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 MB
- 2021-05-08 发布
第
36
讲
PART 36
六个国家
基础自主梳理
│
考点互动探究
│
教师备用习题
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
1.
识记主要国家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
运用图文资料对主要国家特征进行分析
基础自主梳理
1.
日本
读图
36-1,
完成下列问题。
(
1)
位置、范围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侧。领土由
A
、
B
、
C
和
D
四个大岛及附近的数千个小岛组成。
图
36-1
北海道岛
本州岛
四国岛
九州岛
基础自主梳理
(2)
多山的地形
:
国土
3/4
为
,
沿海平原狭窄
,
关东平原最大。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
多火山、地震
;
最高山峰
a
是一座活火山。
(3)
温湿的气候
:
北部属
气候
,
南部属
气候
;
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
夏秋季节常受台风侵袭。
(4)
发达的经济
①
工业
:
矿产资源贫乏
,
原料和燃料绝大部分需要进口
,
工业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b
沿岸
。建有众多的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
②
农业
:
生产水平高
,
稻米、畜产、蔬菜为农业的三大部门。渔业发达
,
东北部有北海道渔场
。
山地、丘陵
富士山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濑户内海
基础自主梳理
(
5)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传统色彩
,
又有强烈的现代感。有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京都和奈良。
基础自主梳理
2.
印度
读图
36-2,
完成下列问题
。
(
1)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
目前
,
人口已超过
12
亿
,
居世界第
位。众多的人口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文明古国
,
历史悠久。有著名古建筑
——
泰姬陵。
图
36-2
二
基础自主梳理
(2)
自然条件与农业
耕地面积居亚洲第一。各地气候、地形条件不同
,
有利于多种作物种植。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等
,
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茶叶、甘蔗等。
受季风影响
,
年降水量极不稳定
,
频繁。
(3)
发展中的工业
煤、铁、锰等矿产资源丰富。钢铁、机械、化学、棉麻纺织等工业具有一定规模
,
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工业也有一定的成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
水旱灾害
基础自主梳理
(
4)
主要城市
:
麻纺织工业中心
A
,
棉纺织工业中心、最大港口
B
,
电子工业中心
C
,
首都新德里。
加尔各答
孟买
班加罗尔
基础自主梳理
3.
俄罗斯
读图
36-3,
完成下列问题
。
图
36-3
基础自主梳理
(
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
也是唯一地跨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2)
地形、气候和河湖
①
平原广大的地形
:
乌拉尔山脉以西为
A
,
向东依次是
B
、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②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所处纬度较高
,
冬季漫长寒冷
,
夏季短促凉爽。 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东欧平原气候比较温和
,
北冰洋沿岸为极地气候
,
太平洋沿岸为温带季风气候
。
东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
基础自主梳理
③
河流、湖泊
a
:
俄罗斯的“母亲河”
,
欧洲最长河
,
航运价值大。
鄂毕河、
b
、勒拿河
:
冬季结冰期长
,
有凌汛。
贝加尔湖
: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
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
。
伏尔加河
叶尼塞河
基础自主梳理
(
3)
丰富的资源
①
淡水
:
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②
森林
:
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③
矿产
:
很多矿物的储量和开采量居世界前列
,
主要矿产有石油、铁、煤、黄金、铜、铅锌等。主要矿产地
:c
油田、第二巴库油田、伏尔加—乌拉尔油气田、
d
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秋明
库尔斯克
基础自主梳理
(
4)
发展中的经济
①
重工业发达
,
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四大工业区
:Ⅰ
、
Ⅱ
圣彼得堡工业区、
Ⅲ
、
Ⅳ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②
不稳定的农业。主要农产品
:
谷物、马铃薯、亚麻、乳肉制品等
,
谷物产量不稳定。主要农业区
:
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③
发达的交通
欧洲部分交通线路密集
,
亚洲部分比较稀疏
,
有横跨亚欧大陆的“亚欧大陆桥”。铁路、
运输在货运中所占比例较大。主要海港
:
圣彼得堡、
e
、
f
。
莫斯科工业区
管道
乌拉尔工业区
摩尔曼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
(
海参崴
)
基础自主梳理
4.
