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6.50 KB
- 2021-05-08 发布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
【
课程标准
】
1.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
(1)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
,
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
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
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
,
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
知道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
认识其意义。
(5)
以网络技术为例
,
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
了解
19
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
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
欣赏
19
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作品
,
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
列举
19
世纪以来的主要音乐作品
,
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4)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
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
【
考纲要求和解读
】
1.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
: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连续出现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上
,
属于高频考点
,
主要以选择题和材料问答题形式出现
,
是复习迎考中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命题主要方向
:
近代以来科学理论发展史、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中国科技对比、近代科技在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中的表现和作用等。
2.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
从全国各地高考命题趋势来看
,
文艺流派是本单元中高考的重点内容
,
在高考中与世界近代科技交替出现
,
从命题情况来看
,
着重在文艺流派
(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
产生的背景、不同流派特点及其代表。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1.(2017·
天津卷文综历史
,6)1830
年
,
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
,
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
,
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1880
年
,
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
,
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
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
答案
】
B
【
解析
】
据题干可知火车的出现使得英国立法决定全国的时间标准
,
所以人们生活就不再根据自然条件而要根据人为条件来进行
,
从而受制于国家统一规定的格林尼治时间
,
排除
A
、
C
、
D,
选
B
项。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2.(2017·
天津卷文综历史
,10)
对下图信息的解读
,
表述正确的是
(
)
A.
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
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
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
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
答案
】
A
【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史料
,
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题干图片可知
,
每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生产方式的极大变革
,A
项正确
;B
项中的
“
科学
”
可以理解成科学理论
,
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则不是科学理论而是技术层面的东西
,
排除
;C
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
排除
;D
项说法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
排除。故选
A
。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3.(2017·
江苏卷单科历史
,15)
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
,
促进科学的发展
;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
,
从事科学研究。
17
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
,
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
)
A.
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
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
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
答案
】
A
【
解析
】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是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
材料中
“
17
世纪一位科学家
”
说的就是牛顿
,
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
故
A
项正确。经典力学属于近代物理学
,
故
B
项错误
;
太阳中心说是哥白尼的理论
,
故
C
项错误
;
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是相对论
,
故
D
项错误。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4.(2016·
江苏单科
,18)
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
:
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
,
它的塔尖直指天空
;
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
,
正在河边工作
;
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
;
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
,
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
,
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 )
A.
现实主义流派
B.
浪漫主义流派
C.
印象主义流派
D.
现代主义流派
【
答案
】 B
【
解析
】
题目中未涉及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
排除
A
项
;
根据题干信息“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可知该幅美术作品属于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
故
B
项正确
;
题目中未涉及“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
,
排除
C
项
;
题目中未涉及反传统和反理性
,
排除
D
项。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5.(2016·
新课标全国卷
Ⅲ,34)
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四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
A.
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
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
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
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
答案
】 D
【
解析
】
第一幅图是新古典主义
,
第二幅图是现实主义
,
第三幅图是印象画派
,
第四幅图是现代主义
,
四幅图片展示了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
故选择
D
项。传统美术流派不会被淘汰
,
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不出理性思维的深化
,
故
B
项错误。
C
项表述过于绝对
,
故排除。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6.(2015·
福建文综
·22)16
、
17
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
,
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 )
A.
进化论
B.
万有引力定律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
答案
】 B
【
解析
】
进化论产生时间是
19
世纪中期
,
故
A
项错误
;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力学内容
,
产生时间是
17
世纪
,
研究对象符合材料“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
,
故
B
项正确
;
量子论、相对论产生时间是
20
世纪
,
与材料时间不符
,
故
C
、
D
项错误。
第三部分:基础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一
:
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1.
近代自然科学
(1)
产生时间
:15
、
16
世纪
(2)
产生背景
: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
奠定了物质基础
;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欧洲出现了许多科学巨匠。
(3)
代表人物及成就
:
哥白尼
:
日心说
,
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
伽利略
: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
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2.
