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00 KB
- 2021-02-26 发布
- 1 - / 21
【2019 最新】精选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3
高二化学试卷
1.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浓硫酸溶于水 B. 镁溶于盐酸
C. 石灰石煅烧 D. Ba(OH)2·8H2O 晶体与 NH4Cl 晶体混合
【答案】B
【解析】A、浓硫酸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故不属于放热
反应,选项 A 错误;B、镁溶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且放出
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选项 B 正确;C、石灰石在高温条件下煅烧
发生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选项 C 错误;D、Ba(OH)2·8H2O 晶体
与 NH4Cl 晶体混合属于吸热反应,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首先应该先判断是否为
化学反应,再进一步判断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判断是否是发生
吸热放热的反应的常见判断方法有:①根据具体的化学事例判断。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
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个别的化合反应(如 C 和 CO2),绝大数分解反应
,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②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只有持续加热才反应的,一般为吸热反应;
- 2 - / 21
反之,一般为放能反应;
③也可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来判断,若反应物的总能
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否则吸热反应。
2. 25℃和 1.01×105Pa 时,2N2O5(g)4NO2(g)+O2(g) △H=+56.7
kJ/mol,其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 反应是放热反应 B. 反应是吸热反应
C. 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D. 是熵减小的反应
【答案】C
【解析】反应的△H=+56.7 kJ/mol>0,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 错
误。放热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吸热反应用焓判据判断反应进行的
方向是不全面的,B 错误。该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即为熵
增的反应,所以 D 错误。“自发过程将导致熵增”,虽然该反应是吸
热反应,但是熵增效应更大,所以 C 正确。
点睛:各种不同状态熵的相对大小规律:气态>液态>固态。而同种状
态时,物质的量越大则熵也越大。所以本题由于反应后气体变多,熵
也就变大。
3. 能源分类相关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
部分的能源是( )
A. 煤炭、石油、潮汐能 B. 水能、生物能、天然气
C. 太阳能、风能、沼气 D. 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煤炭、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 错误;B、天
- 3 - / 21
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B 错误;C、太阳能、风能、沼气能属于新能
源、可再生资源、来自太阳辐射,C 正确;D、核能不是来自太阳辐射,D
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能源分类。
4. 有些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很慢且副反应较多,测定这些反应的焓变可
运用( )
A. 盖斯定律 B. 勒夏特列原理
C. 阿伏加德罗定律 D. 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解析】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
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可
利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
的积累.
5. 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量筒 B. 酒精灯 C. 温度计 D. 环形玻璃搅拌棒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中和热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
需要温度计测定温度、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还需要
量筒量取一定量的酸、碱溶液,显然不需要酒精灯,故选 B。
考点:考查了中和热测定实验的相关知识。
6. 已知(l) =H2O(g) △H1=a kJ·
- 4 - / 21
(2) =2H2O(g) △H2=b kJ·
(3)=H2O(l) △H3=c kJ·
(4) =2H2O(l) △H4=d 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c<0 B. b>d>0 C. 2a=b<0 D. 2c=d>0
【答案】C
【解析】氢气的物质的量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液态的水变成气态
的水需要吸热,放出的热量越多,△H<0,表示放热,△H 越小,因此 A.