澳大利亚
读图
36-4,
完成下列问题
。
(
1)
范围
:
包括澳大利亚大陆
、
A
和附近一些小岛
,
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
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东北海岸外侧
,
有举世闻名的
B
,
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图
36-4
塔斯马尼亚岛
大堡礁
基础自主梳理
(
2)
自然概况
①
三大地形区。西部
:
广阔的低矮高原。中部
:
以平原为主
,
最低处艾尔湖湖面低于海平面
16
米
,
平原中部低洼地区成为“
”。东部
:C
。
②
气候
:
热带面积广大
,
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
③
河流稀少
,D
是最大河流。
(3)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①
原因
:
几千万年前澳大利亚就与其他大陆分离
,
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汪洋之中
;
当地自然条件比较单一
,
动物的演化十分缓慢。
②
特有动物
:
袋鼠、考拉
(
树袋熊
)
、鸭嘴兽、鸸鹋等
。
大自流盆地
大分水岭
墨累河
基础自主梳理
(
4)
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①
农牧业
:
是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之一
,
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
被称为“
的国家”。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麦出口国。
②
工矿业
:
铁、煤、铝土矿等的开采和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
被称为“
的国家”
,
采矿、冶金和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
③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
,
成为经济支柱
。
骑在羊背上
坐在矿车上
基础自主梳理
(
5)
人口和城市
①
移民国家
:
绝大部分是英国移民的后裔。地广人稀
,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②
主要城市
:
最大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a
,
第二大城市
b
,
首都
c
。
悉尼
墨尔本
堪培拉
基础自主梳理
5.
美国
读图
36-5,
完成下列问题
。
(
1)
领土组成
:
位于北美洲中部的美国国土主体部分
,
称为美国本土
,
有
48
个州和
1
个特区。两个海外州
:A
、
B
。
图
36-5
阿拉斯加州
夏威夷州
基础自主梳理
(
2)
自然环境特点
①
地形
:
西部以山地、高原为主
,
主要有
a
等
;
中部是广阔的平原
;
东部是低缓的
b
。
②
气候
:
以
气候为主
,
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降水大体上由东南向西部内陆递减。
③
河湖
:c
水量丰富
,
航运发达
,
长度居世界第四。 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
,
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
由冰川作用形成
,
其中
d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④
矿产、森林、草原、水资源丰富
。
落基山脉
阿巴拉契亚山脉
温带大陆性
密西西比河
苏必利尔湖
基础自主梳理
(
3)
高度发达的经济
,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居世界首位
①
发达的工业
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
,
生产规模大
,
技术先进
,
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三大工业区
:
东北部工业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对美国经济的增长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
农业地区专业化
小麦、大豆、玉米、乳肉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
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
但
需大量进口。 地区生产专门化
,
形成了小麦区、玉米带、棉花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农业带
(
区
)
。
高新技术产业
咖啡、可可、香蕉等热带农产品
基础自主梳理
(
4)
民族大熔炉
移民国家
,
种族和民族复杂
,
以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人数最多。
基础自主梳理
6.
