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6.00 KB
- 2021-04-21 发布
郑州一中网校2017—2018 学年(上)期中联考高二 化学试题
命题人:魏振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Ⅱ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s)+O2(g)===2CO(g);ΔH=-221kJ·mol-1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1
③红磷的化学式为 P,白磷的化学式为 P4,
已知 P4(s)+5O2(g)===P4O10(s) ΔH=-3093.2kJ·mol-1, 4P(s)+5O2(g)===P4O10(s) ΔH=-2954.0kJ·mol-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由于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的红磷能量比白磷低
B.碳的燃烧热数值大于 110.5kJ·mol-1
C.稀硫酸与稀 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
D.稀醋酸与稀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1mol 水,放出 57.3kJ 热量
2.已知: HCN(aq)+NaOH(aq)===NaCN(aq)+H2O(l) ΔH=-12.1 kJ·mol-1; HCl(aq )+NaOH(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
则 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
A.-69.4
kJ·mol-1
B.-45.2
kJ·mol-1
C.+45.2
kJ·mol-1
D.+69.4
kJ·mol-1
3.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 CH3CH2OH-4e- +
H2O===CH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 H+向负极移动
B.若有 0.4 mol 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 4.48 L 氧气
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OH+O2===CH3COOH+H2O 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O2+4e-+2H2O===4OH-
4.观察下列几个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工业上可用于生产金属钠,电解过程中石墨电极产生金属,此法也可用于生产活泼金属镁、铝等
高二化学 第 1 页 共 6 页
B.装置②中随着电解的进行左边电极会产生红色的铜,并且检流计示数不断变小
C.装置③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不允许水分子通过
D.装置④的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5.Cu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论设计的制取 Cu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电
通电
解总反应为 2Cu+H2O=====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 0.1 mol 电子转移时,有 0.1 mol Cu2O 生成
6.298K 和 1.00×105Pa 时,反应 2N2O5(g)===4NO2(g)+O2(g) ΔH=+56.7kJ·mol-1 能自
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小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7.2molA 与 2molB 混合于 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 2C(g) +zD(g)。若 2s 后,A 的转化率为 50%,测得 v(D)=0.25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
是( )
A.v(C)=v(D)=0.25mol·L-1·s-1 B.z=3
C.B 的转化率为 25% D.C 的体积分数为 20%
8.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
A.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 98%的浓硫酸
C.向 H2SO4 溶液中通入 HCl 气体
D.向 H2SO4 溶液中滴入几滴 CuSO4 溶液
9.对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 N2(g)+3H2(g)2NH3(g) ΔH<0,能说明反应达
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为( )
A.断开一个 N≡N 键的同时有 6 个 N—H 键生成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N2、H2、NH3 分子数比为 1∶3∶2 的状态
10.下列各图中,能表示“2A(g)+B(g)2C(g) ΔH<0 ”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像为
( )
1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
B.加催化剂,使 N2 和 H2 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 NH3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增大压强,有利于 SO2 与 O2 反应生成 SO3
12.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高二化学 第 2 页 共 6 页
A.熔融时不导电
B.溶液中电离出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C.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D.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13.下列四种溶液中,室温下由水电离生成的 H+浓度之比(①∶②∶③∶④)是( )
..
①pH=3 的盐酸 ②pH=3 的 NH4Cl 溶液
③0.001 mol·L-1 的 NaOH 溶液 ④pH=11 的 CH3COONa 溶液
A.1∶108∶1∶108 B.1∶1∶1∶1
C.1∶8∶1∶8 D.1∶10-8∶1∶10-8
14.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D.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15.下列关于盐类水解的应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蒸干 Na2CO3 溶液,最后可以得到 NaOH 和 Na2CO3 的混合固体
B.除去 MgCl2 溶液中的 Fe3+,可以加入 NaOH 固体
C.明矾净水的原理:Al3++3H2O Al(OH)3(胶体)+3H+
D.配制一定浓度的 FeSO4 溶液时,将 FeSO4 固体溶于稀盐酸中,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
16.把 0.02 mol·L-1 CH3COOH 溶液和 0.01 mol·L-1 NaOH 溶液以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
...
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H3COO-]<[Na+]
B.[CH3COOH]>[CH3COO-]
C.2[Na+]=[CH3COO-]+[CH3COOH]
D.[CH3COOH]+[CH3COO-]=0.02 mol·L-1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2 分。
17.(11 分)铁是用途最广的金属材料之一,但生铁易生锈。请讨论电化学实验中有关铁的性质。
(1)某原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右侧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左侧烧杯中的 c(Cl-)________(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
(2)已知下图甲、乙两池的总反应式均为 Fe+H2SO4===FeSO4+H2↑,且在同侧电极(指均在
“左电极”或均在“右电极”)产生 H2。请在甲池上标出电极材料(填“Fe”或“C”),写
...
