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00 KB
- 2021-02-26 发布
第 15 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1 数据的收集
1.数据有用吗
2.数据的收集
【基本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概括数据
收集的步骤,理解频数与频率.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的步骤、频数与频率.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的意义、频数与频率的意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已胜利召开.你知道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数据有用吗?
从 2010—2011 年赛季 CBA 总决赛数据统计表得知新疆队以 118∶85 战胜对
方,新疆队有哪些优势?(用数据说明),生活离不开数据.
我们班推荐谁当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
最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
哪个新教学楼的方案最好?
班里有同月同日生的同学吗?
请从上述问题当中挑选一个,对班级里每一位同学做一次小调查,记录下调
查中收集到的数据.
2.数据的收集.
从所做的调查中我们能感受到,要解决以上问题离不开调查中得到的数据.
数据有助于我们做出民主的决策,也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事实.
假如我们对推荐候选人问题有兴趣,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通过民意调查收集
数据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谁当候选人最合适.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投票选举的方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的名字写
在纸上,投入选举箱.
第五步:记录结果——一同学唱票,一同学计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一同学在旁监督.
第六步:得出结论——宣布得票数最多的那个同学当选班长.假如得票数较
高的四位同学各自的得票数如下表所示:
根据最后一行,小丽的得票数最高,老师宣布:“经民主投票选举,小丽当
选班长,让我们全班鼓掌祝贺她.”
在记录数据时,我们发现有的对象(比如选班长问题中小丽的名字)出现的
次数很多,很频繁,而有的对象(如小明的名字)则相对较少,不太频繁.今后,
我们用频数(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relative
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你能计算出小华、小明、小丽三人得票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吗?
思考:
推荐候选人问题中每个得票的频数就是每个人的___;每个人得票的频率就
是每人的___与____的比值.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巡视并及时点评.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教材 P133 的“试一试”.
【教学说明】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频数与频率的意义.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 P135 习题 15.1 中的第 5 题.
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
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
本节课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谁当候选人的数据收集中,在活
动中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体会其意义.课堂形式开放,学生参与程度高,但
教师要整体布控,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及时调整学生活动的时间,注意教学的高
效性.
相关文档
-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 第八单元2021-02-27 09:11:449页
- 部编六上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演2021-02-27 09:11:423页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工作计2021-02-27 09:11:416页
- 2014新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2021-02-27 09:11:411页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2021-02-27 09:11:396页
-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21-02-27 09:11:3813页
- 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课 让大家2021-02-27 09:11:3811页
- 六年级数学上册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2021-02-27 09:11:3514页
-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1 第1课时 2021-02-27 09:11:352页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2021-02-27 09:11:3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