巴西
读图
36-6,
完成下列问题
。
(
1)
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
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
国家。
图
36-6
基础自主梳理
(
2)
地形和
气候
地形
气候
北部
以平原为主
,
大部分属
A
气候
南部
以高原为主
,
基本上属
B
主要是
气候
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巴西高原
基础自主梳理
(
3)
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
,
成为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①
资源
:
铁矿储量大
,
质地优良
,
主要分布在东部。水能资源丰富
,a
水电站规模居世界前列。
②
工业
:
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世界重要的生产国之列。工业主要分布在
。
东南沿海
伊泰普
基础自主梳理
③
农业
咖啡、甘蔗、柑橘、香蕉、剑麻等产量居世界首位。玉米和各种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东部。畜牧业发展较快
,
牛肉大量出口。
(4)
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
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
基础自主梳理
(
5)
人口与城市
①
人口
:
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
人种复杂
,
白种人占一半多
,
混血种人约占
40%
。分布不均
,
绝大多数人口分布在东部的沿海地区
,
其中
,
东南部人口尤为稠密。 城市化水平高。
②
主要城市
最大城市
b
,
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c
,
首都
d
。
圣保罗
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
探究点一 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
——
中国、印度和巴西
考点互动探究
核心突破
中国
印度
巴西
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
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
位于亚洲南部
,
南临印度洋
,
大部分位于热带
位于南美洲东半部
,
东临大西洋
,
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
南部小部分位于南温带
考点互动探究
中国
印度
巴西
空间
定位
考点互动探究
中国
印度
巴西
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
,
呈阶梯状分布
;
地形多种多样
,
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分三部分
,
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东部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
雨热同期
;
西部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
青藏地区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
终年高温
,
分旱、雨两季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考点互动探究
中国
印度
巴西
主要
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资源
煤、铁、石油、有色金属、水能等资源丰富
煤、铁、锰、耕地等资源丰富
森林、草原、铁、锰等资源丰富
考点互动探究
中国
印度
巴西
工
业
部
门
钢铁、机械、石油、纺织等
钢铁、机械、纺织、电子等
钢铁、机械、电子等
分
布
东部沿海、长江沿岸
,
陇海—兰新铁路沿线
德干高原东北部、南部等
东南沿海
农
业
农作
物
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花生等
小麦、水稻、茶、黄麻等
咖啡、甘蔗、香蕉、可可、玉米等
分布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
恒河平原、印度半岛沿海等
巴西东南部
考点互动探究
中国
印度
巴西
主要
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等
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等
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
■ 知能拓展
印度工农业分布与主要区位条件分析
(1)
主要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考点互动探究
农作物
主要分布地区
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
东北部和印度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
平原地形
;
高温多雨的气候
,
水热充足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地面起伏平缓
;
降水虽较少
,
但灌溉水源充足
考点互动探究
农作物
主要分布地区
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气温、降水适宜
;
土壤肥沃
;
日照充足
,
生长后期多晴朗天气
黄麻
恒河三角洲
气候湿热
,
地势低平
,
水源充足
茶
东北部
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
气候湿润
,
雨水充足
甘蔗
恒河平原中部
气候湿热
,
降水量较多
;
水源充足
(2)
工业分布及其主要区位因素
考点互动探究
工业部门
分布
主要区位因素
钢铁工业
德干高原东北部
煤、铁、锰丰富
,
且矿区邻近
,
配合好
棉纺织业
孟买
接近棉花产区
麻纺织业
加尔各答
接近黄麻产区
高技术产业
班加罗尔
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
环境优美
,
交通便利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
点
发展中国家的地理特征
1.[2016•
天津卷
]
读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图
36-7
巴西地形示意图
命题探究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
耕地面积
(10
4
hm
2
)
注
:
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
60%,
中国约占
70%
。
考点互动探究
年份
国家
2006
年
2008
年
2010
年
2012
年
2014
年
巴西
6100
6500
8000
7800
9400
中国
12 178
12 172
13 539
13 516
13 859
粮食
产量
(10
4
t
)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
,
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
,
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
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
,
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
考点互动探究
年份
国家
2006
年
2008
年
2010
年
2012
年
2014
年
巴西
11 660
13 800
14 000
16 300
19 300
中国
49 800
52 870
54 640
58 950
60 710
(2)
据图
36-8
、图
36-9
说明巴西
1
、
7
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图
36-8
巴西
1
月降水量分布
图
图
36-9
巴西
7
月降水量分布
图
(3)
巴西将于
2016
年
8
月举办第
31
届夏季奥运会
,
