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29 KB
- 2021-05-09 发布
5 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行走时向后蹬地,给地面向后的摩擦力,地面给人的摩擦力是人向前的动力
B.人匀速游泳时,人对水向前用力,水给人的力是阻力,方向向后
C.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因有重力,才有对桌面的压力,才有桌面的支持力出现,即压力先产生,支持力后出现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是先有作用力,再有反作用力,作用力先变化,反作用力随后跟着做相应变化
答案 A
解析 人走路或游泳时,对地或对水都施加向后的力,另一方给人施加动力,故A对,B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的,不存在谁先谁后,故C、D均错.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讨论)汽车拉着拖车前进,汽车对拖车的作用力大小为F,拖车对汽车的作用力大小为FT.关于F与FT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加速前进时F大于FT,汽车减速前进时F小于FT
B.只有汽车匀速前进时F才等于FT
C.无论汽车加速、减速还是匀速前进,F始终等于FT
D.汽车对拖车的作用力F比拖车对汽车的作用力FT较早产生
答案 C
解析 汽车拉拖车的力和拖车拉汽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与运动的状态无关.无论汽车加速、减速还是匀速前进,F始终等于FT.故A、B、D错误,C正确.
3.(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多选)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如图8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答案 BC
4.(牛顿第三定律之研究对象的转换)如图9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
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图9
A.(M+m)g
B.(M+m)g-ma
C.(M+m)g+ma
D.(M-m)g
答案 B
解析 对竿上的人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mg、摩擦力Ff,有mg-Ff=ma.竿对人有摩擦力,人对竿也有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Mg、方向向下的摩擦力Ff′、“底人”对其的支持力F,Mg+Ff′=F,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F=F′=(M+m)g-ma.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1~6为单项选择题,7~9为多项选择题)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却“安然无恙”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力
B.马拉车前进,马对车的拉力大小等于车对马的拉力大小
C.物体间的作用力在先的是作用力,在后的是反作用力
D.人压弹簧时“人弱它就强”说明人与弹簧间的相互作用力不是等大的
答案 B
解析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总是大小相等,与物体的状态无关,故B正确,A、D错误;两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C错误.故选B.
2.如图1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答案 C
解析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A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B错误.设绳子的张力为F,则甲、乙两人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均为F,若m甲>m乙,则由a=得,a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