c<a<0,故 A 错误;B. d<b<0,故 B 错误;C. 2a=b<0,故 C 正确
;D. 2c=d<0,故 D 错误;故选 C。
7. 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 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B. 降低活化分子的能量
C. 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 D. 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答案】A
【解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作活化分子,升高温度能够使原
先的部分非活化分子转变成活化分子,即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因此选 A。
8. 已知 H2O2 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进程的变化示意图。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 H2O2 的平衡转化率
B. a 表示的催化剂效率高于 b 表示的催化剂效率
C. 改变催化剂.既能改变反应热.也能改变活化能
- 5 - / 21
D. 该反应可自发进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
动,不能提高 H2O2 的平衡转化率,故 A 错误;B.催化剂能够降低反
应的活化能,根据图像,b 表示的催化剂效率高于 a 表示的催化剂效率,
故 B 错误;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故 C 错误;D.该反应是放热
反应,且属于熵增加的反应,△G=△H-T△S<0,该反应可自发进行,
故 D 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了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9. 为探究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以 v(H2)表示),向反应混合液中加
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加入 Na2SO4 固体,v(H2)增大 B. 加入 NaHSO4 固体,v(H2)不变
C. 加入 CH3COONa 固体,v(H2)减小 D. 滴加少量 CuSO4 溶液,v(H2)
减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实质是。Na2SO4 固体,反应速
率不变,故 A 错误;加入 NaHSO4 固体,氢离子浓度增大,v(H2)加快,
故 B 错误;加入 CH3COONa 固体,,氢离子浓度减小,v(H2)减小,故 C
正确;滴加少量 CuSO4 溶液,锌置换出铜,构成铜锌原电池,v(H2)加
快,故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
10.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 (g) +CO(g)N2(g)
- 6 - / 21
+CO2 (g) △H=-373.2 kJ/mol 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 NO
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 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因正
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平衡逆向移动,NO 转化率降低,故 A 错误;B.加
入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
的转化率增大,故 B 正确;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 N2,平衡向逆反应方
向移动,NO 的转化率降低,故 C 错误;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反
应速率不一定增大,可能减小,故 D 错误;故选 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名师点晴】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反应的特点为解
题关键,,也是易错点,为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可增大浓度、压
强或加入催化剂、升高温度,提高 NO 的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11. 反应 C(s)+H2O(g) CO(g) + H2(g) 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能使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
A. 增加碳单质的量(不计固体接触面积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N2 使体系压强增大
C.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N2 使体系体积增大
- 7 - / 2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碳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故错误;B、恒容状态下,充入非反应气体,组分浓度不变,化学反
应速率不变,故错误;C、体积缩小,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故正确;D、恒压状态下,充入非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组分的浓度减
小,化学反应速率减缓,故错误。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等知识。
12. 在平衡体系 2NO+O2 2NO2 中通入 18O 组成的氧气,重新达到平衡后
,则 18O( )
A. 只存在于 O2 中 B. 只存在于 NO2 中
C. 只存在于 O2 和 NO2 中 D. 存在于 NO、O2、NO2
【答案】D
【解析】向平衡体系 2NO+O2⇌2NO2 中通入由 18O 组成的氧气,由于该
反应为可逆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18O 会进入 NO、NO2 中,所以反应
体系中,NO、O2、NO2 中都会含有 18O,故 D 正确,故选 D。
13. 某温度下,将 2molSO2 和 1molO2 置于 10L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ΔH<0,SO2 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
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甲推断,B 点 SO2 的平衡浓度为 0.3 mol·L-1
B. 由图甲推断,A 点对应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800(L·mol-1)
C. 达平衡后,若增大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像可以用图乙表示
D. 压强为 0.50 MPa 时不同温度下 SO2 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
- 8 - / 21
T2>T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二氧化硫起始浓度为 2mol/10L=0.2mol/L,由
甲图可知 B 点 SO2 的转化率为 0.85,所以
△c(SO2)=0.85×0.2mol/L=0.17mol/L,故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为
0.2mol/L-0.17mol/L=0.03mol/L,故 A 错误;B.由甲图可知 A 点 SO2
的转化率为 0.8,所以△c(SO2)=0.8×0.2mol/L=0.16mol/L,则:
2SO2(g)+O2(g)2SO3(g)
开始(mol/L):0.2 0.1 0
变化(mol/L):0.16 0.08 0.16
平衡(mol/L):0.04 0.02 0.16
所以 A 点平衡常数为 K==800,故 B 正确;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
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体系压强增大,平
衡向体积减小的反应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 V(正)>V(逆),可
以用图乙表示,故 C 错误;D.由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温度为 T1,先
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 T2<T1,故 D 错
误;
故选 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
因素等。
14. K2Cr2O7 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 2CrO42-(黄色)+2H+ 。
用 K2Cr2O7 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9 - / 21
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 ②中 Cr2O72-被 C2H5OH 还
原
C. 若向④中加入 70%H2SO4 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D. 对比②
和④可知 K2Cr2O7 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
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A 项
正确;B.②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B 项正确;D.若向④
溶液中加入 70%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
色,C 项错误;D.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
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D 项正确;答案选 C。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侧重
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给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K2Cr2O7 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2CrO42-(黄色)+2H+,加入酸,
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
向移动,溶液变黄,由实验②、④可知 Cr2O7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
氧化乙醇,而 CrO42-不能,以此解答该题即可。
15. 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P(g)+Q(g)
R(g)+S(g)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 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 10 - / 21
B. P 和 S 的生成速率相等
C. 反应容器内 P、Q、R、S 四者物质的量浓度为 1:1:1:1
D. 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容器的压强始终不变,
故 A 错误;B.P 生成速率等于 S 的消耗速率,等于 S 的生成速率,正
逆反应速率相等,故 B 正确;C.反应容器内 P、Q、R、S 四者物质的
量浓度为 1:1:1:1,但不一定不变,所以不一定平衡,故 C 错误;D.