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
,
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
答案
]
(1)
后备耕地数量大
(
可开垦土地面积广
);
单产较低
,
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
月降水量多
,7
月降水量少。
1
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7
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
有利
:
促进文化交流
(
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
。
不利
:
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
(
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
。
考点互动探究
[
解析
]
第
(1)
题
,
表格数据显示
,2014
年中国耕地面积约是巴西的
1.5
倍
;
结合两国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可知
,
地形条件和水热条件巴西均优于中国
,
但是巴西的耕地面积远少于中国
,
可得出两国后备耕地数量对比情况。
2014
年巴西耕地面积约是中国的
2/3,
但粮食产量却只有中国的
1/3
左右
,
可得出两国农业技术潜力情况。第
(2)
题
,
结合图例即可得出巴西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原因调用巴西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的相关知识分析。第
(3)
题
,
可借鉴大量人口短时间内进入城市所造成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回答。
探究点
二 世界主要经济较发达的
国家
——
日本、俄罗斯、美国和澳大利亚
考点互动探究
核心突破
日本
俄罗斯
美国
澳大利亚
地理
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岛国
,
位于北温带
地跨欧、亚两洲
,
北临北冰洋
,
西临波罗的海
(
大西洋
),
东临太平洋
,
跨北温带和北寒带
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
,
本土东临大西洋
,
西临太平洋
,
南临墨西哥湾
(
大西洋
)
位于南半球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
跨热带和南温带
考点互动探究
日本
俄罗斯
美国
澳大利亚
空间
定位
(
本土部分
)
考点互动探究
日本
俄罗斯
美国
澳大利亚
地形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
多火山、地震
叶尼塞河以西以平原为主
,
以东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形南北纵列
,
西部高山
,
中部平原
,
东部低矮山地
地形分三部分
,
东部大分水岭
,
中部平原
,
西部低矮高原
气候
气候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
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
各地差异显著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
类型复杂多样
,
受地形影响大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
气候呈半环状分布
考点互动探究
日本
俄罗斯
美国
澳大利亚
主要
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资源
除森林、水力资源外
,
其他都很贫乏
森林、煤、铁、石油、水能丰富
资源丰富
,
种类多、储量大
煤、铁等资源丰富
考点互动探究
日本
俄罗斯
美国
澳大利亚
工
业
部
门
钢铁、机械、电子、纺织等
煤炭、钢铁、石油、机械、化工等
钢铁、汽车、电子、石油等工业
采矿、钢铁、机械等
分
布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考点互动探究
日本
俄罗斯
美国
澳大利亚
农
业
农作
物
水稻
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等
小麦、棉花、玉米等
小麦
分布
沿海平原
东欧平原南部
中部平原
东南部、西南部
主要城市
东京、大阪、神户、横滨、名古屋、北九州
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
海参崴
)
、伊尔库茨克
华盛顿、纽约、芝加哥、休斯敦、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
(
旧金山
)
堪培拉、悉尼、墨尔本
■ 知能拓展
美国的主要工业区
考点互动探究
东北部工业区
南部工业区
西部工业区
分布
范围
落基山脉以东的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东的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西的地区
区位
条件
开发最早
;
煤、铁资源丰富
;
多优良港口
,
交通便利
;
内陆有肥沃、广阔的平原
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较丰富
考点互动探究
东北部工业区
南部工业区
西部工业区
主要工
业部门
钢铁、汽车、化学等
石油、飞机制造、宇航、电子等
宇航、电子、飞机制造等
考点互动探究
东北部工业区
南部工业区
西部工业区
主要
工业中心
纽约
:
美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
,
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芝加哥
:
中部最大城市
,
交通中心
底特律
:
汽车工业中心
匹兹堡
:
钢铁工业中心
华盛顿
:
首都
休斯敦
:
南部最大城市
,
石油化工基地
,
宇航研究和发展中心
洛杉矶
:
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
,
多影视文化产业
圣弗朗西斯科
(
旧金山
):
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
,
其东南部的“硅谷”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技术产业区
西雅图
:
飞机制造基地
,
也有高技术产业分布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
点
发达国家的地理特征及经济
发展
2.[2018•
全国卷
Ⅲ]
澳大利亚
(
图
36-10)
某地区降水稀少
,
自然景观极度荒凉
,
气温年较差大
,
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
,
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
,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据此完成
(1)~(3)
题。
命题探究
图
36-10
图
36-11
考点互动探究
(1)
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
36-10
所示的
(
)
A.①
地附近
B.②
地附近
C.③
地附近
D.④
地附近
考点互动探究
[
答案
]
(
1)B
[
解析
]
第
(1)
题
,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建筑的影响。通过题干的描述可知
,
该类地下住宅应分布于荒漠地区
,
荒漠地区降水少
,
气候干旱。图示为澳大利亚
,
其中部内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
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图中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①
地为地中海气候
,③
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④
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
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
A.
收集雨水
B.
方便通信
C.
增加采光
D.