经典力学
——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1)
创立
:1687
年牛顿出版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实现了物理学上的第一次飞跃。
(2)
意义
:
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
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
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
为法国启蒙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知识清单一
:
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3.
进化论
(1)
创立
:1859
年达尔文发表
《
物种起源
》
一书。
(2)
意义
:
进化论思想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
是对传统上帝造人学说的颠覆。正如
17
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一样
,19
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4.
相对论和量子论
(1)
相对论
①提出背景
:19
世纪末的物理学研究不仅深入到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
,
更扩展到整个宇宙
;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
经典物理学遭遇了危机。
②提出
:1905
年
,
爱因斯坦发表了
《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
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观点。
知识清单一
:
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③内容
:
基本原理
:
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
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
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
即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
,
而是相对的
,
可以相互转化。
④意义
:
解决了经典力学的危机
,
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
;
打破了经典力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
,
为人们提供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2)
量子论
①时间
:1900
年以后
②代表
:
普朗克
(
量子假说
)
、爱因斯坦
(
光的量子理论
)
、玻尔
(
原子的量子理论
)
③
意义
: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
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理论之一。
知识清单一
:
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5.
蒸汽机、电力、网络时代
(1)
蒸汽机
:
瓦特从
1769
年开始改良蒸汽机
,
经
20
多年努力
,
完成对蒸汽机的改造。
(2)
电力技术
:
法拉第
(
英国
)
、格拉姆
(
比利时
)
、爱迪生
(
美国发明大王
)
。
(3)
网络时代
:
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
,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
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6.
电影和电视
(1)
电影
①背景
: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行
,
科技不断进步。
②发明
:1895
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③发展
:1927
年电影进入有声时代。
④代表人物
:
卓别林、格里菲斯
(
现代电影之父
)
知识清单一
:
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2)
电视
①时间
:1926
年
②发明
:
英国人贝尔德
③特点
:
覆盖面广、时效性、现场感强
④功能
:
传播资讯、远程教育、娱乐、展示世界各地优秀艺术品等。
⑤作用
: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提高了素养
,
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知识清单一
:
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
例题
】
1.(2018·
江苏卷单科历史
,17)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
年
,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
:
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
,
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 )
A.
经典力学的诞生
B.
进化论的传播
C.
电气革命的出现
D.
量子论的提出
【
答案
】 D
【
解析
】
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
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
故
D
项正确
;
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
,
故
A
项错误
;
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
,
故
B
项错误
;
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
故
C
项错误。
知识清单一
:
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2.(2018·
海南单科历史
,17)
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
:
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
( )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D.
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
【
答案
】 B
【
解析
】
牛顿力学证明了自然界的规律
,
从物理学上否定了上帝地位
,“
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
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推动牛顿
力学的形成
,
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的变化
,
排除
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物学上否定上帝造人说
,
对上帝的认识产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
故选
B;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是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深入认识
,
但在对上帝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的变化
,
故
C
错
;
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是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发展
,
不具有划时代影响
,
排除
D
。
知识清单一
:
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3.(2015·
江苏单科
,15)“
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
,
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
,
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
,
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
此处
“
科学革命
”
的代表人物是
(
)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爱因斯坦
D.
普朗克
【
答案
】
A
【
解析
】
文艺复兴以后
,
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1687
年
,
牛顿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
,
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
,
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
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的意义
,
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
与
“
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
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
”
相符
,
故
A
项正确
;1859
年达尔文发表了
《
物种起源
》
,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
但与
“
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
”
不符
,
故
B
项错误
;20
世纪初
,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但与
“
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
”
不符
,
故
C
项错误
;1900
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
但与
“
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
”
不符
,
故
D
项错误。
知识清单二
:18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文学
1.
