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 MB
- 2021-04-21 发布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汪清六中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我国各地区展馆展示了各自鲜明的自然利人文特色:八百里秦川的如画风光;母亲河源头一二源风光;海岱交融的场馆外形及鲁班锁标志;丝绸古连与歌舞、瓜果之乡风光。根据以上描述,各展馆依次对应的省区是
A.陕西 西藏 山东 新疆 B.山西 西藏 江苏 青海
C.陕西 青海 山东 新疆 D. 山西 青海 江苏 甘肃
下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据此完成2~4题。
河流
长度(mm)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
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甲
1090
226
61
乙
541
624
0.14
丙
441
118
4.6
丁
3420
2709
0.16
2.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
A.海河、黑龙江、伊犁河、闽江 B.闽江、黑龙江、海河、伊犁河
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
3.依据表中信息判断,沿岸植被条件较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
C.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 D.夏季均出现丰水期
读我国两大工业基地图,回答5~6题。
5.有关①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结构较单一
B.以重工业为主
C.高科技工业所占比重高
D.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6.制约②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 B.水源
C.能源 D.科技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7题。
7.图中①区和④区的分界线是我国的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
B.棉花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界线
C.种植业区和放牧业区的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读右图回答8-10题
8.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9.图中 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0.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条件是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读图完成11~12题。
11.张掖地区所产瓜果品质优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夏季高温,降水丰富
B.地形较为平坦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12.张掖所处的黑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内流区域。关于黑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黑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B.下游流量增大
C.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D.无结冰期
13.有关我国南、北方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有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等大铁矿,因此南方铁矿比北方丰富
B.南方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北方多。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各省,普遍感到能源供应紧张
C.南方地区各河水能资源丰富,水电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北方森林资源丰富,特别是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的天然森林宝库,因此,对这里的森林要加快采伐,充分利用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据此回答14~15题。
14.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四月、五月 B.四月 C.六月 D.十一月
15.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分解者 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读图,回答16~17题。
16.“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 C )
A.游牧畜牧业 B.牧场畜牧业 C.旱作农业 D.水田农业
18.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自大陆赴台旅游开通后,游客日益增多。下列选项符合岛内地理概况的是
①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②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
③基隆盛行东北风,降水量较多
④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橘与香蕉等
⑤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水土流失 ④风沙危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下列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读下图甲乙为两个岛屿(台湾和海南),回答21~25题。
21.甲岛森林树种比乙岛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跨纬度带较多; ②纬度较低;③人工引进品种较多; ④东西降水差异大;⑤地形起伏较大,植被垂直分异显著
A.①② B.①⑤ C.②③ D.
③④
22.近年来,乙岛发展成为所在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优越的气候条件 B.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
C.政府的优惠政策 D.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23.甲乙两个岛屿的共同点是
A.都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B.都处于热带范围内
C.盐场均分布在西海岸 D.大多数河流都向西流入海洋
24.对甲岛生产、生活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A.寒潮、洪涝 B.台风、地震 C.干旱、台风 D.地震、洪涝
25.乙岛的蔬菜生产“忙季”出现在冬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热量 B.水分、热量 C.水分、交通 D.市场、交通
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共计50分)
26.读图3—6和图3—7,回答下列问题:(14分)
丁
图3—7
(1)图3—6中甲地区、丙地区共同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
两地区相比,该问题在丙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2)图3—6中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
(3)图3—7中①②两种农业发展模式,分别适合于图3—6中的甲、乙、丙哪个地区?
①模式适合 地区;②模式适合 地区。
(4))丁地农业生产最大限制性条件是什么?应该怎样应对?
27、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
(
1)图中A地区农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有“塞外江南”的美称。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该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如果土地利用不当将引起的主要后果是 、 。
(2)据测算,黄河在B处径流量比C处减少30%左右,原因是什么?
(3)土地荒漠化是制约当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试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图l4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15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圈。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一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图14
图15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2) )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东南部水能资
源丰富,其原因是
.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 、
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 。
29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下图)。
分别归纳图中甲(西藏)、乙(塔里木盆地)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一、 选择题答案
1---5CCADC;6---10BDBDA;11---15CABCD;16---20DCBBD;21---25BDCBA
26、(1)水土流失(4分) 原因:①丙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量和产值比甲地区(黄土高原)高,同样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较大;②丙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多为有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石质裸露,难以恢复;③丙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12分)
(2)旱涝、盐碱、风沙(6分) C(2分)
(3)丙(3分) 乙(3分)
(4)热量不足 措施:培育耐寒品种;改良耕作制度;发展温室、大棚生产。
27.(17分)
(1)水源(1分) 土地沙漠化(1分) 土壤盐碱化(1分)
(2)兰州以下流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而且少支流汇入(2分);沿途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引水灌溉,耗水量大;(1分)沿岸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1分)
(3)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大风日数多。
人为原因: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28、(1) 畜牧业 生态破坏
(2)太阳能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长江 黄河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29.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
原因: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