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 MB
- 2021-04-21 发布
1.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含义和内容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含义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内容
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速记口诀
社会存在物质方,社会意识精神方,
社会存在定意识,决定意识的性质,
决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相对独,
有时落后有时先,先进意识起促进,
落后意识起阻碍,发挥先进的作用。
1.(2017·全国卷Ⅲ)2016年10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①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②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2017·全国卷Ⅲ)“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提醒】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知识延伸】
1.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这里,“总和”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诸种生产关系的总和。实际生活中往往存在多种生产关系。二是指生产关系诸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形式这三方面的总和。
2.上层建筑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速记口诀
基本矛盾的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建筑,生产力变化发展,
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反作用,
经济基础定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
1.(2017·江苏卷)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面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料表明
A.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
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答案】D
2.(2016·全国卷Ⅰ)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故②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劳动关系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排除。③说法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排除。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拓展】正确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关系
(1)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与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每个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
(2)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夸大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历史看作是少数杰出人物的意志创造的,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
速记口诀
人民群众的作用,创造历史的主体。
物质财富创造者,精神财富创造者,
变革社会的力量,重视人民的作用。
1.(2017·江苏卷)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2.(2016·全国卷Ⅲ)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额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不是唯物史观的内容,且与材料内容无关。②不合题意,不是唯物史观的内容。③符合题意,《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④符合题意,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群众观点
地位
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
地位
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速记口诀
尊重人民的主体,群众观点与路线,
相信群众学人民,对民负责为人民。
1.(2017·海南卷)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无穷智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山定树、树定根、人定心”……这些富有创建的主意都是人民群众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坐在屋里想不明白的事,到群众中就能找到答案。这里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①坚持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就能取得实践的成功
③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2.(2016·江苏卷)0.015 ~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D
【解析】“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为什么要呼唤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的说法错误,群众路线是无感阶级政党的工作方法。
1.价值含义:
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知识延伸】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2. 价值观含义、作用
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拓展】两方面理解价值观
(1)价值观具有多样性,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既受到自己所在阶级的影响,也受到个人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
(2)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积极、健康地生活,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误入歧途。
速记口诀
具有价值的事物,满足主体的需要,
认识价值基础上,总的看法和观点,
形成个人价值观,认识改造的向导。
1.(2016·全国卷Ⅲ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时代价值之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下边漫画“好大的手笔!”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要综合漫画的标题、画中文字、画面等因素进行分析,漫画中写字的人用“城市污水”写“经济”二字,引发路人字臭、墨臭的感叹,但自己却觉得“字好不怕墨臭”。“好大的手笔”讽刺了只顾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错误做法,故②④应选。题干没有涉及真理的条件性,①不选。漫画主旨是讽刺错误做法,③不符合其主旨。
3.古今中外大量家族兴衰史表明,一个家族能够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故世人称“富不过三代”。调查发现,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自立能力差,是富家孩子的通病。富人家庭要想破除“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必须
①加强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②加强对孩子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③为孩子的成才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
④积极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价值选择: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拓展】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客体对特定的主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更直白地说,就是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问题,往往会作出好与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由于这种判断与人们的价值观直接发生关系,所以被称之为价值判断。所谓事实判断,在法学上是用来指称对客观存在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等所进行的客观分析与判断。
速记口诀
价值判断于人言,是否能满足主体,
满足主体的程度,区别于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是基础,判断之后做选择。
1.(2016·浙江卷)2016年年初,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查处了一批传播淫秽色情、谣言、暴恐、赌博、诈骗等违法信息的网站,这一净网行动的哲学依据有
①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人的各种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通读材料和选项,确定④说法错误,因为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排除B、D,③入选。材料并没有涉及生产方式,所以①与材料无关,不选。