浪漫主义
(18
世纪晚期至
19
世纪
30
年代
)
(1)
背景
:1789
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并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
,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
,
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
;
工业革命的进行加大了贫富悬殊
,
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2)
主要特点
:
突出个人的本能感情
,
采用夸张手法
,
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到
19
世纪
30
年代
,
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
(3)
代表
:
拜伦
(
英国
,《
恰尔德
·
哈洛尔德游记
》《
唐璜
》)
雪莱
(
英国
,《
西风颂
》《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
雨果
(
法国
,《
巴黎圣母院
》《
悲惨世界
》)
知识清单二
:18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
批判现实主义
(1)
时间
:19
世纪上半期
(2)
背景
:
工业革命的进行
,
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暴露
,
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
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3)
主要特点
:
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
,
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对现实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直接的批判。
(4)
代表
:
司汤达
(
法国
,《
红与黑
》)
巴尔扎克
(
法国
,《
人间喜剧
》)
狄更斯
(
英国
,《
大卫
·
科波菲尔
》)
果戈理
(
俄国
,《
死魂灵
》)
列夫
·
托尔斯泰
(
俄国
,《
战争与和平
》《
安娜
·
卡列尼娜
》)
知识清单二
:18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3.
现代主义
(1)
时间
:20
世纪以后
(2)
背景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
加速了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20
世纪上半期
,
经济危机与世界大战带来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
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价值观受到怀疑。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
(3)
特征
:
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艺术手法上
,
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
,
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
,
没有脉络
,
颠倒跳跃
;
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等。
(4)
代表
:
贝克特
(
法国
,《
等待戈多
》)
海明威
(
美国
,《
老人与海
》)
知识清单二
:18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二、美术
1.
浪漫主义
(1)
背景
: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
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
,
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
,
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2)
特点
:
重感情轻理性
,
重色彩轻素描
,
不满现实
,
追求幻想
,
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
(3)
代表
:
德拉克洛瓦
(
法国
,《
自由引导人民
》)
知识清单二
:18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
印象派
(1)
时间
:19
世纪后半期
(2)
背景
:
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对光有了新的认识
;
画家不满足于旧模式而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3)
特点
:
画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
,
重视光、色的表现
,
通过强烈的色彩感受
,
表达画家个人的情感。
(4)
代表
:
莫奈
(
法国
,《
日出
·
印象
》)
梵高
(
荷兰
,《
向日葵
》)
知识清单二
:18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3.
现代主义
(1)
时间
:20
世纪以后
(2)
背景
:20
世纪的战争和危机使人们对传统理想社会产生怀疑和否定
;
科技进步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
(3)
特点
:
反传统、反理性
,
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
,
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4)
代表
:
毕加索
(
西班牙
,《
格尔尼卡
》《
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
毕加索自画像
》)
知识清单二
:18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三、音乐
1.
古典主义
(1)
时间
:18
世纪中期
—19
世纪上半期
(2)
特点
:
崇尚理性
,
重视规范
,
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
(3)
代表
:
贝多芬
(
乐圣
)
、海顿
(
交响乐之父
)
、莫扎特
(
音乐天才
)
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
追求进步
,
作品充满了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其最大的成就是对交响乐的发展与创新
,
其九部交响乐如
《
英雄
》《
命运
》《
田园
》
等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瑰宝。他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
,
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
架起了古典主义通向浪漫主义的桥梁。
知识清单二
:18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
印象主义
(1)
时间
:19
世纪末
(2)
特点
: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
,
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
,
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3)
代表
:
德彪西
(
法国
,《
牧神午后
·
协奏曲
》)
知识清单二
:18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
例题
】
1.(2018·
全国
Ⅱ
卷文综历史
,11)1836
年
,
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
《
钦差大臣
》,
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
,
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 )
A.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
答案
】 B
【
解析
】 1836
年的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时期
,
俄国还依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
钦差大臣
》
里的情节反映的是小官吏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而备受巴结和奉承以至于行贿
,
这是沙俄腐朽的专制体制的产物
,
故选
B;
当时的俄国处于封建制时代
,
故
A
中的“资本主义政治”不符合史实
,
所以排除
;
剧作表现的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风格
,
故
C
不符合题意
,
所以排除
;
题干没有反映拜金主义
,
故排除
D
。
知识清单二
:18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2015·
山东文综
·23)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
,
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
——
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
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
——
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
——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
答案
】 C
【
解析
】
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
,
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
,
故
A
项错误
;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
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
,
故
B
项错误
;19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
,
促使文学领域出现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
,
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
故
C
项正确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
,
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
,
故
D
项错误。
知识清单二
:18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3.(2015·
江苏单科
·17)
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
:
它看不到未来
,
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
,
因而与生活脱节
,
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
,
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 )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
答案
】 A
【
解析
】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
,
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
,
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
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
它注重表现人的感情
,
与“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
……
把未来理想化”相符
,
故
A
项正确
;
现实主义美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
与“与生活脱节”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印象派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
,
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
,