两边气体的计量数相等,计量数一直不随时间的变化,故 D 错误;故
选 B。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6. 工业生产硫酸中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原理为:
2SO2(g)+O2(g)2SO3(g),反应混合体系在平衡状态时 SO3 的百分含量
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 A、B、C 三点时,V(正)=v(逆),在 D 点时 V(正)>v(逆)
B. A、B、C 三点的平衡常数一定不相同
C.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一定温度下,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通人稀有气体,压
强增大,平衡不移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曲线上的点为平衡点,则 A、B、C 三点时 v(正)=v(
逆),D 点 SO3 的百分含量小于平衡时含量,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点时
- 11 - / 21
v(正)>v(逆),故 A 正确;B.A、B、C 三点的温度不同,则平衡常数
一定不相同,故 B 正确;C.由图可知,温度越高,生成物的含量越低,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故 C 错误;D.容器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通入稀有气
体,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不移动,故 D 正确;故选 C。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17. 对于可逆反应 2AB3(g)A2(g)+3B2(g)(正反应为吸热),下
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
于逆反应速率,与图像不符,A 错误;B.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生成物的含量增大,与图像不符,故 B 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
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增大,与图像不符,C 错误;D.升高温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减少,而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反应物的含量增大,与图像符合,D 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定位】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及图像分析
18. 已知某可逆反应 m A(g)+n B(g) p C(g) △H,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 12 - / 21
下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 t 时温度 T 和压强 P 与反应物 B 在混合气体
中的百分含量 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1<T2,P1>P2,m+n>p,△H<0
B. T1>T2,P1<P2,m+n>p,△H>0
C. T1<T2,P1>P2,m+n<p,△H<0
D. T1>T2,P1<P2,m+n<p,△H>0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象可知,温度为 T1 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
可知 P2>P1,且压强越大,B 的含量高,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 m+n<p;压强为 P2 时,
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 T1>T2,且温度越高,B 的含量低,说明温
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故
选 D。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图象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涉及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
压强变化曲线。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①紧扣特征,弄清可逆
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
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②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
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
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③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
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④三
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 v 正、v 逆的相对大小;
- 13 - / 21
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本题注意根据图象判断温度、压强的大小,
根据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19. NH3 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取硝酸的关键步骤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4NH3(g)+5O2(g) 4NO(g)+6H2O(g),△H<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恒温恒容下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
母)。
a.NH3 和 NO 浓度相等
b.NO 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NH3 的生成速率与 NO 的消耗速率相等
(2)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
利于提高 NH3 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 N2 b.向装置中再充入 O2 c.改变反应的
催化剂 d.降低温度
(3)将 0.050 mol NH3 (g)和 0.060 mol O2(g)放入容积为 1L 的密闭
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 c(NO)=0.040 mol/L。计算该
条件下反应的 NH3 的转化率和写出平衡常数 K 的表达式(不必写出计算
过程)。
①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K=________________;
②平衡时,NH3 的转化率 α(NH3 )=________________。
- 14 - / 21
【答案】 (1). bc (2). bd (3). ①K= (4). 80%
【解析】试题分析:(1)a.平衡时 NH3 和 NO 浓度关系与氨气转化率
有关,不一定相等,a 错误;b.NO 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说明到达平衡,
b 正确;c.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加,恒温恒容下容器
内压强增大,当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c 正确;d.NH3
的生成速率与 NO 的消耗速率均表示逆反应速率,反应始终相等,不
能说明到达平衡,NH3 的生成速率与 NO 的生成速率相等,说明到达平
衡,d 错误,答案选 bc;
(2)a.向装置中再充入氮气,压强增大,但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
不移动,氨气平衡转化率不变,a 错误;B.向装置中再充入 O2,平衡
显正反应方向进行,氨气平衡转化率增大,b 正确;c.改变反应的催
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氨气平衡转化率不变,c 错误;d.正反应为
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氨气平衡转化率增大,d 正确,
答案选 bd;
(3)①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因此根据方程式
可知平衡常数表达式 K=;
②4NH3(g)+ 5O2 (g)4NO(g) +6H2O(g)
起始浓度(mol/L) 0.05 0.06 0 0
变化浓度(mol/L) 0.04 0.05 0.04 0.06
平衡浓度(mol/L):0.01 0.01 0.04 0.06
- 15 - / 21
所以氨气的转化率是×100%=80%。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平衡状态判断
..................