出乙池中阳极的电极方程式
;
(3)装置丙中,易生锈的是______点(填“a”或“b”)。装置丁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 第 3 页 共 6 页
(4)利用图中装置戊,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若 X 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 K 应置于________处。若 X 为锌,开关 K 置于 M 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1 分)在溶液中某化学反应 2AB+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 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 A 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间
实验序号
浓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温
①
800
℃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②
800
℃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③
800
℃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④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1)在实验①中,反应在 10~20 min 时间内平均速率(vA)为________mol·L-1·min-1。
(2)在实验②中,A 的初始浓度 c2=______mol·L-1,反应经 20 min 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②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设实验③的反应速率为 v3,实验①的反应速率为 v1,则 v3______v1(填“>”、“=”或“<”),且 c3________1.0 mol·L-1(填“>”、“=”或“<”)。
(4)比较实验④和实验①,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0 分)在体积为 1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
+H2O(g),化学平衡常数 K 与温度 T 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5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c(CO2)=c(CO) B.K 不变
C.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D.v 正(H2)=v 正(CO2)
E.c(H2)保持不变 F.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不再改变
(3)若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c(CO2)·c(H2)=c(CO)·c(H2O),此时的温度为
高二化学 第 4 页 共 6 页
__________;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 1 mol CO2、1.2 mol H2、0.75 mol CO、1.5 mol H2O,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
(4)等温等容条件下,上述反应以下列各种配比为起始投料,达到平衡后,CO 的浓度相等的组合是________。
A.4 mol CO2+2 mol H2 B.1 mol CO2+1 mol H2 +1 mol CO+1 mol H2O(g)
C.2mol CO2+1 mol H2 D.1 mol CO2+1 mol CO+1 mol H2O(g)
(5)已知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速
率的变化回答采取的措施。t3 时刻改变的条件是 ,改变压强对应的时间段可能
为 。
20.(8 分)已知 25 ℃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NH3·H2O
-5
K1=4.3×10-7
-8
-5
电离平衡常数
1.7×10
K2=5.6×10-11
3.0×10
1.7×10
(1)相同浓度 CH3COOH、H2CO3、HClO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浓度的 CH3COO-、CO23-、ClO-结合 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
(3)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1 的下列三种物质的溶液:a.NaHCO3,b.AlCl3,c.CH3COONH4, pH 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填编号);
(4)常温下 0.1 mol·L-1 的 CH3COOH 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c(H+)
B.c(H+)/c(CH3COOH)
C.c(H+)·c(OH-)
D.
c CH3COO-· c H+
c CH3COOH
21.(12 分)根据下列化合物:①(NH4)2SO4、②NaHSO4、③HCl、④NH4Cl、⑤CH3COONa、⑥ CH3COOH、⑦NH3·H2O、⑧H2O、⑨ NaOH,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NaHSO4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H4)2SO4 溶液显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NH4Cl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pH=11 的 CH3COONa 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c(OH-)=_______,在 pH=3 的 CH3COOH 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c(H+)=_______。
高二化学 第 5 页 共 6 页
(4)已知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2OH3O++OH- ΔH>0,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显酸性,可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向水中加入 NaHSO4 固体 B.向水中加 Na2CO3 固体
C.加热至 100 ℃[其中 c(H+)=1×10-6 mol·L-1] D.向水中加入(NH4)2SO4 固
体
(5)常温下,若将等 pH 值、等体积的⑨ NaOH 溶液和⑦ NH3·H2O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 m 倍、
n 倍,稀释后两种溶液的 pH 值仍相等,则 m________n(填“<”、“>”或“=”)。
郑州一中网校2017—2018 学年(上)期中联考
高二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B 、2C、3C、4B、5A、6D、7A、8B、9C、10A、11B、12B、13A、14C、15C、16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2 分。
17.(11 分)
(1)2H++2e-===H2↑(2 分); 增大(1 分);
(2)左—Fe,右—C(共 1 分); Fe—2e-===Fe2+(2 分)
(3)a(1 分),生铁表面生成红棕色锈斑,试管内液面上升(2 分)
(4)N(1 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1 分)
18.(11 分)
(1)0.013(2 分) (2)1.0(1 分),加入催化剂(2 分) (3)>(1 分),>(2 分)
(4)吸热(1 分),温度升高,A 的浓度降低,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
吸热反应(2 分)
19.(10 分)
(1)正反应(2 分),(2)EF(2 分),
(3)850 ℃(1 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1 分)
(4) CD(2 分) (5)降温(1 分),t2-t3(1 分)
20. (8 分)
(1)CH3COOH>H2CO3>HClO (2 分) (2)CO23->ClO->CH3COO-(2 分)
(3)a>c>b (2 分) (4)A(2 分)
21. (12 分)
(1)NaHSO4=Na++H++SO42-(2 分)
(2)NH+4+H2O NH3·H2O+H+(2 分) ;c(Cl-)>c(NH+4)>c(H+)>c(OH-)(2 分)
(3)10-3 mol·L-1(1 分),10-11 mol·L-1(1 分)
(4) D(2 分) (5)<(2 分)
高二化学 共 1 页
高二化学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