 ,求 的最小值.
【答案】
【解析】
【分析】
变换得到 化简利用均值不等式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当 即 时等号成立.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其中变换得到 是解题的
关键.
21.如图所示,动物园要建造一面靠墙的 2 间面积相同的矩形熊猫居室,如果可供建造围墙的
材料总长是 30m,那么宽 (单位:m)为多少才能使所建造的每间熊猫居室面积最大?每间
熊猫居室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答案】当 时,
【解析】
【详解】 ,当 时,
22.若不等式 对任意 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答案】 .
【解析】
【分析】
当 时,不等式是一次不等式,检验 m 的值是否符合题意,当 ,且
0, 0, 2 1a b a b> > + = 1 1
a b
+
3 2 2+
21 21 a b a b
a b a b
+ +++ =
2 2 31 1 2a b
a b
a b b a
a b a b
+ ++ = + ++ = 23 2 b a
a b
≥ + ⋅ 3 2 2= +
2b a
a b
= 2 22 1, 2a b
−= − =
min
1 1 3 2 2a b
∴ + = +
21 21 a b a b
a b a b
+ +++ =
x
5x = 37.5y =
30 3
2
xy x
−= ⋅ 5x = 37.5y =
( ) ( )2 22 3 3 1 0m m x m x− − − − − < x∈R m
1( ,3]5
−
2 2 3 0m m− − = 1m ≠ − 3m ≠
时,不等式是二次不等式,不等式恒成立需满足 即可.两
种情况求并集.
【详解】注意到方程 的两根分别为-1 和 3,于是讨论如下.
当 时,原不等式变为 ,显然对任意 不会恒成立,所以 不适合
题意.
当 时,原不等式变 ,显然对任意 恒成立,所以 适合题意.
当 ,且 时,依题意知应满足
(满足前提条件).
综上知,所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属于中档题.
为
( ) ( )
2
2 2
2 3 0
3 4 2 3 0
m m
m m m
− − <∆ = − + − − <
2 2 3 0m m− − =
1m = − 4 1 0x − < x R∈ 1m = −
3m = 1 0− < x R∈ 3m =
1m ≠ − 3m ≠ ( ) ( )
2
2 2
2 3 0
3 4 2 3 0
m m
m m m
− − <∆ = − + − − <
1 3 1 31 535
m
mm
− < <⇒ ⇒ − < <− < <
m 1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