20. 亚硝酸氯(C1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由 NO 与 Cl2 在通常
条件下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 2NO(g)+C12(g)2C1NO(g),
(1)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酸氯
,涉及如下反应:
① 2NO2(g)+NaC1(s)NaNO3(s)+ClNO(g) K1
② 4NO2(g)+2NaC1(s)2NaNO3(s)+2NO(g)+Cl2(g) K2
③ 2NO(g)+C12(g)2C1NO(g) K3
则 K1,K2,K3 之间的关系为 K3=______________。
(2)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亚硝酸氯的结构为 Cl-N=O):
则 2NO(g)+C12(g)2C1NO(g)反应的△H 和 a 的关系为
△H=________kJ/mol。
- 16 - / 21
(3)在 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NO(g)和 1molC12(g),在不同
温度下测得 c(C1NO)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A:
① 由图 A 可判断 T1 ________T2,该反应的△H________0 (填
“>”“<”或“=”)。
② 反应开始到 10min 时 NO 的平均反应速率
v(NO)=____________mol/(L·min)。
③ T2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____。
(4) 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 NO(g)和
Cl2(g),平衡时 ClNO 的体积分数随 n(NO)/n(C12)的变化图象如图 B,
则 A、B、C 三状态中,NO 的转化率最大的是________点。
【答案】 (1). K12/K2 (2). 289-2a (3). < (4). < (5).
0.1 (6). 2 (7). A
【解析】试题分析:(1)已知:①2NO2(g)+NaCl(s)NaNO3(s)+ClNO(g)
② 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将①×2-②可得:2NO(g)+Cl2(g)2ClNO(g),因此该
反应的平衡常数 K3=K12/K2。
(2)2NO(g)+C12(g)2C1NO(g)反应的△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
键能之和=(2×630+243) kJ/mol-(2a+2×607) kJ/mol=
(289-2a)kJ/mol。
(3)① 根据图像可知 T2>T1,降低温度 c(C1NO)增大,说明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
- 17 - / 21
② 反应开始到 10min 时,c(C1NO)=1mol/L,则 v(C1NO)=
1mol/L÷10min=0.1mol/(L·min),则 NO 的平均反应速率
v(NO)=v(C1NO)=0.1mol/(L·min)
③ 2NO(g)+Cl2(g)2ClNO(g)
起始(mol/L) 2 1 0
反应(mol/L) 1 0.5 1
平衡(mol/L) 1 0.5 1
所以 T2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12/12×0.5=2。
(4)n(NO)/n(C12)的比值越小,说明若 n(NO)不变,n(C12) 越大,所
以 NO 的转化率越大,NO 的转化率最大的是 A 点。
考点:考查反应热、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计算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
的影响等
21. (1)一定条件下,向容积为 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H3OH
(g)和 3 mol H2O(g),CH3OH(g) + H2O(g)CO2(g) + 3H2(g
) H(298K)=+ 49.4 kJ/mol。实验测得:达到平衡状态时,吸收
热量 19.76 kJ。则
①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____________倍。
②该条件下反应达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
A.v 正(CH3OH)=v 正(CO2)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c(CH3OH)=c(H2O) 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2)在 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时放热 Q
- 18 - / 21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2 (2). D (3). CH3OH(l)+3/2O2(g)CO2
(g)+2H2O(l)ΔH=-32QkJ·mol-1
【解析】(1)①吸热 19.76kJ,据方程式可以求得,反应的甲醇有
=0.4mol,则
CH3OH(g)+H2O(g) CO2(g)+3H2(g)
反应前
(mol) 1 3 0
0
反应了
(mol) 0.4 0.4 0.4
1.2
平衡后
(mol) 0.6 2.6 0.4
1.2
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1.2
倍,故答案为:1.2;
②A、不能体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 A 错误;B、体积不变,反应物
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所以密度永远不变,故 B 错误;C、甲醇和水蒸气
浓度相等,决定于加入的量,与是否平衡无关,故 C 错误;D、反应前
后气体体积不同,所以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D 正确;故选 D;