2.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传统孝道盛行千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新时期的孝文化,不仅要孝亲敬老,与人为善,还要明礼诚信,这对市场经济建设有特殊意义。同时,还要忠于国家、民族,视人民如父母。孝文化内涵的变化说明
①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①说法错误;④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②③均正确且符合题意。
。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
主体差异性
内涵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结论
我们想问题、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提醒】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是在任何社会都具有的特征,但阶级性这一特征只在阶级社会中具有。
速记口诀
价值判断与选择,社会历史性特征,
时间地点条件变,阶级阶层不一样,
判断选择会不同,角度不同评价异。
根本尺度看人民,需人民拥护赞成。
1.(2017·全国卷II)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展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上述论断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
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2.下边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①价值判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②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③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④要用正确价值观指引人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①“超越社会历史条件”说法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②说法错误;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等不同,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③正确;漫画左侧的人只注重物质富足而轻视精神进步,启示我们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人生,④正确。
(1)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速记口诀
正确判断与选择,遵循客观的规律,
站在人民的立场,维护人民的利益,
1.(2017·全国卷Ⅲ)习近平反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他把理想信念看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喻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些论述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①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
②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③理想信念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取决于文化水平的高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2.(2016·海南卷)油画作品《父亲》曾获得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在一个阴雨绵绵、非常寒冷的大年三十,作者看到一个农民在路边公共厕所掏粪。这份辛勤劳作的情景令他震撼、难以忘怀,他深深感到农民的辛劳和伟大,锁定了该画作的题材—农民。这表明在艺术创作中
①深入社会生活是发现和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价值观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④只有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作者深入社会生活创作出具有价值的作品,说明深入社会生活是发现和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①正确。价值观不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是否正确的尺度,②不选。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颠倒了二者关系,错误。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从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看,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速记口诀
实现人生的价值,根本途径是劳动,
社会提供了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
1.(2017·北京卷)熊猫光伏电站属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推广项目,是根据一位中学生的独特创意设计的。收个熊猫电站正在中国山西打通建设,该电站主题外观被设计成熊猫图案,由黑色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白色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合而成。这启示我们
①抓住事物的特点,有助于发现清洁能源推广的新形式
②青少年关心和思考现实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③充分发挥能动性,能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无限自由
④思维创新是青少年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2.小何在老人摔倒后,及时进行施救,老人却一把揪住他,说是小何绊倒了他,并索要治疗费。有关部门最终通过调取监控摄像还原了事实真相,并授予小何“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奖励5000元。这体现了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前提的
③投身实践服务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④真相只有一个,客观与主观是统一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D
【解析】②说法错误,因为小何帮助老人并获得荣誉称号,体现了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故①正确。同时体现了投身实践服务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故③正确。题肢说法错误,贡献是索取的基础,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故排除。
正确认识影响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两大因素
客观因素
客观规律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客观条件
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社会实践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主观因素
站在正确的立场上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把握难得的人生机遇,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速记口诀
人生价值的实现,客观因素与主观,
遵循规律用条件,参加社会的实践,
站在人民的立场,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个人的素质,把握机遇做贡献。
1.(2016·上海卷)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2016年2月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引力比的探测汇集了全球几代科学家的心血,他们用探索和坚守向世人展示了科学研究应有的精神,也告诉我们,人生的社会价值是
A.发挥自身潜能为社会做贡献
B.个人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
C.在实践中表现出自尊和自强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答案】D
2.(2015·上海卷)邹碧华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司改办主任,去年12月,因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司法改革的征途上。“法官当如邹碧华”,这是他去世后,网络上转载最多的一句话。他生前曾说:我觉得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真正能够改变中国法院的两大领域。如果这两年抓紧干出模样来,也算对得起党,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个人上不上台阶不重要。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该担当时必须担当。邹碧华的社会价值集中体现在
A.他获得全社会的高度赞誉,人们将会永远缅怀他
B.它既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又有司法工作者的良心
C.他坚定脚踏实地、肩担道义信念,堪称法官楷模
D.他不计个人得失,以理智和责任,推进司法改革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体现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B不合题意,说法与社会价值无关。C不合题意,“堪称法官楷模”体现的是自我价值,不体现材料的主旨。D符合题意,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材料内容体现了邹碧华不计个人得失,以理智和责任,推进司法改革,实现了社会价值。