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7.50 KB
- 2021-05-08 发布
课后作业(八)
[合格性考试必做题]
1.下图所示为某生理活动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出的细胞
膜功能是(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具有选择透过性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直接接触并相互识别完成受精的过
程中,两种细胞间进行了充分的信息交流。
[答案] D
2.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下列有关这一功能的
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
B.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般不能进入细胞
C.细胞中的成分如核酸等不会流失到细胞外
D.由于细胞膜的存在,致病的病毒、细菌等都不能进入细胞
[解析]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表现在细胞需要的物质可
以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般不能进入细胞,细胞
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能流失到细胞外。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
能具有相对性,有些致病的病毒、细菌等也可能进入细胞。
[答案] D
3.心肌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在细胞膜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 )
A.磷脂的含量高低
B.蛋白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C.糖类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D.脂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解析] 细胞具有多样性,不同细胞的结构不同,导致功能存在
差异。细胞膜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的不同。
[答案] B
4.下列对细胞膜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B.细胞膜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
C.细胞膜上的糖类很少,所以其作用不重要
D.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解析] 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其中主要成分是
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所以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糖类和某些
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对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 C
5.为了检测麦种的质量,将 100粒麦种浸入红墨水中,2 h后用
刀片纵剖开,发现胚乳被染红 95%,胚被染红 32%,因而断定麦种
发芽率太低不宜作种。下列对此检测原理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
A.胚和胚乳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细胞不需要的色素不
会被吸附和吸收
B.胚如果是活细胞,红色素就不会被选择吸收
C.胚乳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吸附色素
D.胚乳的活细胞少,对色素不具选择吸收作用
[解析] 如果小麦种子的胚和胚乳细胞全部为活细胞,其细胞膜
应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则色素分子不能进入细胞,而由题干信
息知部分色素分子已进入细胞,说明小麦种子的部分细胞已死亡,即
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过低,由此判定 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6.下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解析] 功能①是细胞的边界,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
用,A正确;功能②表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进入
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对细胞有利,B错误;③表示细胞膜具有进行细
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C正确;
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即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答案] B
7.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
胞内部,这主要与细胞膜的哪项结构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②③
[解析] 性激素属于脂质,而脂质优先通过细胞膜,与细胞膜的
成分中含有磷脂分子有关,由图可知,①为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 A
8.下面能正确反映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分
布情况的是( )
[解析] 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双分子层中的磷脂分子的头部在
外侧,尾部相对,蛋白质分子或镶嵌或覆盖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故 B正确。
[答案] B
9.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
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
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
色。但在 37℃下保温 0.5 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请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_________物
质。
(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
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与细胞膜
结构“模型”相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成
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
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 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
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 0℃下培养 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
另 一 半 发 绿 色 荧 光 。 对 这 一 现 象 的 合 理 解 释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能与荧光
染料标记的抗体结合的应是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即题中所谓的“抗
原”物质。将融合细胞置于 37℃下保温 30 min后,温度适宜,膜上
的分子因流动而发生重新排列,表现出荧光点均匀分布的现象。
[答案] (1)蛋白质
(2)蛋白质等 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
(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一定的流动性
(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
[等级性考试必做题]
10.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形成色斑的
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后,可以与细胞膜的黑色素受体结
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上述材料体
现了细胞膜的功能是( )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
[解析] 题干中的“内皮素拮抗剂”属于信息分子,要与细胞膜
表面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完成信息的传递。
[答案] C
11.如图所示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表示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化学信号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
各处,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
B.图乙可表示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图丙表示植物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
递给另一个细胞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协调性的基础
之一
[解析] 图甲中,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
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A正确;据图乙分
析,两个相邻细胞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来传递信息,B正确;图丙
表示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建立特定的结构,即胞间连丝来传递信
息,C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各个细胞之间维持功能协调性的基
础之一,D正确。
[答案] C
1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D.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着物质的出入,细胞不需
要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
[解析]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与膜蛋白有关;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
磷脂和少量的固醇,不含有脂肪;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
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能控制
物质进出细胞,但是这种功能是相对的,如细胞外的病菌等有时可以
进入到细胞内,使细胞受到破坏。
[答案] A
13.下图表示细胞膜中的各种成分及其含量,其中①②③对应的
成分是( )
A.①磷脂,②蛋白质,③胆固醇
B.①蛋白质,②脂肪,③纤维素
C.①脂质,②蛋白质,③糖类
D.①蛋白质,②脂质,③糖类
[解析] 细胞膜中脂质含量最多,其次是蛋白质,含量最少的是
糖类。
[答案] C
14.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
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他
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
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证
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解析] 借助于电镜,罗伯特森观察到了细胞膜的结构,并提出
了生物膜的静态结构模型。该模型指出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
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C项错误。
[答案] C
15.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
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 S1,设细胞表面积为 S2,则 S1与 S2
关系最恰当的是( )
A.S1=2S2 B.S1>2S2
C.S1<2S2 D.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