- 19 - / 21
(2)在 25℃、101kPa 下,1g 甲醇(CH3OH)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时放热
QkJ.32g 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 32QkJ;则表示
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OH(l)+O2(g)=CO2(g)+2H2O(l)△H=-32QkJ•mol-1,故答案为:
CH3OH(l)+O2(g)=CO2(g)+2H2O(l)△H=-32QkJ•mol-1;
点睛:化学平衡的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两大类。一、直接标志: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向和逆向。同
时要注意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比
值。二、间接标志:1、各物质的浓度不变。2、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
变等。
22. 在容积为 1.0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N2O4,发生反应
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______0(填“大于”“小于”);100℃时,体系中
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 0~60s 时段,反应速率 v(N2O4)为
________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 K1 为_________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 T,c(N2O4)以
0.0020mol·L-1·s-1 的平均速率降低,经 10s 又达到平衡。
①T_______100℃(填“大于”“小于”),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列式计算温度 T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K2 =________。
(3)温度 T 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
- 20 - / 21
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
甲醇脱水反应 2CH3OH(g)=CH3OCH3(g)+H2O(g) △H1=-
23.9kJ·mol-1
甲醇制烯烃反应 2CH3OH(g)=C2H4 (g)+H2O(g) △H2=-
29.1kJ·mol-1
乙醇异构化反应 2CH3OH(g)=CH3OCH3(g)) △H3=+50.7kJ·mol
-1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 C2H4 (g)+H2O(g)=C2H5OH(g)的△H=
____________ kJ·mol-1。
【答案】 (1). 大于 (2). 0.001 (3). 0.36 (4). 大于
(5). c(N2O4)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
(6). 1.3 (7). 逆反应 (8).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
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 (9). -45.5
【解析】本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
(1)升温,平衡右移,反应的△H 大于 0;100℃时,在 0~60s 时段,
N2O4 减少 0.060mol,反应速率 v(N2O4)为 0.001mol·L-1·s-1,平衡浓
度:c(N2O4)=0.040mol/L,c(NO2)=0.120mol/L,反应的平衡常数
K1==0.36。
(2)①T大于 100℃,判断理由是 c(N2O4)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
为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
- 21 - / 21
②平衡浓度:c(N2O4)=0.020mol/L,c(NO2)=0.160mol/L,平衡常数 K2 =
=1.3。
(3)温度 T 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
即逆反应方向移动。
(4)△H=△H1-2△H2-△H3=-45.5kJ·mol-1。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数学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2021-02-27 09:11:404页
- 高中物理 第1章 静电场 第1节 静电2021-02-27 09:11:273页
- 高中英语选修七Unit5 Travelling a2021-02-27 09:11:223页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物理 第三章 磁场2021-02-27 09:11:174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五章(第6课时)平2021-02-27 09:11:164页
- 2020版高中生物 第四章 人体免疫系2021-02-27 09:11:124页
- 2020高中数学第2课时 补集及综合应2021-02-27 09:11:125页
- 云南省昆明一中2020届高中新课标高2021-02-27 09:11:0921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教学训练(教2021-02-27 09:11:093页
- 2020有关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2021-02-27 09:11:0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