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
,
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
与“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
,
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
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
但与“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
……
把未来理想化”不符
,
故
D
项错误。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一、
17
世纪初至
20
世纪的文学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1.17
世纪至
18
世纪中期
,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
,
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
;
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推翻封建统治阶级
,
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
,
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
,
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
,
这种王权与资本主义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这一时期
,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古典主义潮流
,
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期
,
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进行
,
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起来
;18
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
,
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
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浪漫主义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
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
利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
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描述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3.19
世纪上半期到
20
世纪初
,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
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进一步暴露
,
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
,
成为资本主义文化的主流。批判现实主义往往通过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或典型人物
,
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黑暗
,
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4.20
世纪以来
,
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接连到来
,
让人们的心灵遭受巨大的创伤
,
人们对理性生活产生怀疑
,
对未来产生困惑和迷惘
,
在这种情况下
,
现代主义艺术产生。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
,
通过各种新奇的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真实的感受。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二、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
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
,
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
,
文艺复兴以来
,
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
,
文学艺术家就主张文学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从
19
世纪
30
年代起
,
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流。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
19
世纪晚期
,20
世纪
30
年代达到鼎盛时期
,
取代了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主流。
从兴起的社会根源看
,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暴露出来
,
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后产生的
;
现代主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
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普遍的危机感
,
人们迷惘、困惑
,
找不到出路
,
从而产生现代主义文学。
从创作特点来看
,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描写现实生活
,
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
,
深刻揭露现实的黑暗
,
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
,
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
,
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1.(2015·
重庆文综
,10)1727
年春
,
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
,
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
,
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
A.
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
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
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
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
答案
】
B
【
解析
】
材料内容讲述了伏尔泰的文学著作使牛顿苹果坠地的科学故事传遍世界
,
并不是科学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
故
A
项错误
;
据材料
“
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
”“
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
,
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
”
说明牛顿经典力学借助文学的推广
,
广泛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
故
B
项正确
;
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
材料内容无从体现
,
故
C
项错误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心在法国
,
并不是英国
,
故
D
项错误。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2.(2014·
天津卷
)
达尔文
《
物种起源
》
一出版
,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
,
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
,
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
,
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
,
强者生存了下来
,
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
,
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 )
A.
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
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
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
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
答案
】 D
【
解析
】
本题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国家、民族之间
,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
公然将以强凌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
,
这种理论移植明显是不正确的。故
D
项正确。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3.(2015·
福建文综
·23)
列夫
·
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
,
托尔斯泰是
( )
A.
农民运动的引领者
B.
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
答案
】 C
【
解析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托尔斯泰是作家
,
不是农民运动的引领者、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
也不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
据“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说明列夫
·
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客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农民的状况
,
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
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4.“
它站起来反对
18
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
,
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 )
A.《
巴黎圣母院
》 B.《
人间喜剧
》
C.《
母亲
》 D.《
老人与海
》
【
答案
】 A
【
解析
】
本题以对作品评价的言论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等信息可以推断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
故选
A
项
;B
项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C
项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
;D
项属于现代主义作品。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5.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
A.《
自由引导人民
》
B.《
拾穗者
》
C.《
向日葵
》
D.《
格尔尼卡
》
【
答案
】 A
【
解析
】 “
现代化”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现代化”
,
而材料中只体现了文化层面上的“现代化”
,A
项说法不准确。故选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