通风换气
考点互动探究
[
答案
] (2)D
[
解析
]
第
(2)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建筑设施的作用。由于该建筑位于地下
,
与空气接触少
,
通风不好
,
所以通天井的主要作用为通风换气。
(3)
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
①
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互动探究
[
答案
] (3)B
[
解析
]
第
(3)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建筑的特点。该建筑位于地下
,
受地表热量变化影响小
,
所以夏季气温较低
,
冬季气温较高
,
冬暖夏凉
,
温差小
;
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就是在土层中修建的建筑
,
和图中的建筑类似。
[2018•
安徽皖中地区摸底
]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
(
图
B36-1),
回答
1~3
题。
图
B36-1
教师备用习题
1.
巴西北部人口很少
,
是
因为
(
)
A.
海拔高
,
地形复杂
B
.
温差大
,
潮湿闷热
C.
经济落后
,
资源贫乏
D
.
热带雨林广布
,
开发晚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D
[
解析
]
第
1
题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巴西北部为亚马孙河流域
,
地势较低
,
全年高温多雨
,
气候湿热
,
温差小
,
雨林广布
,
森林资源、水资源等都比较丰富
,A
、
B
、
C
错误
;
该地区因气候湿热、丛林阻隔
,
所以开发较晚
,
人口分布较少
,D
正确。
2.
关于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①
人口增长和贫困
——
根本原因 ②世界木材的需求量上升
——
根本原因 ③过度的迁移农业、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
——
直接原因 ④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
直接原因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C
[
解析
]
第
2
题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是热带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
;
世界木材的需求量上升、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和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等是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①③④
正确
,②
错误。故
C
正确。
3.
下列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
,
正确的
是
(
)
A.
中纬度近海地区
B.
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地区
C.
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D.
两极地区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C
[
解析
]
第
3
题
,
热带雨林分布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
属于低纬度地区
,
选择
C
。
斯里兰卡是一个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
,
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图
B36-2
为斯里兰卡位置示意图及甲、乙两城市气温、降水量资料图。据此完成
4~6
题
。
教师备用习题
图
B36-2
4.
关于斯里兰卡地理特征的叙述
,
正确的
是
(
)
A.
地势中部高
,
四周低
B.
位于中南半岛的东南部
C.
甲城市比乙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
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
火山、地震频发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A
[
解析
]
第
4
题
,
根据该地河流自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动可知
,
斯里兰卡地势中部高
,
四周低
,A
正确。其位于印度半岛的东南部
,B
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乙城市和北回归线之间时
,
甲城市比乙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
错误。其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
,
火山、地震少
,D
错误。
5.
推测斯里兰卡茶叶种植园集中分布
在
(
)
A.
东部地区
B.
南部地区
C.
中部地区
D.
西部地区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C
[
解析
]
第
5
题
,
茶树适宜生长在降水多、排水良好的地区
,
据此推测斯里兰卡茶叶种植园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
,
中部地区地形有一定坡度
,
降水丰富
,C
对。东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沿海平原
,
地势低平
,
易积水
,
不适宜茶树生长
,A
、
B
、
D
错。
6.
关于甲、乙两城市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的叙述
,
错误的是
(
)
A.
受东北季风影响
,
乙城市冬季气温低于甲城市
B.
受沿岸洋流影响
,
两个城市的年降水量不同
C.
乙城市夏季气温高于甲城市
,
原因是乙城市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
D.
乙城市冬季降水较多
,
原因是东北季风经过了温暖湿润的洋面
,
在乙城市附近多地形雨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B
[
解析
]
第
6
题
,
读图
,
甲城市位于岛屿西部
,
乙城市位于岛屿东北部
,
受东北季风影响
,
乙城市冬季气温低于甲城市
,A
项叙述正确。两城市沿岸洋流相同
,
受季风和地形影响
,
两城市的年降水量不同
,B
项叙述错误
,
符合题意。乙城市夏季气温高于甲城市
,
原因是乙城市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
,C
项叙述正确。乙城市冬季降水较多
,
原因是东北季风经过了温暖的洋面
,
在乙城市附近多地形雨
,D
项叙述正确。
相关文档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21:49:047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08 20:35:5926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08 17:39:5759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2021-05-08 16:42:31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理工业地域类型2021-05-08 14:26:306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07 16:13:1240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6 16:02:395页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5-06 12:05:31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06 11:46:035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5-06 09:35:38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